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廣東省兩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

廣東, 以嶺南東道、廣南東路得名, 簡稱“粵”, 省會廣州。 廣東省省域面積為17.97萬平方公里, 下轄下轄21個地級市, 119個縣級行政區(60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6個縣、3個自治縣)。 其中有兩個地級市, 既不設市轄區, 又不管轄縣、縣級市、自治縣、旗、自治旗, 這個兩個地級市分別是東菀市和中山市。

一、東莞市

東菀市, 又稱"莞城", 東莞位於廣東省南部, 珠江口東岸。 東莞市東接惠州市惠城區和惠陽區, 南抵深圳市龍崗區和寶安區, 西挨廣州市南沙區、番禺區和蘿崗區, 北達廣州市增城區和惠州市博羅縣。 市域面積為2465平方公里, 下轄28個鎮和4個街道, 截至2016年, 常住人口為826.14萬。 東莞是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 號稱“世界工廠”。

東莞歷史悠久。 夏朝時, 東莞屬南交地。 春秋戰國時, 屬百越之地。 西元前214年, 秦始皇並嶺南, 東莞屬南海郡番禺縣地。 東晉鹹和六年(西元331年), 東莞立縣, 初名寶安, 隸屬東官郡(深圳南頭)。 唐朝至德二年(西元757年)更名東莞。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分東莞香山鎮立香山縣(今中山市、珠海市和澳門)。

明萬曆元年(1573年)將東莞守禦千戶所、編戶五十六裡立新安縣(今深圳市和香港)。 清朝後期, 林則徐在東莞虎門銷煙。 1985年09月, 設立東莞市(縣級)。

1988年01月, 升為地級市。

二、中山市

中山市, 位於廣東省中南部, 地處珠江出海口, 東與深圳市、香港隔海相望, 東南與珠海市接壤, 毗鄰澳門, 西面和西南面與江門市、新會市和斗門縣相鄰;北面和西北面與廣州市南沙區和順德市相接。 市境面積1800平方公里, 截至2009年末, 中山下轄6個街道、18個鎮。 截至2010年, 中山市常住人口為312.09萬。

中山歷史悠久。 前214年, 秦始皇平定嶺南地區的百越之地後, 中山屬南海郡番禺縣轄地。 秦朝末年, 趙佗創立南越國, 中山屬南越國領地。 前111年, 漢武帝滅亡南越國, 中山重回漢朝中央管轄。 三國時, 中山屬於吳國領地。

西晉末年, 晉朝皇族之間爆發了史稱“八王之亂”的宮廷權力爭鬥, 為躲避戰亂, 大批中原人口移居嶺南, 其中一部分來到香山島上。 東晉鹹和六年(331年), 南海郡分出東官郡, 中山改為東官郡轄地。 南北朝時期的劉宋永初元年(420年), 東官郡改為東莞郡, 中山屬東莞郡轄地。 隋朝開皇十年(590年), 屬寶安縣(古東莞縣)轄地。 北宋元豐五年(1082年), 設立香山寨, 仍屬東莞縣。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 升級為香山縣, 隸屬于廣州府。

明朝, 香山北部地方開始淤積成陸, 此時才與大陸相連。 在清朝嘉慶年間, 由於農業的發展, 香山由原來的下等縣改成與南海、番禺、東莞等縣同列的大縣。 1983年12月22日, 中山縣撤縣改市(縣級), 由佛山市代管。 1988年1月7日, 升為地級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