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稻減產,房價上漲?

如果我說, 早稻減產預示著城市房價上漲, 你會不會覺得我在瞎說?農村早稻的產量與遙遠城市的房價有什麼關係?

減產

好多人以為我國的糧食產量每年都是增產的, 其實並不是。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佈的資料, 2017年全國早稻產量比2016年減產103.7萬噸, 下降3.2%。 其實2016年全國早稻總產量也比2015年減產2.7%。 如果早稻不能代表全部糧食產量的話, 2016年全國糧食總產量比2015年減少0.8%, 其中穀物產量減少1.2%。 資料至少說明, 我國的糧食產量可能已經難以再繼續增長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 早稻產量有所下降主要由播種面積減少造成的。

2017年早稻播種面積比2016年下降2.8%。 2016年早稻播種面積比2015年下降1.7%。 同樣, 全國糧食播種面積也比2015年減少0.3%, 其中穀物播種面積減少1.3%。

為什麼播種面積在減少?根據國家統計局調查, 由於早稻種植效益比較低, 勞動強度大, 部分農戶選擇“水田改旱田”或“雙季稻改單季稻”;二是部分早稻主產區調整農業生產結構,

如湖北江漢平原地區有條件的農戶選擇“稻改蝦”, 致使早稻播種面積減少;三是部分地區水田休耕輪作面積增加, 如湖南湘鄉市今年水田休耕輪作面積超過2.2萬畝, 比去年增加1倍以上。 可見, 農民並不是死守種地一條路。

能怪農民不種地嗎?儘管我國農業的基礎設施、機械設備投入每年都在增加, 但還是難敵天氣。 今年早稻播種育秧期間, 江南、華南大部地區遭遇低溫陰雨天氣, 日照時數偏少, 氣溫偏低, 導致部分地區播種推遲, 早稻個體發育較弱, 有效生長量不足;拔節抽穗期間, 江西、湖南等地遭遇持續強降雨, 不利於早稻曬田控蘖以及揚花授粉, 導致局部地區稻穀結實率降低;收穫期間,

江南及華南地區遭受持續高溫或強降雨天氣, 不僅不利於早稻灌漿和成熟收曬, 還造成品質下降。 6月底至7月底南方地區大範圍的強降雨導致洪澇災害。 由於農業氣象條件差、局部地區受災較重, 今年早稻單產比2016年下降0.4%。 因單產減少使全國早稻產量減少12.4萬噸(2.5億斤), 占減產總量的12%。

北京一個普通快遞員穩定月收入能超過5000塊, 農民還要繼續靠天吃飯?

比播種面積減少更多的, 是長了腿的農民。 2015年, 我國農業從業人員比2014年減少3.8%, 比2010年減少18%。

告別

說說我家的事吧。 我父親早些年已經出來打工了, 一年才回家一次。 雖然農忙時節還惦記著家裡的莊稼, 不過種田的事他是參加不了了。 母親雖然在家種田,

但大部分時間在村開工廠裡上班。 如今, 我的孩子出生了, 她只能放下田裡正在生長的水稻, 來到陌生的城市給我帶孩子。 那塊種了幾十年的土地, 那塊養活了我們一家人的土地, 以後怕再也顧不上了。

那是放下飯碗嗎?不是, 她在家裡忙活一年也就賺了2000多塊錢, 這麼多錢都抵不上北京保姆一個月的工資。 明賬擺在眼前, 沒有理由不做正確的選擇。 難為她的是, 她還沒從心理上做好從農村生活到城市生活轉變的準備。 她還沒想明白, 她的人生道路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老家的房子、老家的田地、老家的味道, 未來只會留存在記憶裡。

我以為改變命運的是我, 其實, 也有我的父母親們。 這是時代的變遷, 誰都逃不過。

再看看現在農村的孩子, 有幾個人還願意在家種地?有幾個人還會種地?自從我出生開始, 到上學, 我的父母、老師就沒讓我與種地扯上絲毫關係。 我的目標只有一個, 就是讀書後離開土地。

當然, 我幸運地通過讀書走出了土地。 而那些讀書不怎麼好的, 也一樣去了電子廠、紡織廠, 或進城當了快遞、廚師、理髮師,誰還會接下父親手中的鋤頭呢?

這兩年,老家村子雖然路越修越好,房子越蓋越漂亮,但空房子也在增多。年輕人去了城市定居,老人跟隨年輕人去城市帶孩子,他們的田地就只能送人,房屋長滿了雜草。可以預見,用不了幾年,我們村的田地就沒人種了,房子更是沒人住了。農村土地不需要政府鼓勵,自然就流轉承包了。

這不是什麼悲傷的故事,也不需要對鄉土懷有脆弱的悲憫情懷。這是國家快速發展的必經之路,這是老百姓生活水準提高的標誌,沒有理由阻礙城市化的腳步。

房價

回到文題,農村的早稻產量與城市的房價有什麼關係?兩者的連接在於人的流動和土地的束縛。

人往城市走無用多言,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如此,也是這麼多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源泉。有人翻起歐美國家逆城市化的經驗,說人不應該都往城市走,也會出現“逆城市化”回流。只要問一下,歐美那些從市區往郊區遷移的人是到郊區種地去了嗎?顯然,這只是城市人選擇更好的居住地,他們只是在讓城市的邊界擴大而已。這兩年,一些人買不起大城市的房子,出現“逃離北上廣”一說。離開北上廣之後,有幾個人回農村種地去了,大多數人還是選擇了省城或者其他二線城市而已。這沒有改變城市化的流向。更多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打拼,在大城市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也讓自己的子女徹底改變了命運。

水往低處流,人往城市走,這是最樸實的道理,也是千萬百姓用腳投票的選擇,是滾滾的歷史洪流,恐怕不是某些城市用行政手段可以攔得住的。

另一個連接是耕地。這些年,由於擔心耕地被城市侵佔,我國嚴格守住耕地紅線,人為設定了城市土地供應的“天花板”。不僅如此,我們還擔心城市過大、發展過快,不斷壓縮城市土地供應。往往人口越流入的地方,住房土地越緊張。有限的土地還要用來建工廠、建基礎設施、建綠地,房子自然就更少了。人多房少,房價豈有不漲的道理?

所以,只要土地政策不變,早稻產量與房價並不是風馬牛不相及。

有國家對農業大力的支持,我絲毫不擔心18億畝耕地紅線能不能守得住。只是守得住土地,留得住人嗎?傳承了幾千年的生產習慣正在發生巨大的轉變,今天豈能刻舟求劍?

對那些覺得當農民很高尚的人,特別是對那些覺得農民就應該守在莊稼地裡為國家種糧食的人,我只能說,既然種田這麼好,你幹嘛不自己去呢?

或進城當了快遞、廚師、理髮師,誰還會接下父親手中的鋤頭呢?

這兩年,老家村子雖然路越修越好,房子越蓋越漂亮,但空房子也在增多。年輕人去了城市定居,老人跟隨年輕人去城市帶孩子,他們的田地就只能送人,房屋長滿了雜草。可以預見,用不了幾年,我們村的田地就沒人種了,房子更是沒人住了。農村土地不需要政府鼓勵,自然就流轉承包了。

這不是什麼悲傷的故事,也不需要對鄉土懷有脆弱的悲憫情懷。這是國家快速發展的必經之路,這是老百姓生活水準提高的標誌,沒有理由阻礙城市化的腳步。

房價

回到文題,農村的早稻產量與城市的房價有什麼關係?兩者的連接在於人的流動和土地的束縛。

人往城市走無用多言,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如此,也是這麼多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源泉。有人翻起歐美國家逆城市化的經驗,說人不應該都往城市走,也會出現“逆城市化”回流。只要問一下,歐美那些從市區往郊區遷移的人是到郊區種地去了嗎?顯然,這只是城市人選擇更好的居住地,他們只是在讓城市的邊界擴大而已。這兩年,一些人買不起大城市的房子,出現“逃離北上廣”一說。離開北上廣之後,有幾個人回農村種地去了,大多數人還是選擇了省城或者其他二線城市而已。這沒有改變城市化的流向。更多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打拼,在大城市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也讓自己的子女徹底改變了命運。

水往低處流,人往城市走,這是最樸實的道理,也是千萬百姓用腳投票的選擇,是滾滾的歷史洪流,恐怕不是某些城市用行政手段可以攔得住的。

另一個連接是耕地。這些年,由於擔心耕地被城市侵佔,我國嚴格守住耕地紅線,人為設定了城市土地供應的“天花板”。不僅如此,我們還擔心城市過大、發展過快,不斷壓縮城市土地供應。往往人口越流入的地方,住房土地越緊張。有限的土地還要用來建工廠、建基礎設施、建綠地,房子自然就更少了。人多房少,房價豈有不漲的道理?

所以,只要土地政策不變,早稻產量與房價並不是風馬牛不相及。

有國家對農業大力的支持,我絲毫不擔心18億畝耕地紅線能不能守得住。只是守得住土地,留得住人嗎?傳承了幾千年的生產習慣正在發生巨大的轉變,今天豈能刻舟求劍?

對那些覺得當農民很高尚的人,特別是對那些覺得農民就應該守在莊稼地裡為國家種糧食的人,我只能說,既然種田這麼好,你幹嘛不自己去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