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技名家風採錄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潘菽

潘菽是當代中國心理學的帶路人, 亦是國際理論心理學的巨擘, 他提出“創建有中國特色心理學”綱領, 是他曆六十年探索之產物。

1897年, 潘菽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一書香之家。 6歲時潘菽便開始在父親開辦的蒙館裡讀四書五經。 後來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北京大學哲學系。 大學畢業後, 抱著“教育救國”的思想, 潘菽考取了官費留美, 來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學習教育學。 不久, 轉學到印第安那大學學習心理學, 獲碩士學位。 1923年, 潘菽又轉入芝加哥大學, 於1926年完成了《背景對學習和回憶的影響》論文, 獲得博士學位。 1927年, 潘菽學成歸國後, 一直從事心理學研究。

潘菽為我國心理學的建立與發展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 20世紀30年代, 中國的心理學向何處去, 眾皆彷徨, 心理學者改行者眾多。 此時, 潘菽在報刊上以《為心理學辯護》為題, 接連發表文章, 為心理學呐喊, 使心理學站住了腳跟。

潘菽提出過許多進步的、正確的教育主張。 他很講究教學方法, 他反對注入式的教學, 注重啟發, 善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他既教書又育人, 經常以自己的新鮮進步思想教育青年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 全國各行各業學習蘇聯,

心理學也不例外, 從專業設置到教科書都要向蘇聯請教, 他借兩次出國訪問的機會, 會見蘇聯心理學家和參觀心理學研究機構。 1955年, 他當選為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 更增加了他的責任感和繁重工作。 後來, 中國心理學機構設置做了較大調整, 1956年, 南京大學心理系併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潘菽被任命為該所所長。

潘菽非常重視中國心理學的發展方向和道路等具有根本性的問題。 他的基本思想是:中國的心理學必須走自己的道路, 要為我國的社會發展服務。 潘菽對心理學的方法論有系統而完整的論述, 他特別指出, 心理學研究必須貫徹生活實踐的觀點, 而不能採取把心理現象孤立化的觀點;要對人的地位有一個恰當的理解,

而不能把人的心理降低到動物的水準以至人獸不分。

1988年3月26日, 潘菽於北京逝世。 著名科學家周培源曾撰文哀悼。 “哲人已萎, 典範永存”, 這既是周培源對潘菽的肯定, 又是永遠激勵後人前進的精神動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