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有兩個“家”

我說:“我有兩個家。 ”一位朋友立即指責我:“你怎麼可以這樣呢?”

我說:“我冬天住城裡的家, 夏天住鄉下的家。 ”

他又說:“你這樣要受到道德的譴責啊!”

我說:“你誤解了, 我的兩個家, 沒有兩套人馬, 只有我和老伴兒。 ”

於是, 他沉默了……是的, 我有兩個家。 2004年, 我從學校退休, 在城裡買了房子。 2006年秋天, 我搬到城裡。 剛進城, 繁華的鬧市、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滿目的商品, 確實很新鮮。 可是, 我在農村住了幾十年, 對老屋和鄉親們都很熟悉, 一到城裡, 大部分面孔都是陌生的, 讓我很不適應。 晚上, 我經常失眠, 只能靠喝安神補腦液助眠。 夜裡做夢, 我經常回到了老家。

不久後, 我參加了市委老幹部局開辦的老年大學, 也結識了很多老年朋友。 在這裡, 我20多年的業餘愛好——新聞寫作, 也找到了用武之地。 我把老年大學的活動和局裡的好人好事拍成照片, 寫成文章, 陸續在報紙上發表。

我還加入了詩詞學會, 學寫格律詩, 結識了省內外的一些詩友。 由於我的勤奮寫作, 每年都有100餘篇稿件見報, 連年被宣傳部評為優秀通訊員。

這兩年, 我有幾篇稿在國家級報紙《中國老年報》和《老年體育報》上發表, 稿件的品質有了新的突破。 有人說:“你進城以後, 精神面貌大變樣了!”是的, 我的新家、新環境為我搭建了施展能力的平臺, 實現了我的個人價值。 我愛新家, 也愛城市生活。

雖然愛上了城市的家, 但我還常常想起農村的家。 農村的家中有菜地、果樹、水泥院。 “五一”前後, 我和老伴兒回到農村的家, 那時, 山上的杏花、梨花都開了, 各種山野菜爭相出土, 等待人們採摘。 我來到山上, 只見山坳裡一片刺嫩芽樹長出二三寸長的鵝黃、鮮嫩的刺嫩芽,

分外喜人。 我拿出相機, 拍下了珍貴的照片。 回家後, 我寫了一首詞《憶江南·采山菜》:“桑梓美, 百寶匿山川。 踏遍峰巒人不老, 刺嫩芽嫩矗崖邊, 布穀和飛泉。 ”在網上發表後, 南方的詩友第一次看到刺嫩芽, 還以為是香椿芽。 我採集的山菜還有猴腿、刺五加、山芹菜等, 每次都滿載而歸。 一次, 我來到最高的山巔, 舉目遠望, 只見遠山層層疊疊, 與藍天相接。 山谷裡, 農家小院炊煙嫋嫋、雞犬相聞, 山林間還傳來布穀鳥的叫聲, 這簡直就是世外桃源。

夏天, 最有趣的要屬抓魚。 黃昏, 夜幕低垂, 水面傳來魚兒頻頻打漂的聲音, 我撒下魚網, 也撒下希望。 第二天早晨, 我再去起網, 網一離開水面, 魚兒翻動著身子, 晶瑩的鱗片和陽光交相輝映。

回到家, 趕緊摘魚、擠魚、下鍋。 當屋內彌漫著魚肉的香味時, 我拿出了陳釀的好酒, 找來知心的農民朋友, 品嘗魚肉的鮮嫩, 咀嚼生活的甘甜, 還醞釀出一首小詩“網孔雖微雅趣多, 提綱魚躍起清波。 神怡易忘憂煩事, 寄意山川浴韻河。 ”

秋天, 是采蘑菇的季節。 我來到山梁上, 在灌木叢和樹根附近, 就看到一撮撮榛蘑, 十分惹人喜愛。 遇到蘑菇多的地方, 老伴兒在那采時, 我找好角度, 拍下照片, 不但有物質上的收穫, 還有精神上的收穫。 有時還能遇見猴頭蘑, 它長在柞樹幹上, 離地2米左右, 白色的, 像猴子的頭, 一般有拳頭大小。 有一次我還遇見一根倒木, 上面長著近20個猴頭蘑, 其中一個足有1斤重, 它的味道非常純正、鮮美。 我帶著豐收的果實返回時,

就吟出一首小詩“林間採集又吟歌, 朵朵鮮菇似幼荷。 攝下珍奇詩百首, 珠璣未料匿高坡。 ”

這就是我的兩個家, 兩種生活, 但同樣都使我感到充實、快樂。 在斜陽的餘暉裡, 我懷著希冀, 帶著期盼, 向著新的、美好的生活走去…

作者:杜興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