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聯合國開啟禁止核武器條約談判

根據去年聯合國大會的相關決議, 《禁止核武器條約》談判從3月27日起在聯合國紐約總部啟動。 有分析指出, 雖然《禁止核武器條約》體現了無核武器國家的訴求, 但是目前仍然不具備實施的現實條件。

根據聯合國大會委員會決定, 第一階段的會議將持續五天至3月31日。 第二階段的會議將於6月15日開始, 持續三周。 會議結束後, 與會方將向聯合國大會提交一份工作成果報告。 全部談判進程的成果預計將為禁止和銷毀核武器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檔。

無核武國家一直以來的訴求

在27日的開幕式上, 聯合國裁軍事務高級代表金垣洙強調,

建立一個沒有核武器的世界是所有國家的共同義務, 他呼籲有核武和無核武國家都參與到這項談判中來。 他還稱,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希望國際社會達成一項禁止核武器的國際法文書, 使世界更加接近於徹底消除核武器, 並將有助於實現核裁軍和全面徹底裁軍的最終目標。

《禁止核武器條約》是近幾年由無核武器國家提出來的新條約, 就是要全面銷毀和禁止使用核武器。 該條約最早是2007年由哥斯大黎加和馬來西亞共同向聯合國提交的一份提案。 它類似於《禁止生化武器公約》, 沒有核查機制, 也就是希望“禁止核武器的擁有、研發、儲存、轉移、試驗, 或是威脅使用”, 希望直接讓核武器“完全非法化”。

面對朝核問題和美國新政府的不可預測性, 去年10月27日, 由奧地利、愛爾蘭、墨西哥、巴西、南非和瑞典等123個聯合國成員國投票促成關於《禁止核武器條約》的談判提案, 要求“有法律約束力地禁止核武器”, 最終促成核武器的全面廢止。 12月, 聯合國大會投票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這一決議。 這是聯合國成立71年來第一次通過此類投票, 在10月的啟動決議上, 美、俄、英、法投了反對票, 中國和印度、巴基斯坦則投了棄權票。

參與談判的國家不滿足於階段性的核裁軍步驟, 稱從1968年《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制定以來, 有核國家近50年來一直在違反裁減核武器的義務, 所以這一條約希望“一步到位”, 從人道主義出發, 直接規定任何核武器都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

條約將參照《渥太華禁雷公約》和《國際禁止集束炸彈公約》, 要求各國銷毀所持有的核武器。 據估計, 在2016年, 全球仍儲存有1.5萬噸核彈頭。 雖然這與冷戰期間的庫存相比大幅度減少, 但近年來削減速度卻有所下降, 而且出現了安全理論繼續依賴核武以及現代化改造核武器的計畫不斷增加的勢頭。

禁止核武是無核武國家多年以來的訴求, 代表了銷毀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基本方向。 但是, 核武國家實際上對於放棄核武器有著不同的訴求, 包括美國、俄羅斯, 實際上已經把核武器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柱。 所以, 在當前形勢下, 談全面禁止核武器條約應該是一個理想化的安排, 相關國家不可能心動。

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 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國都表示不參加在紐約舉行的《禁止核武器條約》談判會議。

核大國認為禁止應循序漸進

美國和其他核大國認為禁止是多此一舉, 應採取循序漸進方法進行。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黑莉表示, 美國希望世界沒有核武, 但在以核武保護國民的同時, 如何達到這個目標, 需要面對現實。 她表示, 根據實行已數十年的《核不擴散條約》, 美國已裁減約85%核武。 白宮助理上周表示, 特朗普政府仍在檢討是否確認全球零核武目標。

美國駐聯合國裁軍委員會的特別代表羅伯特·伍德之前曾表示美國會拒絕參加該談判。 他曾明確表示美國不會放棄核武器, “一個依靠核武器來保障安全的國家怎麼可能加入一次旨在反對甚至消除核武器的談判?而且核武器在世界一些地方扮演著維持和平與穩定的角色。

因此禁止核武器的條約具有破壞地區安全的風險。 ”

俄羅斯也認為立即禁止核武器的主張是無益的, 並稱所有五個核大國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是一致的。 俄外交部防擴散和軍控司司長米哈伊爾·烏裡揚諾夫稱無核世界會議組織者的想法“毫無意義”, 並證實所有五個正式核大國都不會參會。

據瞭解, 去年中國對這一決議投了棄權票之後,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記者會上表示, 中國充分理解相關國家希望早日實現無核武器世界的願望, 但應堅持在現有多邊裁軍機制下處理, 另起爐灶、破壞協商一致的原則可能只會適得其反。在今年2月中旬,中國出席了該決議案的籌備會議。後來經慎重研究,中方決定不參加談判。“儘管不參與談判,中方堅定支持最終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的立場沒有改變。”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實現核裁軍目標無法一蹴而就,必須遵循‘維護全球戰略穩定’和‘各國安全不受減損’的原則,循序漸進地加以推進。相關進程必須在現有國際裁軍和防擴散機制下處理。”

有分析稱,核威懾的存在讓全面戰爭一直停留在口頭上,廢核帶來的很可能是肆無忌憚的常規戰爭。冷戰中正是因為核武器的存在及其大規模破壞力阻止了任意一家發起大規模的全面戰爭。

另起爐灶、破壞協商一致的原則可能只會適得其反。在今年2月中旬,中國出席了該決議案的籌備會議。後來經慎重研究,中方決定不參加談判。“儘管不參與談判,中方堅定支持最終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的立場沒有改變。”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實現核裁軍目標無法一蹴而就,必須遵循‘維護全球戰略穩定’和‘各國安全不受減損’的原則,循序漸進地加以推進。相關進程必須在現有國際裁軍和防擴散機制下處理。”

有分析稱,核威懾的存在讓全面戰爭一直停留在口頭上,廢核帶來的很可能是肆無忌憚的常規戰爭。冷戰中正是因為核武器的存在及其大規模破壞力阻止了任意一家發起大規模的全面戰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