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一瓢一故事!一步一歷史!你年少時喝過的水、走過的路,可能都與這些有關……

每每走過定海街頭, 小編總會幻想古時候的定海是什麼模樣。 時光是回不去了, 但是我們仍能憑藉前人遺留下來的點點滴滴去拼湊去想像。 今天繼續和小編一起去“淘老古”, 細數一下我們定海的古井、古橋吧!

井, 在古代是家家戶戶都具備的東西。 在我們中國, 傳說是伯益發明瞭井。 那時候生活還沒有如今那麼發達, 人們便挖井取地下水來使用。 在定海, 也有很多古井留下來, 一起去看一下吧!

兩眼井

兩眼井是定海歷史上最早開鑿的一口井, 位於定海城區北門大眾路10號後門處, 建於北宋端拱二年(989)。 兩個圓形石井圈, 相距0.27米, 井壁用方磚疊砌, 內徑0.28米, 深12米。 水質好, 旱天不枯, 為城內為數不多的可供飲用的水井之一。 為區級文保點。

滕坑井

滕坑井在定海城區西門滕坑灣, 開鑿於元代。 明天啟《舟山志》載:“泉極甘美、舟山之最”。 井水水質在舟山水井中排名第一。 且旱年不枯, 井水可供近百戶飲用。

四眼井

四眼井位於定海城區建國路40號北側, 開鑿於元大德二年(1298)。 以其形制獨特、構築精巧著稱。

井臺由兩塊花崗岩石條拼成, 略成菱形, 東西長6.80米, 南北長6.60米, 厚0.34米。 井臺上均勻地開鑿四個井眼, “一井四穴”井眼唇口稍高, 每個井眼直徑0.45米。 井內壁呈圓形, 直徑1.22米, 深6.75米, 距井口0.80米處有一斷面為0.24×0.20米的石樑貫穿南北。 石樑以上部分井內壁用條石砌築, 以下部分用雙層青磚一順一丁法疊砌。 青磚高0.17米、厚0.08米。 四眼井遇旱不竭, 遇澇不漲, 水質優, 可供千餘人飲用。 舊時遇天旱, 四眼井即成城裡居民獲取飲用水的主要水源。 四眼井為區級文物保護點。

中營衙門井

中營衙門井位於定海城區建國路31號西北側約15米的弄堂邊, 開鑿於明代。 明時該處是中營衙門所在地, 故名。 圓形井圈, 上置有4塊石板拼成的正方形井欄, 用鐵條加固。 圓形井壁, 用方形青磚疊砌, 內徑0.36米, 深6米, 井底鋪石。 水質優, 旱年不枯, 可供數百人飲用。 中營衙門井為市級文物保護點。

留方井

留方井在今留方路“義士李先生殉難處”碑東側。該處原有一水池,稱“方河”。1840年鴉片戰爭,英國侵略軍攻佔定海,軍營書記李昌達不甘受辱,投方河殉難,次日,妻房氏也投水死。同治七年(1868),谷蘭亭捐資浚河樹碑。不久,河被填塞,鑿井三眼,每眼外方內圓,置石井圈。井圈上自右至左鐫“留方井”三字。此三字具有雙重意思:既說明此井是方河填塞後留下來的,又帶有紀念義士李昌達的意思,“留方”,“留芳”的諧音。

說完了古井,我們再來看看定海古橋。幾千年來,勤勞智慧的中國人修建了數以萬計奇巧壯麗的橋樑,這些橋樑橫跨在山水之間,便利了交通,裝點了河山,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標誌之一。而在定海,也有那麼一些古橋你可知道?

狀元橋

狀元橋今已消失,原在定海城中心地段,是一座南宋古橋,建於淳熙十六年(1189),昌國縣令王阮創建,並題橋銘:“人從石上行,狀元此時生”。200年後的明洪武年間,定海青年張信果中狀元,於是橋銘改作“天開文運,石著讖符,張公應魁,啟我後儒”。狀元橋原為拱形石橋,兩端有石階。舊時,定海人結婚,花轎要過狀元橋,討個吉利。民國17年(1928),旅滬紳商潘尚林出資改建成鋼筋水泥平橋,略呈弧形。上世紀70年代,河道填塞,狀元橋隨之拆除。

洞橋

地處東門外通往洋嶴的大路上,清代古橋。老照片攝於上世紀30年代,照片上可見,這是一座典型的造型優美的古石拱橋。日偽時期,日軍修建定沈公路,另建一座公路橋,稱新洞橋,原洞橋年久失修,利用原石料改建成平橋,稱老洞橋。

西安橋

(日寇過西安橋進城)

西安橋在西城門外濠河上。此照攝於日偽時期,日寇從螺頭登岸,過西安橋從西門進城。清同治年間修葺城牆,設東南西北城門四座,城門外有護城河。舊時,護城河上的橋是吊橋,白天放下,夜晚或戰時吊起。後來有了槍炮,城牆和護城河已起不了多大的防禦作用,為便於交通,吊橋改成石橋。東門外的東美橋和南門外的南珍橋,因那裡的河面較寬,那兩座橋橋身也較龐大;而西門外的西安橋和北門外的北寶橋因那裡的河道較窄,這兩座橋都是普通的石板橋。上世紀50年代建環城西路,城牆拆除護城河填平,西安橋隨之消失。

曉峰橋

在鹽倉海龍村,原為板橋,淳熙十五年(1188),西監鹽場鹽官鮑渭侈改建成石橋,橋身加寬。民國26年(1937)前後再次改建,橋面用15塊長條石鋪成,長11米、寬2.7米,高4.5米,兩側有石欄板。圖片所示系為2002年改建後的曉峰橋。

除了這些,我們定海還有許許多多的古橋:

霸橋

甬東橋

新虹橋

金井橋

繼思橋

時光匆匆,卻遺留了不少財富給我們,相信看到這些,你一定能更加瞭解我們的定海!

那麼最後,小編也要問問山粉們,如果你與這些古井、古橋有什麼故事,請發在留言裡與我們共用!

編輯:王櫻燃

留方井在今留方路“義士李先生殉難處”碑東側。該處原有一水池,稱“方河”。1840年鴉片戰爭,英國侵略軍攻佔定海,軍營書記李昌達不甘受辱,投方河殉難,次日,妻房氏也投水死。同治七年(1868),谷蘭亭捐資浚河樹碑。不久,河被填塞,鑿井三眼,每眼外方內圓,置石井圈。井圈上自右至左鐫“留方井”三字。此三字具有雙重意思:既說明此井是方河填塞後留下來的,又帶有紀念義士李昌達的意思,“留方”,“留芳”的諧音。

說完了古井,我們再來看看定海古橋。幾千年來,勤勞智慧的中國人修建了數以萬計奇巧壯麗的橋樑,這些橋樑橫跨在山水之間,便利了交通,裝點了河山,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標誌之一。而在定海,也有那麼一些古橋你可知道?

狀元橋

狀元橋今已消失,原在定海城中心地段,是一座南宋古橋,建於淳熙十六年(1189),昌國縣令王阮創建,並題橋銘:“人從石上行,狀元此時生”。200年後的明洪武年間,定海青年張信果中狀元,於是橋銘改作“天開文運,石著讖符,張公應魁,啟我後儒”。狀元橋原為拱形石橋,兩端有石階。舊時,定海人結婚,花轎要過狀元橋,討個吉利。民國17年(1928),旅滬紳商潘尚林出資改建成鋼筋水泥平橋,略呈弧形。上世紀70年代,河道填塞,狀元橋隨之拆除。

洞橋

地處東門外通往洋嶴的大路上,清代古橋。老照片攝於上世紀30年代,照片上可見,這是一座典型的造型優美的古石拱橋。日偽時期,日軍修建定沈公路,另建一座公路橋,稱新洞橋,原洞橋年久失修,利用原石料改建成平橋,稱老洞橋。

西安橋

(日寇過西安橋進城)

西安橋在西城門外濠河上。此照攝於日偽時期,日寇從螺頭登岸,過西安橋從西門進城。清同治年間修葺城牆,設東南西北城門四座,城門外有護城河。舊時,護城河上的橋是吊橋,白天放下,夜晚或戰時吊起。後來有了槍炮,城牆和護城河已起不了多大的防禦作用,為便於交通,吊橋改成石橋。東門外的東美橋和南門外的南珍橋,因那裡的河面較寬,那兩座橋橋身也較龐大;而西門外的西安橋和北門外的北寶橋因那裡的河道較窄,這兩座橋都是普通的石板橋。上世紀50年代建環城西路,城牆拆除護城河填平,西安橋隨之消失。

曉峰橋

在鹽倉海龍村,原為板橋,淳熙十五年(1188),西監鹽場鹽官鮑渭侈改建成石橋,橋身加寬。民國26年(1937)前後再次改建,橋面用15塊長條石鋪成,長11米、寬2.7米,高4.5米,兩側有石欄板。圖片所示系為2002年改建後的曉峰橋。

除了這些,我們定海還有許許多多的古橋:

霸橋

甬東橋

新虹橋

金井橋

繼思橋

時光匆匆,卻遺留了不少財富給我們,相信看到這些,你一定能更加瞭解我們的定海!

那麼最後,小編也要問問山粉們,如果你與這些古井、古橋有什麼故事,請發在留言裡與我們共用!

編輯:王櫻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