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讓“空餉”成“空想”

近日, 一則“武漢海事局工作人員崔某峰兩年多沒上班卻照樣領工資, 同時還在外幹起了第二職業賺錢”的新聞刷爆朋友圈, “公務員吃空餉”“公務員從事第二職業”等關鍵字迅速引發廣大網友熱議。

公務員“吃空餉”問題不是第一次發生, 自古有之。 明朝末年, 遼東總兵吳襄曾上奏說, 本部的編制兵力應該有8萬, 但實際人數只有3萬。 這就意味著多出來的5萬人領著“空餉”。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一些雜牌部隊採取虛報冒領的手段, 實編明明只有8000人的師, 層層造假把“花名冊”造成近2萬人的編制, 軍官層層“吃空餉”。 2014年, 國務院更是專題部署, 在全國開展“吃空餉”問題拉網式排查治理工作。 最近幾年, 清查“吃空餉”的專項行動各地也沒少搞。

“吃空餉”問題由來已久, 為何屢禁不止呢?說到底, 還是監管缺位、懲處不力為其“暗箱”操作、層層“包裝”提供了滋生土壤。 有的地方人員編制、經費支出從來不公開,

群眾不知內情, 無法監督, “吃空餉”者自然逍遙地玩起了“躲貓貓”。 有的地方單位操權者和“吃空餉”者形成利益同謀, 後門大大敞開, 造成“監守自盜”。 此外, 有關管理部門、執法機關監督乏力, “吃空餉”者被查處後, 往往以退款、罰款了事, 不深究其法律責任, 導致違法成本低下, 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更多人鋌而走險。

“吃空餉”者在編不在崗, 拿錢不幹事, 既浪費國家的公共資源, 損害納稅人的利益, 也影響著黨和政府的形象。 該如何堵住“吃空餉”的黑洞呢?要完善人事編制、財政等制度。 嚴格管理把關人員招聘招錄、編制管理、資金撥付等各個環節, 不給打擦邊球、搞變通者可乘之機。 要用監督問責清源。

紀檢、組織人事等部門在嚴查“吃空餉”者的同時, 從嚴追究幕後“操盤手”的責任, 斬斷利益鏈, 讓“吃空餉”無縫可鑽。 要公開人員編制、經費支出明細, 隨時接受媒體、民眾的監督, 讓“隱身人”無處遁形。 如此多方發力, 才能真正讓“空餉”成為“空想”。

【作者:嵐皋縣紀委 劉松】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吧!

原創不易, 如認同文章觀點, 請點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