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光天化日搶光 13 畝菠菜,全是虛假視頻惹的禍?丨深晚快評

深圳晚報評論員 溫瓊

這則新聞初看很容易讓人感覺是假新聞, 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 倘若在朋友圈看到這樣所謂 " 菠菜不要了 " 的視頻,

多會一笑了之, 誰也不會當真。 但新聞中那段視頻竟然就引起了朋友圈的大量轉發, 還真的有眾多民眾前往挖菜、運菠菜。 嚴格來講, 這行為簡直跟強搶沒有什麼兩樣。

不過, 想想其實也有其現實合理性。 如果傳出一段視頻講, " 某一家的超市什麼貨物都不要了。

" 估計誰也不會當真, 但是當超市貨物變成土地菠菜時, 部分民眾的心理可能就會有所變化, 認為菠菜值不了什麼價錢, 就算視頻中的資訊不屬實, 去拿一些菠菜自身也不會受到怎樣的處罰。 部分人把這樣的想法付諸實踐, 最終將孫先生地裡的菠菜一掃而空。

孫先生說, " 我不能怨恨挖菠菜的人, 但我最想知道, 是誰這麼可惡, 發這段視頻坑我。 " 這句話看似隨意的話語恐怕隱含著不知多少的辛酸和無奈。 事實上, 對於轉發者, 由於未對資訊進行核實, 也擴大了虛假資訊的散播範圍, 也應有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不過, 我們應該意識到, 對於這則事件我們不能輕率祭出 " 素質論 ", 相較看到那則視頻的人數,

真正前往菜地挖菠菜的人勢必還是少數, 當新聞曝出後, 也有不少當地市民痛斥挖菠菜者的舉止。 社會道德格局即是如此, 有的人道德不堅定, 行為容易跟風搖擺;但更多人還是堅守道德原則, 踐履正義, 因此我們不應以偏概全, 拿整體道德水準說事, 甚至上升為 " 地域民風論 "。

當然, 也或許那些 " 不知道從哪兒趕來的群眾 " 並不是分散的, 而是相關造謠者刻意組織的, 這就需要當地警務人員儘快查清真相, 避免輿論誤傷。

不論造謠者出於怎樣的目的, 其行為明顯已經觸犯了法律的邊界, 必須追究其責任, 予以嚴懲, 還孫先生一個公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