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是七年級的,讀書多的你這些文言文都懂嗎?80%網友都尷尬了!

七年級文言文學習指導

一、字詞

(一)實詞

1.一詞多義。 古代的詞以單音節為主, 一個詞往往有幾個義項。 有的義項和基本義項的意思相去甚遠, 要把它作為重點並牢牢記住。 如《童趣》中:①作青雲白鶴觀。 觀:名詞, 景觀。 ②觀之, 興正濃。 觀:動詞, 看。

2.古今異義。 古今異義有以下幾種情況:①詞義擴大。 如《論語十則》:不亦君子乎?“君子”, 文中指有道德有修養的人, 今則是對人的敬稱。 ②詞義縮小。 如《詠雪》:與兒女講論文義。 “兒女”文中指“子侄輩”, 今指自己的孩子。 ③詞義轉移。 如《論語十則》 :是知也。 “是”句中指“這”“這個”, 今表示肯定。

3.通假字。 古今通假就是兩個字通用,

兩字之間只是語音相同或相近。 如《論語十則》:不亦說乎?這裡的“說”通“悅”。

(二)虛詞

七年級上文言文中的虛詞有:之、其、而、於、乎、焉等。 常見意義及作用見下:①之:主要作用是助詞、代詞、介詞。 ②其:主要作用是代詞。 ③而:主要作用表順承、並列、轉折、修飾。 ④於:可譯為對、從、在、向、比等。 ⑤乎:可譯為嗎、於。

圖片來自網路

二、斷句

文言文斷句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①按詞語斷。 例:風聲/鶴唳。 ②主謂之間斷句。 例:士/不可以不弘毅。 ③發語詞後停頓。 例:念/近中無此禪院。

圖片來自網路, 與本文相關

三、翻譯

文言文翻譯, 應遵循以下原則:

1.留。 即保留文言文中的專有名詞, 不必翻譯。 例: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是人名, 不必翻譯。

2.補。 第一、單音節詞補成複音詞。 例:“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中“妻”要翻譯成“妻子”。 第二、按現代漢語習慣補出省略內容。 例:“元方時年七歲, 門外戲。 ”譯成“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 (當時正在)門外玩。 ”。

3.換。 文言文中有不少詞語, 現代雖還用, 但不是古代意思, 翻譯時應用古代意思。 例“下車引之。 ”應翻譯成“下車拉他。 ”

圖片來自網路

4.刪。 文言中有些詞翻譯後反會造成語句不順暢, 這樣的詞可刪去不譯。 例:公大笑樂。 “笑”和“樂”同義, 譯成“太傅笑了起來。 ”即可。

5.順。 文言文翻譯時, 為使句子通順, 可對語序加以適當的調整。 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 可譯為“孫禹年公子跟他的同業朋友在樓上喝酒。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