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研究揭示1.5萬年前老鼠就與人“共舞”

近日, 研究揭示, 老鼠與人類的關係似乎最早始於約1.5萬年前, 甚至早於農業出現時間。 研究人員表示, 這種小型齧齒動物, 遠比先前已知還早就進入了人類家門。

(論文連結)

“一直以來, 讓我們十分感興趣的是, 家鼠是在農業出現之前還是之後開始與人們有接觸的?”以色列法海大學的Lior Weissbrod說。

為了找出答案, Weissbrod聯合法國國家科學院的Thomas Cucchi及同事, 從以色列的14個考古遺址收集了272個老鼠臼齒, 時間約為20萬年前至1萬年前。 他們從這些臼齒中鑒別出2種老鼠物種:家鼠及其野生近親馬其頓鼠, 並發現了它們如何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進行分佈的。

研究人員表示, 早在人們從採集—狩獵狀態變為定居到地中海東海岸時, 納圖夫人便開始建造帶有壁爐的石頭房屋和埋葬死者。 而且, 為了有助於解釋相關考古資料, 研究人員還研究了馬塞族人在肯亞的定居點, 這可以提供反應納圖夫人生活模式的線索。

不過, 與納圖夫人不同的是, 馬塞族人不是採集—狩獵者, 但重要的是, 他們也不種植莊稼。

在馬塞族人定居點, 研究人員也發現了相似的一對老鼠物種:非洲刺毛鼠及其家鼠近親。 定居點捕鼠器捕捉到的老鼠中, 87%是家鼠, 但定居點之外的僅有45%是家鼠。

而在考古記錄中, 家鼠最早出現在1.5萬年前的納圖夫人的家中, 並立刻取代了短尾的馬其頓鼠。 但3000年後, 當納圖夫人重回週期遊牧生活後, 馬其頓鼠東山再起。 但家鼠在生活在定居點裡的老鼠中仍占80%。 之後, 約1.15萬年前, 人們開始進行農耕, 並完全定居下來, 短尾鼠再次歸來。

研究人員表示, 該研究表明人類定居足以影響當地動物群, 人們儲存的食物和傾倒的廢水會“引誘”野鼠溜進定居點進行偷竊,

最終變成同樣“定居”下來的家鼠。 (張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