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把內容做的更有趣?

人人都希望你成為有用的人, 卻很少有人告訴你要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當你每天做完枯燥的工作, 你是否還願意去接收那些一本正經的資訊?每個人的生活中都需要一些輕鬆的話題來做生活中的調味劑,

所以做內容的也一樣, 你傳遞給使用者的資訊是否有趣?

有人說, 現在的使用者只對兩種內容感興趣, 一種是有用的, 另一種有趣的。 我要說, 現在的使用者只對一種內容感興趣, 就是有趣的。

即使是有用的內容, 那也必須是有趣的內容中插播有用的內容, 才能讓使用者笑著掌握有用的知識。

有人自認內容乾貨, 而使用者卻不知珍惜, 反而去看那些無聊的段子。 其實, 不是用戶變了, 而是我們的閱讀習慣變了。

我們的閱讀從原來的書本, 一行字一行字地看東西, 變成了“屏閱讀”, 一屏一屏地刷東西。 如果你在用戶刷了兩屏還沒找到興奮點,

刺激點, 用戶就會快速關掉。

你必須成為一個“屏閱讀”時代的內容高手。 屏閱讀時代, 沒有人真正喜歡純乾貨, 你必須把自己活成一個逗比。

羅輯思維的脫不花老師提到過, 在羅輯思維做內容有幾個標準:

1、內容裡絕對不准出現感嘆號。 因為感嘆號是個人情緒, 但公眾號裡不可能有人跟著你的情緒走。

2、最大可能不使用形容詞。 使用形容詞是你在邀請用戶進入你的心理感受, 但是用戶進不去。

3、分段要變得更頻繁, 句子要短, 不能用複雜的陌生資訊, 一定要用熟悉的名詞解釋陌生資訊。

在“感嘆號”“形容詞”都要少用, 要用短句子的時代, 把內容做的有趣不是額外要求, 而是最基礎的要求。 沒有有趣的內容, 就不可能有上量的粉絲。

如何把內容做的更有趣, 更娛樂化?

在常規中製造反差

如果你有過跟嬰兒相處的經歷, 那你可能做過這樣一個小遊戲, 用雙手捂住你的臉, 然後突然打開, 這時候嬰兒就會被逗笑。 這一招幾乎對所有的嬰兒能能屢試不爽。

嬰兒會笑, 是因為你之前給他的回饋是他看不到你的臉, 過一會突然出現了, 大腦在常規中出現了意外, 就釋放了喜悅的按鈕, 嬰兒就被逗笑。

人類的大腦對意外或者反差的事件特別敏感。 如何製造反差呢, 你需要具備“反慣性思維”。

也就是一件事情本來慣性的預期是向北走, 你故意向南走, 甚至不是向南走, 而是腦洞打開向天空飛去, 向地面鑽下去。 你的反差越奇妙, 有趣的效果越好。

舉個小例子,

比如“巾幗不讓鬚眉”, 你換成“巾幗不讓鬚眉抱”, 雖然只有一字之差, 卻變成了小故事, 產生了戲劇化的效果。

再比如有人問你“我頭像牛逼嗎?”常規的回答是“牛逼”, 但如果你回答“像”, 一下子就反轉了邏輯。

再比如papi醬有一個吐槽是關於朋友借錢的, 她的標題是“朋友借錢老不還, 多半是忘了。 ”

在你的心理預期中, 本身有其他答案, 她卻給了你一個反常規的方案, 這時候你會本能覺得有點意思, 來看看。

不按常理出牌, 非常能擊中人腦的興趣。

如果你細心留意觀察相聲、段子手、或者幽默脫口秀的內容, 都會發現, 他們都遵從一種邏輯, 就是先把你代入進來, 再給你一個反差的意料之外的結果, 引發了你的笑點。

把內容具體化

千萬別小瞧了具體,

具體是做內容的殺手鐧。 不僅不要用形容詞去形容你的內容, 使用者感知不到, 更不要用範疇很大的語言去概括你的內容, 使用者根本無法理解。

你能做的是以小見大, 用具體, 細節, 故事, 小事去呈現你的內容, 讓使用者從細節和小事中感知到你的觀點, 而不是用概括語言去總結告知你的觀點。

具體的內容就像魔術貼, 有一個個的小勾子讓人記憶猶新。 即使過了一段時間, 你依然能記住那些細節。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看一部電影, 多年後可能不記得它傳達了什麼樣的觀點, 但依然能記得住某些鏡頭、某個眼神、某個瞬間。

舉個例子, 比如一句話:“看到那個場面, 我差一點就忍不住吐出來了”改成“看到那個場面, 我要不是捨不得30塊的漢堡王,我當場就吐出來了”。

再比如這句,“哥 要不你先還我兩百吧,這幾天生活費都有點不夠吃飯了”改成“哥 要不你先還我兩百吧,這幾天沙縣的老闆都開始問我最近為什麼不加鹵蛋了”。因為加入了細節化的表達,內容的表達變得更有戲劇性。

誇張歸謬

專業演員在學習表演的時候,最初都是要誇張性的表演,因為你的情緒觀眾很難感受到,你表現了80%,觀眾可能只感受到了60%,所以你必須誇張。而在你的內容表達上,是同樣的道理。

第一,嘗試誇張性的內容。在一件事情發生後,你順著評價,然後把結果誇張化,歸到一個極度荒謬的觀點。

比如,李健在參加我是歌手的時候,被調侃說,李健,你以後別穿秋褲了。男神是不可以穿秋褲的。結果,李健說,好的,我答應你,我把棉褲穿上。

第二,把你的肢體,語言,動作誇張化。如果你主打視頻或音訊界的個人品牌,把你的內容加入你的即時表情或動作表演元素,就能取到更好的效果。

這點喜劇演員是最擅長的,比如火星情報局裡,楊迪就依賴誇張的表演瘋狂吸粉。

比如段子界的“南張北薛”有著誇張的語速,薛之謙的語速,每分鐘330到560個字之間浮動。

普通人每分鐘240個字,新聞聯播主持最快是每分鐘300字。比薛之謙更快的是大張偉,每分鐘最快420個。

結語

在屏閱讀時代,你必須變成一個逗比。

如何把內容做的更加有趣生動,第一在常規中製造反差,給人意外之外的結果;

第二,內容具體化,細節動人;第三,誇張歸謬,讓用戶感受到你的情緒。

逗比看起來像很容易做的事,但是如果要真正去把握用戶,打動使用者,就需要有對使用者精准的洞察。

——END——

我要不是捨不得30塊的漢堡王,我當場就吐出來了”。

再比如這句,“哥 要不你先還我兩百吧,這幾天生活費都有點不夠吃飯了”改成“哥 要不你先還我兩百吧,這幾天沙縣的老闆都開始問我最近為什麼不加鹵蛋了”。因為加入了細節化的表達,內容的表達變得更有戲劇性。

誇張歸謬

專業演員在學習表演的時候,最初都是要誇張性的表演,因為你的情緒觀眾很難感受到,你表現了80%,觀眾可能只感受到了60%,所以你必須誇張。而在你的內容表達上,是同樣的道理。

第一,嘗試誇張性的內容。在一件事情發生後,你順著評價,然後把結果誇張化,歸到一個極度荒謬的觀點。

比如,李健在參加我是歌手的時候,被調侃說,李健,你以後別穿秋褲了。男神是不可以穿秋褲的。結果,李健說,好的,我答應你,我把棉褲穿上。

第二,把你的肢體,語言,動作誇張化。如果你主打視頻或音訊界的個人品牌,把你的內容加入你的即時表情或動作表演元素,就能取到更好的效果。

這點喜劇演員是最擅長的,比如火星情報局裡,楊迪就依賴誇張的表演瘋狂吸粉。

比如段子界的“南張北薛”有著誇張的語速,薛之謙的語速,每分鐘330到560個字之間浮動。

普通人每分鐘240個字,新聞聯播主持最快是每分鐘300字。比薛之謙更快的是大張偉,每分鐘最快420個。

結語

在屏閱讀時代,你必須變成一個逗比。

如何把內容做的更加有趣生動,第一在常規中製造反差,給人意外之外的結果;

第二,內容具體化,細節動人;第三,誇張歸謬,讓用戶感受到你的情緒。

逗比看起來像很容易做的事,但是如果要真正去把握用戶,打動使用者,就需要有對使用者精准的洞察。

——EN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