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從“小虎”到冠軍教練 邱貽可笑著說自己更適合帶女隊

朱雨玲、郭豔、範思琦這群小姑娘們第一次站上了全運會冠軍的領獎臺, 這也是四川女乒的第一次。 而跟隨她們一起踏上領獎臺、拿到一塊金牌的,

還有邱貽可。 這位曾經年少出名以“小虎”叱吒乒壇的世界冠軍, 當教練剛剛四年就成功地實現了全運會冠軍的夢想。

最有性格的球員到最有激情的教練

當運動時期, 邱貽可以激情聞名, 2003年世乒賽他擊敗世界排名第一的波爾, 一戰成名也成為國家隊備受期待的新人。 那時, 他還不到18歲。 犀利而富有激情的球風讓他得到“小虎”。

遺憾的是, 因為種種原因, 他的運動員生涯閃光得太早, 也隕落得很快。

上一屆全運會結束後, 邱貽可回到了四川, 開始擔任四川女隊的主教練, 這位曾經最有性格的球員當教練後, 反而收起了性格。 他曾說, “自己是男娃娃懂事太晚了, 希望球員們以我為反面教材, 早點成熟、早點懂事,

珍惜自己的運動生涯。 ”

很難想像, 這位曾經國乒的“刺頭”當了主教練後, 竟然成為魔鬼教練:晚上收手機、遲到罰站。 邱貽可還經常把小隊員罵哭。

當然, 他對隊員“魔鬼”, 對自己也很“魔鬼”, 四年主教練的同時他也掛職四川省運動技術學院乒羽中心副主任, 但整個辦公室他沒去坐過一天, 所有的時間都在訓練場上。

他是朱雨玲最感謝的“邱哥”

四年時間, 對於邱貽可來說, 最欣慰的是小將朱雨玲的成長。 剛剛回到四川隊時, 18歲的朱雨玲也算年少成名、參加了世乒賽, 這一切都和當男的邱貽可很像。 剛剛回到省隊時, 邱貽可曾說自己經常和朱雨玲交流、談心, 希望她能從自己的經歷中吸取經驗、教訓, “畢竟過去那麼多年 來,

我一直扛著四川隊的旗幟, 一直頂著很多東西, 那種感覺和體會, 我很明白, 所以會經常跟她溝通。 ”

拿到金牌後, 朱雨玲毫不掩飾地說, 自己最感謝的人就是“邱哥”——“邱哥回來後, 我拿到了三個單打冠軍、如今又拿到了團體冠軍, 我真的很感謝他對我的幫助, 而且我也很信任他, 可以說我們這種配合很默契, 希望今後我們也可以繼續這樣走下去。 ”

另一名球員範思琦說, “邱哥當運動員時是很有激情的球員, 當了教練以後也很有激情, 可能這一點我和他很像吧。 ”

有記者問, 1998年出生的範思琦和邱哥有沒有代溝時, 邱貽可笑了, “咋會有代溝呢?大家年齡差不多吧。 ”

四年成就冠軍教練, 邱貽可說自己很難

上一屆全運會結束後, 四川省體育局和運動技術學院進行了改革,

讓一些優秀的運動員轉型當教練。 當時, 湧現出不少“80後”教練, 比如, 網球隊的劉峰、羽毛球隊的謝中博、乒乓球隊的邱貽可等等。 四年之間這些優秀的運動員有成為了優秀的教練, 邱貽可實現了自己當運動員時都沒有拿到的全運會冠軍。 面對這個問題, 邱貽可笑了, “可能我不適合當運動員, 適合帶女隊嘛。 ”說完他馬上說, “玩笑玩笑。 其實這四年我們和球員的付出, 真的很多, 我們真的很難。 ”

這個冠軍是四川乒乓球歷史性的突破, 而邱貽可回來後, 不止一次這樣出成績, “去年拿了全錦賽團體冠軍、這兩年朱雨玲成績也很好, 所以壓力也很大, 最終能走到決賽、走到這一步, 還是不容易。 ”

就拿全運會比賽這幾天來說,

邱貽可的嗓子都啞了, 每天給球員說球、指導, 比賽結束後還要繼續交流。

和運動員時期的性格球員相比, 當了教練後, 邱貽可更穩重、更收斂也更低調, 在拿到冠軍前, 他婉拒了一切媒體的採訪。

談到隊員們接下來的比賽, 邱貽可說比較放心了, “因為球員們拿到這個冠軍後, 可能心態上更放鬆一些, 對於她們後面的比賽發揮有幫助。 ”

封面新聞記者 陳甘露 天津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