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治療痛風最好的一味藥方,眾專家首肯,補益脾腎

當歸是大家很熟悉的一味中藥材, 其根可入藥, 是最常用的中藥之一。 具有補血和血, 調經止痛, 潤燥滑腸、抗癌 、抗老防老 、免疫之功效。

科學研究發現, 當歸對多種致炎劑引起的急性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組織水腫及慢性損傷均有顯著抑制作用, 且能抑制炎症後期肉芽組織增生, 但不影響腎上腺及胸腺的重量, 提示其抗炎作用不依賴於垂體—腎上腺系統。 當歸水提取物對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扭體反應表現出鎮痛作用, 其鎮痛作用強度為乙醯水楊酸鈉的1.7倍。

所以古來今往, 眾多的中醫專家, 都有使用當歸治療痛風的經驗。 2017年《中國高尿酸血症相關疾病診療多科學專家知識》中, 也將當歸拈痛湯作為急性期治療的首選, 其藥效可見一斑。 下面分享兩個最為常用當歸方子:

1.當歸拈痛湯

【藥物組成】當歸12g, 羌活10g, 甘草5g, 防風10g, 防己15g, 黃芩12g, 黃柏15g, 茵陳20g, 苦參12g, 蒼術10g, 澤瀉18g, 葛根10g, 牛膝10g。

【隨症加減】痛甚者, 加田三七、乳香、沒藥;大便幹結者, 加大黃;反復發作者, 加黃芪、白芍。

【治療方法】急性期每2天服3劑, 每劑2煎, 分早、中、晚3次服用。 緩解後每日1劑, 早、晚服, 在內服中藥的同時, 以茶水調和金黃散外敷受累關節局部, 並保持藥物濕潤,

每日換藥1次。

【功效主治】補益脾腎, 溫經通絡, 祛風蠲痹。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23例。 顯效10例, 有效12例, 無效1例。 總有效率為95.6%。 其中顯效者, 3~7d症狀即獲控制。 隨訪2~6年, 1年內復發者, 2例;年後復發者, 3例;3年後復發者, 5例, 5年後復發者, 1例。 復發者採用本法治療, 依然有效。

【經驗心得】中醫診斷為風濕熱痹。

本病患者肥胖者多見, 因過食膏粱厚味以致臟腑濕熱內蘊, 兼外感風邪, 加上勞累、局部損傷、酗酒等誘因, 邪襲經絡, 氣血不能通暢, 濕熱下注, 出現一系列濕熱瘀阻經脈的症狀。 治療當以清熱利濕、和營祛瘀、通絡止痛為法。 當歸拈痛湯出自李東垣《醫學發明》卷八。 原為治療濕熱腳氣方。 《醫方集解》引申為治療濕熱相搏, 肢節煩疼, 與風濕熱痹甚為合拍。 本方當歸、羌活、防風、防己祛風勝濕、活血通絡止痛;茵陳、黃芩、知母、苦參清熱除濕;蒼術健脾燥濕, 又可兼制苦寒傷胃之弊;澤瀉淡滲利濕;人參助正氣, 升麻、葛根解肌表以上、下分消。 本方配伍嚴謹, 熔清熱利濕、祛風勝濕、和營通絡於一爐。 臨證時又在於藥隨證變,
以期切中病情。 同時配合具有清熱除濕、散瘀化痰、止痛消腫作用的金黃散外敷, 內外兼治, 相得益彰。 本病緩解期間以脾腎兩虛, 風濕之邪內滯筋脈關節者居多。 治療以補益脾腎、溫經通絡、祛風蠲痹為主, 按本方加減合六味地黃丸口服以圖根本。

【方劑出處】何鹹勝當歸拈痛湯治療痛風性關節炎23例報導江西中醫藥, 1997, 28(4):21

2.當歸拈痛東加減

【藥物組成】當歸15g,羌活10g,防風10g,葛根30g,知母10g,澤瀉10g,豬苓10g,白術15g,蒼術15g,黃芩10g,苦參10g,黨參15g,甘草6g。

【隨症加減】可加桃仁10g,紅花10g,增強活血祛瘀之功。濕濁甚者加薏苡仁30g,藿香10g利水滲濕、芳香化濁;關節腫脹疼痛甚者,加蜈蚣6g,全蠍6g;熱邪甚者加生石膏30g清熱瀉火。

【治療方法】以上藥用冷水浸泡30min,再用文火煮沸30min即可服用。每日1劑,每劑分2次飯後服,7劑為1個療程。

【功效主治】清利濕熱,消腫止痛。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32例。治癒4例,有效2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0.63%。

【經驗心得】當歸拈痛湯出自《蘭室秘藏》,為清利濕熱之要方。以此方為基礎進行加減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方中以羌活、防風祛風勝濕、通絡止痛;茵陳、苦參清熱利濕、通利關節共為主藥;黃芩利水滲濕,加強清熱祛濕之力;葛根解熱生津,知母清熱潤燥,既助清熱之功,又防苦寒燥濕之品傷津耗液;以桃仁、紅花、全蠍、蜈蚣、烏梢蛇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佐以白術、蒼術健脾燥濕,使濕邪得以運化;黨參、當歸益氣養血,以扶正祛邪,且可使諸藥燥利而不傷氣血。使以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除濕、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之功效,使濕熱清、瘀血祛、經絡通,則諸症自愈。故對濕熱蘊結、瘀血阻絡之痛風性關節炎確有較好療效。

清、瘀血祛、經絡通,則諸症自愈。故對濕熱蘊結、瘀血阻絡之痛風性關節炎確有較好療效。

【方劑出處】閆霞等當歸拈痛東加減治療痛風性關節炎32例療效觀察雲南中醫中藥雜誌,2005,26(3):24

2.當歸拈痛東加減

【藥物組成】當歸15g,羌活10g,防風10g,葛根30g,知母10g,澤瀉10g,豬苓10g,白術15g,蒼術15g,黃芩10g,苦參10g,黨參15g,甘草6g。

【隨症加減】可加桃仁10g,紅花10g,增強活血祛瘀之功。濕濁甚者加薏苡仁30g,藿香10g利水滲濕、芳香化濁;關節腫脹疼痛甚者,加蜈蚣6g,全蠍6g;熱邪甚者加生石膏30g清熱瀉火。

【治療方法】以上藥用冷水浸泡30min,再用文火煮沸30min即可服用。每日1劑,每劑分2次飯後服,7劑為1個療程。

【功效主治】清利濕熱,消腫止痛。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32例。治癒4例,有效2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0.63%。

【經驗心得】當歸拈痛湯出自《蘭室秘藏》,為清利濕熱之要方。以此方為基礎進行加減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方中以羌活、防風祛風勝濕、通絡止痛;茵陳、苦參清熱利濕、通利關節共為主藥;黃芩利水滲濕,加強清熱祛濕之力;葛根解熱生津,知母清熱潤燥,既助清熱之功,又防苦寒燥濕之品傷津耗液;以桃仁、紅花、全蠍、蜈蚣、烏梢蛇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佐以白術、蒼術健脾燥濕,使濕邪得以運化;黨參、當歸益氣養血,以扶正祛邪,且可使諸藥燥利而不傷氣血。使以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除濕、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之功效,使濕熱清、瘀血祛、經絡通,則諸症自愈。故對濕熱蘊結、瘀血阻絡之痛風性關節炎確有較好療效。

清、瘀血祛、經絡通,則諸症自愈。故對濕熱蘊結、瘀血阻絡之痛風性關節炎確有較好療效。

【方劑出處】閆霞等當歸拈痛東加減治療痛風性關節炎32例療效觀察雲南中醫中藥雜誌,2005,26(3):24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