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東莞出臺水務發展“十三五”規劃 東江西江“雙龍”保障東莞水源

■東莞市東江與水庫聯網供水水源工程總平面圖

東莞時間網訊在全面打響水環境治理攻堅戰之際, 《東莞市水務發展“十三五”規劃》實行“河長制”管理機制,

不同片區河湖生態環境用水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重點河湖及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的生態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復。

《規劃》提出, 推行政府行政首長負責的“河長制”, 在市主要河流試行“河長制”, 即以屬地管理為原則, 由各級政府一把手擔任“河長”。 對石馬河、茅洲河、水鄉經濟區、東引運河、寒溪水等重污染流域治理實行“河長”責任制, 由各鎮街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 負責本地區內水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 構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景觀。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治理內澇

根據《規劃》, 我市將重點推進城鄉重點易澇區治理, 重點實施東城街道下橋河片區、東江之星商業中心周邊及南城街道內澇整治工程,

實施常平、大朗、塘廈、長安等鎮街內澇整治工程以及火車站南片排水工程、企石鎮五八圍排澇整治工程。

《規劃》提出, 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爭創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 重點實施黃沙河流域、生態園等海綿城市試點示範區建設。 在對原有河湖、濕地、坑塘、溝渠等“海綿體”進行保護, 不受城市開發活動的影響的基礎上, 充分利用公園、綠地等地上、地下空間, 以城市建築、社區、道路、綠地與廣場等建設為載體, 建設雨水收集利用設施和大型排水設施, 新建一定規模“海綿體”, 保持城市適宜水面率。

在水鄉經濟區、長安新區、粵海銀瓶新區等新區開發建設過程中, 實施低影響開發示範建設, 實現城市水文良性迴圈, 緩解防洪排澇壓力,

提升我市內澇治理水準和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