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慈母來晨報尋戒“網癮”良方

近年來, 電子產品的使用呈低齡化趨勢, 智慧手機和電腦幾乎在中小學生中普及。 然而, 不少孩子癡迷于網路遊戲, 難以自拔, 虛擬世界讓孩子荒廢學業, 使他們性格越來越孤僻。 10日, 家住南昌市東湖區的劉女士來到江西晨報向記者傾訴, “自從給孩子配了手機和電腦, 他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劉女士希望晨報幫她的兒子戒除網癮。

母親求助:母親盼著兒子

從虛擬世界中走出來

10日一大早, 市民劉雲芸(根據本人要求化名)來到江西晨報, 找到晨報記者大倒“苦水”:“為方便聯繫, 我給兒子買了一部手機, 為了讓孩子通過電腦瞭解更多知識,

孩子他爸給他買了一台電腦。 ”劉雲芸說, 一至三年級, 她兒子的學習成績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 自從給他買了智慧手機和電腦後, 孩子沉迷于網路遊戲的世界裡, 學習成績開始下滑, 性格也開始變得孤僻了。

劉雲芸的兒子今年11歲, 正在讀小學六年級, 放學回家就捧著手機玩, 不願意與家長主動交流。 劉雲芸和丈夫想了很多辦法幫助孩子戒除網癮, 卻效果不佳, 她希望晨報幫助孩子從虛擬世界中走出來。 “兒子的學習成績屢亮紅燈, 我們家現在真的沒辦法, 只好來找你們記者幫忙, 趁他還沒上初中趕緊糾正過來。 ”說到這裡, 劉雲芸不由得有些哽咽。

走訪調查:南昌大部分

中小學生都配有智慧手機

專家建議:帶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

去貧困學校體會環境落差感

對此, 江西省心理援助與研究中心援助部副部長黃鈺軒表示, 沉迷于網路的學生都有一個“通病”:找不到學習的樂趣和目標。 “在家庭系統中, 孩子感受不到溫暖, 缺少尊老愛幼的教育;在情感系統中, 父母只會溺愛孩子, 不懂得與孩子心靈溝通。 ”針對當下網癮少年普遍存在的問題, 黃鈺軒認為, 癥結在父母身上, 由於父母沒有正確引導, 導致孩子覺得做學生很苦, 學習很累, 為了逃避痛苦, 選擇玩遊戲減壓, “遊戲中的角色可以實現所有的欲望, 學生壓抑的情緒在遊戲扮演中釋放出來, ”黃鈺軒說, 要重新建立家庭情感系統, 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 解決孩子戒除網癮的最有效辦法是談話,

多說正能量的話, 談話最好不要在家裡——孩子在熟悉的環境裡有“優勢感”, 不易於接受引導。

黃鈺軒表示, 家長要學會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孩子愛玩遊戲, 我們做家長的就跟他一起玩, 多引導孩子玩益智類遊戲。 週末帶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 可以去偏遠的貧困學校看一看, 讓城裡的學生直觀地瞭解寒門學子的環境, 這樣有助於學生戒除網癮, 就像湖南衛視的‘變形記’一樣, 角色互換, 孩子體會到環境的落差感後會自我醒悟。 ”黃鈺軒強調, 家長要做到高品質的陪伴, 幫助孩子重新建立學生角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