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遇見這樣的小浦,我想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在城市呆久了, 總想逃離這鋼筋水泥的森林, 到真正的樹林裡, 去呼吸純淨的空氣。

在高樓裡穿梭, 從視窗望去, 遠方是更高的高樓, 想到真正的青山上, 去眺望遠方的美景。

想尋找一個地方, 寧靜而悠遠, 想遇見一個小鎮, 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在浙江.浦江, 私藏著一個又一個地方, 滿足著我所有夢想。 它們安靜不張揚, 有著一個文藝的靈魂, 靜候千里, 直到遇見TA, 再難離舍。

登高村, 藏在大山裡的世外桃源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恰如相傳“山下不曾見、登高才可見”的登高村, 這個白雲深處有人家有故事的地方。

登高山村位於仙華山背面, 翻過一道山嶺便能達到。 登高山村是個老村子, 有著悠久的歷史。 到了村頭溜達了一小圈, 有幾處古屋已經破敗, 有的樑柱急需整修。 歷經風吹雨打, 有的門窗已經老化。 雖然飽經歲月滄桑, 但是透過高翹的馬頭、斑駁的壁畫、精美的牛腿, 依然可以想見該村曾經的輝煌。

禮張村, 一座書畫韻染的小村莊

禮張村的魅力在於書畫。 浦江是中國“書畫之鄉”, 禮張是浦江書畫文化的發祥地, 可謂是書畫之鄉的“書畫之鄉”。 “數代墨香喜人傑蔚然, 雙溪獅象歎地靈奇關”, 這裡名家輩出, 蜚聲中外。

禮張的魅力還在於景致。“雙溪環抱山邨秀,千峰林立松竹青”。禮張村夾峙在巍巍青山中,溪水繞村潺湲山外,山水長相依,村民也就變得很有靈氣了。

嵩溪,一個被時間遺忘的地方

被時間遺忘,不是說它不被人所熟知,而是躲過了時間的洗禮,帶著厚厚的歷史沉澱到如今。

嵩溪村建村已有千年歷史,由村中徐姓始建于宋代。始祖徐處仁,大宋之太宰,隨駕南渡,始居於浙。二世祖徐徽言,抗金殉節,賜諡“忠壯”。三世祖徐賓禮,官至江浙置制使,宋紹興年間(1131~1161),巡行屬縣,見浦江有鄒魯之風,擇居烏漿山下大徐畈。其子徐金,授諸暨州判簽事,赴任途至嵩溪源口,慕山川秀麗,解職後,舉家遷居嵩溪,村以溪得名,源頭出於雞冠岩的嵩溪,分前後兩溪穿村而過,在村南的橋亭匯成一流,溪水澄碧,小橋林立。嵩溪有徐、邵、柳、褚、王、項、潘等姓,徐姓占村人口的多數,邵姓次之。

它至今仍然熱熱鬧鬧的,真好,它被時光所遺忘,我也想住在這裡,一起被時光遺忘,讓時間慢慢留下最深刻的痕跡,然後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鄭宅,一座譽冠江南第一的小鎮

沒有到過浦江江南第一家,你想像不到,曾經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個家族歷時長達三百五十多年,歷經宋、元、明三代。

浦江鄭宅鎮的鄭義門,號稱“江南第一家”。900年歷史,至今依然生生不息。她的傳奇故事在於:其一,這一家族十五代同居生活,300年不分家,鼎盛時期鄭家3000餘人同吃一鍋飯;其二,鄭義門173人為官,官位最高者位居禮部尚書,卻沒有一人因貪墨而遭罷官。

鄭氏先人已不在,然而留下的家風家訓,卻實實在在刻在石碑上,流淌在鄭氏子孫的血液裡。《鄭氏規範》雖然是鄭氏的家訓,延續的是鄭家的家風,但包含的生活態度、道德修養、學識涵養,仍然適用于現代家庭,乃至整個社會。

像這樣的古村落如待串起的珍珠項鍊,四處散落在浦江大地。看過城南城北的風景,疲於都市喧鬧紛繁,不如擇一而居,與親愛的你一起慢慢變老。我想,人生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此了。

編輯:三叔

審核:美人魚

贊一個再走吧↓↓

禮張的魅力還在於景致。“雙溪環抱山邨秀,千峰林立松竹青”。禮張村夾峙在巍巍青山中,溪水繞村潺湲山外,山水長相依,村民也就變得很有靈氣了。

嵩溪,一個被時間遺忘的地方

被時間遺忘,不是說它不被人所熟知,而是躲過了時間的洗禮,帶著厚厚的歷史沉澱到如今。

嵩溪村建村已有千年歷史,由村中徐姓始建于宋代。始祖徐處仁,大宋之太宰,隨駕南渡,始居於浙。二世祖徐徽言,抗金殉節,賜諡“忠壯”。三世祖徐賓禮,官至江浙置制使,宋紹興年間(1131~1161),巡行屬縣,見浦江有鄒魯之風,擇居烏漿山下大徐畈。其子徐金,授諸暨州判簽事,赴任途至嵩溪源口,慕山川秀麗,解職後,舉家遷居嵩溪,村以溪得名,源頭出於雞冠岩的嵩溪,分前後兩溪穿村而過,在村南的橋亭匯成一流,溪水澄碧,小橋林立。嵩溪有徐、邵、柳、褚、王、項、潘等姓,徐姓占村人口的多數,邵姓次之。

它至今仍然熱熱鬧鬧的,真好,它被時光所遺忘,我也想住在這裡,一起被時光遺忘,讓時間慢慢留下最深刻的痕跡,然後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鄭宅,一座譽冠江南第一的小鎮

沒有到過浦江江南第一家,你想像不到,曾經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個家族歷時長達三百五十多年,歷經宋、元、明三代。

浦江鄭宅鎮的鄭義門,號稱“江南第一家”。900年歷史,至今依然生生不息。她的傳奇故事在於:其一,這一家族十五代同居生活,300年不分家,鼎盛時期鄭家3000餘人同吃一鍋飯;其二,鄭義門173人為官,官位最高者位居禮部尚書,卻沒有一人因貪墨而遭罷官。

鄭氏先人已不在,然而留下的家風家訓,卻實實在在刻在石碑上,流淌在鄭氏子孫的血液裡。《鄭氏規範》雖然是鄭氏的家訓,延續的是鄭家的家風,但包含的生活態度、道德修養、學識涵養,仍然適用于現代家庭,乃至整個社會。

像這樣的古村落如待串起的珍珠項鍊,四處散落在浦江大地。看過城南城北的風景,疲於都市喧鬧紛繁,不如擇一而居,與親愛的你一起慢慢變老。我想,人生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此了。

編輯:三叔

審核:美人魚

贊一個再走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