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松溪縣與專業運營公司合作,構建全域旅遊新格局

初秋的松溪, 暑氣未消, 車輛行駛在縣城往溪東鄉的縣道上, 兩旁是盛開的木槿, 沁人心脾。

“不久前, 松溪縣人民政府與專業運營公司正式簽訂了《松溪縣美麗鄉村運營服務合作協定》, 計畫通過五年的時間, 構建起松溪全域旅遊新格局。 ”松溪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陳世光介紹說。

“風景”就在那裡 鄉村正在蛻變

“百里松蔭碧長溪”, 地處武夷山麓東南側的松溪是閩北首個國家級生態縣, 縣境山川秀美、支流密佈、森林蔥郁, 各項生態環境指標位居全省全國前列。 城南的湛盧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相傳著一段鑄造“湛盧寶劍”的佳話;城西的九龍窯,

是宋代精美貢瓷器燒制的遺址, 松溪民間的版畫藝術, 也在歷經歲月淘洗後愈加繁盛……

“松溪村村有特色, 處處有風景, 人文、自然景觀資源都在那裡, 我們要做的是因地制宜地保護和適度開發。 ”陳世光說, 從資源到風景, 松溪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基礎, 實現了轉變。

綿延16公里的溪東鄉美麗鄉村景觀帶, 是全省鄉村景觀帶建設的示範項目, 它以“田美東源”木制牌坊為起點, 串聯起了溪東鄉的9座村莊。 東源村的花海稻田、櫸上村的百年樟林、古衕村的傳統戲臺、西洋村的石澗瀑布、溪源村的雲霧茶園……一村一特色, 串點成線連片。 “農村的美, 在留住它本身的韻味, 鄉里各村景觀、景點的建設大多搭配著水利專案、農業專案做,

這樣一來既有了資金來源, 效果也好。 ”溪東鄉鄉長王朝富說, “景觀+防洪堤”“景點+花果種植”成了溪東特色,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改善了農村環境, 更是打造了鄉村風景。

眼下, 縣裡進一步對全縣旅遊資源進行區塊劃分和資源盤點, 將全縣旅遊資源劃分為花橋、鄭墩、河東城郊、茶平、舊縣、渭田、溪東、祖墩、城區等九大區塊, 同時按照旅遊資源獨特性、交通通達便利性和開發價值的不同, 梳理出旅遊的核心資源、一般資源和輔助資源, 以核心資源為重點, 在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上, 推進全縣鄉村旅遊發展。

當鄉村成為風景 資源成了財富

鄉村旅遊漸入佳境, 還復興了河東鄉長巷村的葡萄產業。 “長巷葡萄種植高峰時期有2000多畝,

但後來卻因為品種更新慢、銷路難打開, 果農的積極性越來越差。 ”河東鄉鄉長伊丹強說, 為了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2014年河東鄉舉辦了葡萄節暨鄉村旅遊節, 活動打響了葡萄品牌, 長巷村成了小有名氣的“葡萄村”, 鄉村旅遊發展如火如荼, 旺季時一天的接待量超過萬人次。 村民們又有了積極性, 近年來葡萄的種植面積又逐漸恢復到了高峰時期。 今年, 他們還計畫著要走出村子去看看, 引進一些新的品種, 再擴大數百畝的種植規模。

“最開始簡單認為建美麗鄉村是搞‘花架子’, 做些表面文章, 倒不如直接引企業、搞產業來得實際。 ”伊丹強感觸頗深, 後來慢慢發現美麗鄉村建設其實是讓鄉村的資源成為財富,

讓村民對美的追求成為一種自覺, 從而由外而內地去改變鄉村, 改變鄉村從過去固化封閉的發展到開放多元的發展。

日漸熱鬧的村子, 吸引了許多返鄉創業的年輕人, 思想的碰撞與革新, 推動著大家嘗試新的商業模式——“互聯網+共用經濟”。 “無論是建美麗鄉村, 還是發展鄉村旅遊, 最終都是要讓村民富起來。 ”花橋鄉寺坑村黨支部書記黃啟芳說, 今年春, 村“兩委”帶領貧困戶們成立了水稻專業合作社, 流轉了250畝閒置農田種植生態水稻, 並在縣裡的幫忙下搭建了“共用”稻田的電子商務平臺, 並最終通過眾籌認購的方式, 給有機大米找來了客戶, 打開了銷路。 “做夢都沒想到, 我們這山溝溝裡的大米能直接賣到大城市,

還有這麼好的價錢!”該村種糧大戶李正水數著收到的糧款, 露出憨厚的笑容。

不僅是長巷的葡萄、寺坑的大米, 還有茶平鄉劉屯村的錐栗、河東鄉長江村的紅糖、舊縣鄉六墩村的黃粿等等, 乘著鄉村成為風景的“東風”, 村裡的綠色產業興旺了, 綠色產品也愈受追捧。

“旅遊+”的探索 全域格局開啟

眼下, 越來越多的城裡人往鄉村走、到鄉村遊, 嚮往著體驗鄉野之趣、詩意地鄉居。 “人來了, 關鍵還得留得住, 不是簡單的‘走馬觀花’, 而是要產生消費, 真正帶動鄉村的發展。 ”陳世光說, 縣委縣政府請來了專業的團隊, 在全縣農村田園風光、山水景觀、鄉村文化和休閒生態農業等現有旅遊資源、產業發展的基礎上, 試圖通過更高站位、更高標準的規劃設計、運營管理, 構建起松溪全域旅遊的新格局。

以旅遊產業為帶動,使相關產業、公共服務、百姓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全域旅遊實則是旅遊產業發展的一盤大棋,如何落子?考驗著“棋手”們的智慧。此前,在松溪的一些鄉村已有初步的探索——

溪東鄉將發展鄉村旅遊與舉辦綜合性活動賽事捆綁,成功舉辦了山地自行車全國邀請賽、龍頭山杜鵑花節等,鄉村旅遊邊界得到了橫向拓展,區域合作、互利共贏打響了鄉村遊的品牌;

河東鄉旅遊發展進行了縱向延伸,通過整合打包鄉村旅遊資源,推出了宗教祈福之旅、自然觀光之旅等數條滿足不同遊客需求的鄉村遊線路,讓原先簡單的觀光游成為了個性精品遊,提升了旅遊產品的附加值,增加了旅遊資源的有效供給;

花橋鄉招沙甲村則是派村裡的年輕人到佘族自治縣浙江景林縣學習佘族文化民俗,打造佘族文化風情游,讓遊客在觀光、體驗外,還能深度瞭解當地文化底蘊、風土人情,實現了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

……

的確,松溪鄉村旅遊產業的發展正逐步地從觀光到休閒到度假複合型轉變。如何更有效地整合資源,提升縣域內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並更好進行個性化、精緻化、特色化的管理運作,將會是松溪構建全域旅遊新格局中需要逐一待解的課題。

構建起松溪全域旅遊的新格局。

以旅遊產業為帶動,使相關產業、公共服務、百姓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全域旅遊實則是旅遊產業發展的一盤大棋,如何落子?考驗著“棋手”們的智慧。此前,在松溪的一些鄉村已有初步的探索——

溪東鄉將發展鄉村旅遊與舉辦綜合性活動賽事捆綁,成功舉辦了山地自行車全國邀請賽、龍頭山杜鵑花節等,鄉村旅遊邊界得到了橫向拓展,區域合作、互利共贏打響了鄉村遊的品牌;

河東鄉旅遊發展進行了縱向延伸,通過整合打包鄉村旅遊資源,推出了宗教祈福之旅、自然觀光之旅等數條滿足不同遊客需求的鄉村遊線路,讓原先簡單的觀光游成為了個性精品遊,提升了旅遊產品的附加值,增加了旅遊資源的有效供給;

花橋鄉招沙甲村則是派村裡的年輕人到佘族自治縣浙江景林縣學習佘族文化民俗,打造佘族文化風情游,讓遊客在觀光、體驗外,還能深度瞭解當地文化底蘊、風土人情,實現了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

……

的確,松溪鄉村旅遊產業的發展正逐步地從觀光到休閒到度假複合型轉變。如何更有效地整合資源,提升縣域內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並更好進行個性化、精緻化、特色化的管理運作,將會是松溪構建全域旅遊新格局中需要逐一待解的課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