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20多年後,我終於來到了四姑娘山

關於四姑娘山一直是神往的, 緣於20多年前還是旅行小白的我曾驚豔於一組四姑娘山美照。

20多年後, 我終於來到了四姑娘山。 而此時的我已從旅行小白晉升為旅行達人。 四姑娘山主要的景點是雙橋溝、長坪溝、貓鼻樑。 貓鼻樑觀四姑娘山全貌和日出、日落的最佳點。 網傳在貓鼻樑遠眺, 前面是海子溝, 後面是四姑娘山, 風景絕對的震撼。 也許是去過海螺溝、九寨黃龍、新都橋、九龍, 初見美則美矣卻無驚豔的感覺, 倒是更多的時候願意和擺攤的村民閒聊, 知道原來這是紅景天、牛肉20多元一斤三斤可製成一斤牛肉乾巴。

貓鼻樑觀四姑娘山全貌

切開後正在曬乾的紅景天

雙橋溝類似是九寨溝, 每一個景點都有觀光車到達, 景色也遠不如九寨, 但比九寨好玩的一個是可以漂流, 不過與其說是漂也可以說是劃皮划艇。 躺著皮划艇隨波逐流, 頭頂藍天白, 一邊看著不斷變換的景色, 一邊看著兒子在皮划艇上玩鬧一會在水中摸石一會去碰撞樹枝或堤岸, 心中早已沒了往日的浮躁與焦慮。 有了此種心致, 人慢慢的就放鬆下來......

長坪溝全長29公里, 面積約為100平方公里, 從長坪溝口到木騾子22公里, 溝內只有7公里路段可以通車, 其餘大部份路段只能步行或騎馬。 經過長坪溝可直通四姑娘山的山腳下, 還可繞過四姑娘山經畢棚溝穿越到理縣。 長坪溝的景色比雙橋溝更原生態一點兒, 由於來此之前就答應兒子圓他一個心願——騎馬, 所以我們果斷的採用騎馬方式從喇嘛寺到四姑娘山腳—木騾子, 也就意味著我們將騎馬往返30公里。

木騾子——四姑娘山的山腳, 此行的終點站

去長坪溝的那天天空並不做美, 從淩晨開始就下著大雨, 天氣也特別的冷, 隨身攜帶的棉背心、厚抓絨衣全部派上用場, 而且此種天氣下也並不適合騎馬, 一是道路不好走, 二是會將膝蓋打濕, 可是兒子仍然堅持騎馬.......後來想想我很慶倖兒子的堅持, 就這樣, 兩馬老闆、兩馬、一母子冒雨在泥濘、荒涼的馬道中支影獨行......

兩個馬老闆都是藏民偶爾一搭沒一搭的閒聊,雖然狼狽,但騎在馬上觀賞周邊原始的景色、抬頭伸手摘下野殷桃丟在嘴裡,倒也是寫意,由於路面泥濘道路又窄,隨時經過亂石堆、河流,很多的時候馬老闆都會將馬的韁繩拿給我們,我們自己騎馬過河他們走橋,這樣頓感生一種與馬息息相關的之情,爬坡上坎,激流中過河,全靠此馬,終可理解古代戰場上的將軍們何以對馬有那麼深的感覺,原來馬真的承載著他們的生命。。。。。

我們的運氣是極好的,到了下幹海子,雨已停了,我們在臨時停靠點靠著爐火喝著熱水將打濕的褲子烘乾。和停靠點的藏民一邊閒聊一邊分享中午的午餐和零食,而吃完午餐的兒子自己動手烤火腿腸,窗外時時可以看見小松鼠跳來跳去 ,陽光和風輕撫著我們掛在房間外的的欄杆上衝鋒衣......日子是這樣的愜意和放鬆,如果可以真想就這樣子一直呆下去......

臨時休息站

從下幹海子後已沒有人行木棧道,如果想到兩河口和木騾子就只有走山路才能到達,路也更崎嶇,但對於自稱是“天生的騎士”的兒子來說,馬背上的生活是最幸福不過了,更何況天已放晴

這就是我們此行的終點站——木騾子,隨處可見黑牛(秏牛和黃牛的雜交品,黃牛聽招呼但力氣不大,秏牛力氣大但野性太重,所以要耕田還得是這種雜交牛)

隨處可見馬、牛,馬老闆告訴我,他手上是有幾匹馬,一般情況馬都在森林裡自己覓食,馬主人要找自己馬兒就只有自己到山上去找,只有在冬季枯草也沒有的情況,馬主人才會叫到山上給馬兒送三個月量的飼料,我可不可以說,這兒的馬兒、牛兒是不是特別的幸福,自由放養,不用呆在馬廄中。PS:一匹馬正常可以馱170斤左右的東東,特別胖的人馬主人是不會接待你的。

這個小房子裡只住了一個守護人,一年365天無休,月工資扣除保險外只有1500元,當地不產糧食,所有的食物全部靠馬馱過來,有電視,就是孤單,所以我們到達後,守護人一直和我們閒聊,也是愉快的很,可惜由於時間的原因我們很快也會走了,和守護人道別後開始走上回程的道路。此時我們在馬背上的時間是早上9點半到下午5點共7個半小時,我的屁股已經痛得不想再騎馬了,而我的兒子卻渾然無事。

四姑娘山的藏族是嘉絨藏族,我們去了趟嘉絨土司部落做客,裡面那個熱情、大方的藏族小姑娘介紹,藏族人一生最嚮往的兩個地方是:拉薩的大昭寺和北京,而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朝聖的,必須是村裡共同推舉出來,而小姑娘的奶奶就是在朝聖沿途因病而亡迫中斷朝聖之路,所有的朝聖者看到已死的朝聖者會在掩埋他之前,翻開他的衣袋找尋裝牙齒的布袋同時敲掉死者的牙齒繼續上路,死在去朝聖的路上的朝聖者雖然沒能親自走到大昭寺,但她那顆代表著自己靈魂的牙齒,永遠永遠地停留在佛祖面前,隨時向佛祖祈福......在信仰面前,所有的語言都是蒼白的......

四姑娘山之行雖然只有短暫的三日,留給心中的震憾和美麗卻與時間長短無關。

彩蛋

當地隨時可見的彩虹

兩個馬老闆都是藏民偶爾一搭沒一搭的閒聊,雖然狼狽,但騎在馬上觀賞周邊原始的景色、抬頭伸手摘下野殷桃丟在嘴裡,倒也是寫意,由於路面泥濘道路又窄,隨時經過亂石堆、河流,很多的時候馬老闆都會將馬的韁繩拿給我們,我們自己騎馬過河他們走橋,這樣頓感生一種與馬息息相關的之情,爬坡上坎,激流中過河,全靠此馬,終可理解古代戰場上的將軍們何以對馬有那麼深的感覺,原來馬真的承載著他們的生命。。。。。

我們的運氣是極好的,到了下幹海子,雨已停了,我們在臨時停靠點靠著爐火喝著熱水將打濕的褲子烘乾。和停靠點的藏民一邊閒聊一邊分享中午的午餐和零食,而吃完午餐的兒子自己動手烤火腿腸,窗外時時可以看見小松鼠跳來跳去 ,陽光和風輕撫著我們掛在房間外的的欄杆上衝鋒衣......日子是這樣的愜意和放鬆,如果可以真想就這樣子一直呆下去......

臨時休息站

從下幹海子後已沒有人行木棧道,如果想到兩河口和木騾子就只有走山路才能到達,路也更崎嶇,但對於自稱是“天生的騎士”的兒子來說,馬背上的生活是最幸福不過了,更何況天已放晴

這就是我們此行的終點站——木騾子,隨處可見黑牛(秏牛和黃牛的雜交品,黃牛聽招呼但力氣不大,秏牛力氣大但野性太重,所以要耕田還得是這種雜交牛)

隨處可見馬、牛,馬老闆告訴我,他手上是有幾匹馬,一般情況馬都在森林裡自己覓食,馬主人要找自己馬兒就只有自己到山上去找,只有在冬季枯草也沒有的情況,馬主人才會叫到山上給馬兒送三個月量的飼料,我可不可以說,這兒的馬兒、牛兒是不是特別的幸福,自由放養,不用呆在馬廄中。PS:一匹馬正常可以馱170斤左右的東東,特別胖的人馬主人是不會接待你的。

這個小房子裡只住了一個守護人,一年365天無休,月工資扣除保險外只有1500元,當地不產糧食,所有的食物全部靠馬馱過來,有電視,就是孤單,所以我們到達後,守護人一直和我們閒聊,也是愉快的很,可惜由於時間的原因我們很快也會走了,和守護人道別後開始走上回程的道路。此時我們在馬背上的時間是早上9點半到下午5點共7個半小時,我的屁股已經痛得不想再騎馬了,而我的兒子卻渾然無事。

四姑娘山的藏族是嘉絨藏族,我們去了趟嘉絨土司部落做客,裡面那個熱情、大方的藏族小姑娘介紹,藏族人一生最嚮往的兩個地方是:拉薩的大昭寺和北京,而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朝聖的,必須是村裡共同推舉出來,而小姑娘的奶奶就是在朝聖沿途因病而亡迫中斷朝聖之路,所有的朝聖者看到已死的朝聖者會在掩埋他之前,翻開他的衣袋找尋裝牙齒的布袋同時敲掉死者的牙齒繼續上路,死在去朝聖的路上的朝聖者雖然沒能親自走到大昭寺,但她那顆代表著自己靈魂的牙齒,永遠永遠地停留在佛祖面前,隨時向佛祖祈福......在信仰面前,所有的語言都是蒼白的......

四姑娘山之行雖然只有短暫的三日,留給心中的震憾和美麗卻與時間長短無關。

彩蛋

當地隨時可見的彩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