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羅援:美軍力調整暴露意圖,還說並非針對中國?

長期以來一直帶頭炒作“中國威脅論”的美國, 自奧巴馬政府以來開始推動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 雖然意圖相當明顯, 但美方卻信誓旦旦地說並非針對中國。

不過, 事實勝於雄辯。 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近日發佈《2016年美國軍力評估報告》披露, 美國已完成2016年版《國家軍事戰略》, 提出重點應對“4+1”威脅, 即俄羅斯、中國、朝鮮、伊朗等4個國家行為體和1個非國家行為體“伊斯蘭國”。

其實, 美國國防部2016年2月頒佈的《2017年國防態勢報告:放眼長遠, 投資未來》, 就已提出美國面臨俄羅斯、中國、朝鮮、伊朗和“伊斯蘭國”五大挑戰。 優先順序依次為:1. 打擊恐怖主義;2. 威懾俄羅斯;3. 繼續實施“再平衡”戰略, 將60%海空力量部署到亞太;4. 威懾朝鮮, 繼續推進在韓部署“薩德”系統;5. 遏制伊朗有害影響;6. 應對網路空間、太空和電子戰威脅。

配合這些戰略目標, 美軍將進一步瘦身強骨:總兵力由291.5萬人減到284.75萬人。

軍隊員額雖減, 但美軍強調建設新型作戰能力。 主要目標從應對反恐戰爭和非傳統安全威脅, 轉向應對中國、俄羅斯等大國的戰略挑戰, 發展針對“非對稱”“反進入”的新型裝備成為美軍能力建設的主攻方向。

相關舉措包括, 新一代主戰裝備服役。 F-35戰機將取代F-16系列、A-10攻擊機、F/A-18系列、AV-8B等, 計畫裝備2400架以上, 到2037年換裝完畢;將裝備“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DDG-1000), 該驅逐艦兼具隱身、反導和先進火炮系統, 自動化、模組化程度極高, 將成為美國海軍試驗“軌道炮”的重要平臺和美國海軍的重要戰略威懾工具。

加速研發無人作戰和網路作戰能力。 無人機版QF-16具備初始作戰能力;反潛戰持續跟蹤無人艇(ACTUV)研發成功;133支“國家網路任務部隊”已全部具備初始作戰能力,

還計畫到2018年底把網路部隊擴至近6200人並擁有全面作戰能力。

加快占領空天高地。 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小型衛星群專案交付, 準備發射;2016年10月, “空間監視望遠鏡”交付美國空軍, 該系統將部署在澳大利亞, 填補美軍在南半球空間監視能力的空白, 有效提高美軍對亞太地區的空間態勢感知能力。

更新戰略核武器。 陸基方面, 美國空軍宣佈新一代陸基戰略威懾項目達到臨界點;空基方面, 美國空軍將下一代遠端轟炸機命名為B-21, 並啟動研製新一代空射核巡航導彈的計畫;海基方面, “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的接替者正式命名為“哥倫比亞”級, 並進入工程研製階段。

在亞太地區通過強化聯盟體系推進“亞太再平衡”。

美國在全球150個國家部署的總兵力超過30萬人。 陸軍有近18萬人派駐海外, 其中在亞太地區7.5萬人。 海軍約有280艘艦隻, 其中在太平洋保持在54艘左右。 125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2016年4月抵達澳大利亞開始訓練部署。

另外, 美國竭力推動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 美韓國防技術交流與國防貿易提升至“親密盟國與夥伴”等級;還將印度列為“主要防務夥伴”;全面解除對越南的武器禁售。

事實上, 亞太地區已成為美國對外軍售的最大客戶, 約占其軍售總額的47%。 美國十大軍售對象中, 5個為亞太國家(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巴基斯坦、阿富汗)。

到底中國是“威脅”還是美國是“威脅”?恐怕已經一目了然。 如果美國不能丟掉幻想而與中國互利共贏, 那麼只能中國走好自己的路,

使自身實力強大到足以變成中美平衡的籌碼。 只有這樣, 才是真正有利於地區乃至世界的穩定與和平。 ▲(作者是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