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本該拼搏的年紀選擇安逸,難怪只能做個小會計……

在財會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雖然每年高考填志願的時候, 會計學總是高票當選網路“最不建議學弟學妹們”報考的專業, 所幸會計學就業率高,

職業發展前景好(從基礎會計起步, 往財務、審計等方向發展, 做到財務經理、財務總監, 甚至CFO的不少), 因此吸引了無數年輕人“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報考學生人數常年領先。

傳統觀念裡的“財務”“會計”是一份“有閑又有錢”的職業, 然而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大部分專業對口的畢業生, 甚至在畢業3-5年後, 都一直從事著基礎會計的工作, 不僅收入低, 而且面臨著隨時被淘汰的可能。

為什麼?

先說個身邊的故事:

A和B是某985高校的會計專業的同班同學, 畢業後兩人憑著高學歷順利進入了兩家知名企業的財務部門。 然而5年過去了, 在一次同學聚會上兩人發現, 雖然他們在職業生涯的同一起跑線上起步, 但如今的境遇卻完全不同!

5年來, A每天朝九晚五不加班, 過著自己的小日子。 對於畢業後就進入大企業工作, 她始終非常滿足, 安於現狀。 其他同事忙著考證、報班提升自己, 她對此不屑一顧, 覺得這是“學歷不夠證書湊”。

絲毫沒有危機感的她, 在職業生涯第5年終於遭遇滑鐵盧:從事基礎崗位的她,

5年來不僅沒有升職加薪, 甚至曾經共事的同事如今成了她的上司;更慘的是, 他們公司今年因效益不佳面臨裁員, 而她竟也在裁員名單上!

與之相反, B則讓自己始終維持在Hard模式上, 在工作以後也繼續著學習修行。 5年裡, 她考出了CPA, 如今又在咬牙奮戰ACCA。 在工作中, 她一有專業問題不懂就會虛心求教, 甚至向公司申請了去高頓參與財務培訓的機會。

她總說:“年輕的時候, 不逼自己一下, 怎麼知道行不行?”

如今, 她成為了公司財務團隊的骨幹, 薪水也比剛入職時翻了倍, 但她深知公司裡臥虎藏龍, 不敢輕易放鬆自己, 因此她時刻關注著財務領域的變動, 隨時準備應對。

快節奏的時代, 逼著我們所有人不進則退。

本該拼搏的年紀, 卻只顧享受當下的安逸, 等回過頭來才發現, 周圍的人早已超過你一大截, 而你則成了碌碌無為的一個普通人。

要改變現狀, 必須先轉變“工作以後就不用學習了”這種錯誤觀念。

財會領域之所以發展好, 就是因為它多樣的專業方向和明確的晉升管道。

不甘於畢業只當“表哥”“表姐”的小會計, 一般都會選擇考證增加自身的含金量。 一旦給自己加上砝碼, 就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擔任更複雜但更有挑戰性的財務工作。

而要在財務領域摸爬滾打出人頭地, 大學裡學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用的, 成本管理、預算管理、經營決策、績效管理、稅務管理等等……一旦跳出基礎核算的圈子, 財務能發揮的作用會遠遠超過你的想像!

當然,不論專注於哪方面,最好能在專業權威的指導下進行。我聽說不少中層財務為了突破職業瓶頸,會選擇在高頓上一系列的研修課程,幫助企業少走彎路,更好地進行財務管理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經驗價值。

當然,學習的內容也必須緊跟政策形勢,尤其與企業發展息息相關的財稅政策更新頻繁,更要求財務人時刻關注,及時應對。就拿上個月財政部修訂發佈的《企業會計第 14 號收入準則》來說吧,這是2006年收入準則自發佈以來的第一次修訂,除收入確認方法變動外,新準則會對企業的管理和決策、商業模式和合同條款的安排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為應對這一系列的變化,財務人對新準則的學習迫在眉睫。

END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Joy,來源高頓。原創文章,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來源高頓。

當然,不論專注於哪方面,最好能在專業權威的指導下進行。我聽說不少中層財務為了突破職業瓶頸,會選擇在高頓上一系列的研修課程,幫助企業少走彎路,更好地進行財務管理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經驗價值。

當然,學習的內容也必須緊跟政策形勢,尤其與企業發展息息相關的財稅政策更新頻繁,更要求財務人時刻關注,及時應對。就拿上個月財政部修訂發佈的《企業會計第 14 號收入準則》來說吧,這是2006年收入準則自發佈以來的第一次修訂,除收入確認方法變動外,新準則會對企業的管理和決策、商業模式和合同條款的安排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為應對這一系列的變化,財務人對新準則的學習迫在眉睫。

END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Joy,來源高頓。原創文章,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來源高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