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外媒看“雙創”|甘肅張掖“四兄弟”攜手創業 “黃金組合”優勢互補

4個年輕人從天南海北歸來相聚在一起創辦公司, 利用甘肅張掖優惠政策和優勢資源做起植保無人機。 楊豔敏攝

中新網蘭州8月26日電 (記者 劉玉桃 魏建軍) 有大學生、有退伍軍人、有農民,

還有商人, 甘肅天鷹兄弟航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四位老闆, 在外人眼裡, 總覺得哪裡不搭, 可就是這樣四個人, 卻一起開辦起公司, 而且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我們4個年齡相差大, 各自以前從事的領域也毫不相干, 但是聚在一起, 卻是完美組合, 優勢互補, 使整體效益發揮到最大。 ”“90後”郎文曉說。

圖為無人機試飛。  楊豔敏 攝

今年, 剛大學畢業的郎文曉沒有選擇就業, 而是準備自己創業。 “我喜歡創業帶來的刺激和樂趣, 打工對我來說太過束縛了。 ”

然而大學剛畢業的他一無所有, 創業也不知從何下手, 就在這個時候, 機緣巧合, 郎文曉通過朋友認識了做生意的馮海洋以及從事植保無人機的郭振華, 後來又認識了種植洋蔥的王偉, 4個人一拍即合, 開啟創業之旅。

“近幾年張掖大力扶持青年創新創業。 我們趕得也正是最好的時候, 國家扶持政策很多, 整個創新創業的大環境也給我們提供很多方便。 ”郎文曉說。

通過市場調研,

郎文曉4人瞭解到, 張掖地勢平坦, 農業種植面積大, 在過去, 人們使用傳統的人工噴灑農藥方式, 效率低且有害于身體健康, 而無人機噴灑農藥, 省藥省水省勞力, 效率又高, 在農業應用上前景廣闊。 於是, 他們開始籌備植保無人機的專案。

“剛開始, 農戶不接納我們, 都持觀望的態度, 我們只好用最笨的辦法, 給農戶免費作業, 他們看到效果之後, 開始慢慢接納, 老客戶拉新客戶, 後來, 客戶太多, 無人機太少, 忙不過來。 ”郎文曉說。

同樣是“90後”的郭振華也是公司創始人之一, 原來在部隊做偵查無人機工作的郭振華, 退伍後在朋友圈看到植保無人機, 熱愛無人機的他, 想繼續從事相關工作, 用退伍費以及自己的全部積蓄買了一架無人機,

開始嘗試用無人機給農戶農作物打農藥。

“一個人能力有限, 沒辦法做大, 開拓市場也困難重重。 ”郭振華說, 4個人一起, 各自發揮長處, 抱團發展, 腳步走得也更快更穩。

今年1月, 甘肅天鷹兄弟航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併入住張掖市小微企業創富中心, 創富中心為其免費提供辦公場地和辦公桌椅, 並且邀請知名專家、企業家和大家進行交流, 傳授創業經驗和知識, 助企業發展。

圖為無人機試飛。  楊豔敏 攝

如今, 該公司逐漸邁入正軌, 平均每月收入達50多萬元。 業務也從農作物植保, 延伸到無人機生產、組裝、銷售、培訓等。

目前, 該公司有15架植保無人機、無人機操作手15人、高級工程師5人、培訓教員3人, 每天作業量可達1萬畝地。 公司還設有專業的培訓場地, 可以同時培訓50個無人機操作手。

張掖位於甘肅省西北部, 河西走廊中段, 古稱“甘州”, 以“張國臂掖, 以通西域”而得名, 素有“桑麻之地”、“魚米之鄉”之美稱。 盛產小麥、玉米、水稻、豆類、油料、瓜果、蔬菜等。

近年來, 張掖市堅持就業優先的基本方向, 突出改革創新根本動力,以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良的環境,使全社會創業創新成本最低、風險最小、成功機率最大,形成張掖創業創新的獨特競爭優勢,走出一條欠發達地區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業創新之路。

2015年6月,張掖市入圍全國首批15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行列,國家3年投入6億元全力推動張掖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甘肅天鷹兄弟航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創業人之一的馮海洋表示,隨著公司不斷發展,現有辦公場地比較緊張,下一步,將擴大辦公場地,引進人才,把公司發展壯大。

突出改革創新根本動力,以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良的環境,使全社會創業創新成本最低、風險最小、成功機率最大,形成張掖創業創新的獨特競爭優勢,走出一條欠發達地區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業創新之路。

2015年6月,張掖市入圍全國首批15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行列,國家3年投入6億元全力推動張掖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甘肅天鷹兄弟航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創業人之一的馮海洋表示,隨著公司不斷發展,現有辦公場地比較緊張,下一步,將擴大辦公場地,引進人才,把公司發展壯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