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豬產業規模集中化發展趨勢需要政策護航

儘管“散養”模式在如今看來已經是問題重重, 而且已經不再受到行業發展模式的青睞, 但是不得不說它一直是中國養豬業的主力軍, 即便是目前養豬業仍是散戶主導的市場。 儘管規模化發展已經在加速發展, 而且農業部發佈的生豬生產“十三五”規劃中, 明確提出了2020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比例要從2014年的42%提升至52%, 但是如果沒有政策的護航, 恐怕規模化發展模式進入的深度和廣度難以有目前的成績, 畢竟散養模式由來已久而且根深蒂固, 目前我們要變的是整個行業的飼養模式和結構,

革新, 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誠然, 本次退市由於行業巨虧帶來的市場洗牌, 很多小養戶不得已退市, 但是接下來如果沒有環保政策等的影響, 難保這些養殖戶資金鏈修復之後不東山再起、大肆補欄。

其實去年最醒目的事件不是豬價太高, 而是行業盈利最好的階段, 卻出現了產能的加劇淘汰。 這是行業需求、政策推進的共同結果。 就目前的行業形勢而言, 自發的去產能是達不到產業規模化和集中化的目的地, 所以行政去產能化帶來的直接效應最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