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寧之行------鹽官古鎮

作者:隨心飄飛2010(旅行家)

來到海寧怎不去鹽官古鎮呢, 它位於中國長江三角洲南端, 緊臨著上海、杭州、蘇州等大中城市, 處在中國華東金三角——滬蘇杭的中心, 且因為瀕臨錢塘江有水利之便, 自古就是繁華之地。 中國文明最吸引人的地方, 就在於自然與人文的有機結合, 融會貫通;鹽官最吸引人的地方, 就在於大自然的神奇——海甯潮和中國人的智慧——潮文化的完美統一。

海寧因有潮也聞名, 鹽官又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民俗文化、動人的民間傳說和壯觀的海寧湧潮而聞名於世。

施施然的頂著慵懶的冬陽跨進人群不再熙攘的古鎮,

心情倒是非常的晴朗。 仿古的城牆上那大大的宣武門三字讓我明白已經進入到了這個集中了很多古鎮特點的地方。

鹽官原為海寧州州府, 解放後遷治硤石。 鹽官始建於西漢, 因吳王劉濞煮海為鹽, 在此設司鹽之官而得名。 在唐朝, 鹽官就以其發達的經濟和盛行的宗教而名揚海內, 是當時全國著名的三個繁榮縣市之一。 明清時期, 由於“海甯陳家”疑案的出現, 更使鹽官名聲顯赫。 民國首任總理唐紹儀甚至想把鹽官定為國都, 我們從中可以想像當年之繁化景象。

進入古鎮的第一吸引我眼球的是看見了皮影戲, 皮影戲是中國一種民間藝術形式, 只要一個簡易舞臺, 幾張長凳, 還有一些燈光照射,

用簡單的製作成的剪紙即可。

走到後臺看看操作者, 只見工作者拿著那些剪紙木偶在緊張的按劇情演出著, 後臺忙碌而充滿情趣。

欣賞完皮影戲後, 再進入到一個江南特色的農家之地, 進的主要是養蠶人家, 看看那些小時候在農村裡所熟悉的物件, 恍如過去的歲月全在眼前閃現。

這裡當然還少不了青樓之地, 此地還是韋小寶左擁右抱的拍攝之地。 想像著跨進這青樓大門時, 老鴇高聲大喊著:客官來了, 往裡請, 姐妹們接客啦~~~~不由獨自偷笑了。 。 。

進門處看見的那些懸掛高空的燈籠是每一位青樓女子的藝名, 好想。 。 。 好想把其中一盞點燃燈火, 嘿嘿, 哪怕只是看看美女也好。 。 。

樓上是每一位青樓女子的香閨, 估計是客官點了誰的燈籠後就可直接上樓享受溫柔之鄉的待遇了。

房間很小, 但佈置的都很雅致, 物件全是木器的。

出得青樓, 沿街再繼續行走到古鎮的中心地帶, 因著人群的稀少給這冬日的遊玩讓人心喜不已了。

視線裡那一排排的大紅燈籠給人暖意無限, 喜歡看這些景, 至少我知道這些景會生根在眼裡和心裡。

這鎮上還有一處是弈者的樂園, 國棋聖院, 這是一處安靜的聖地, 這是一處較量智慧的地方, 於我只有敬仰, 圍棋我只是門外女, 欣賞為主了。

鹽官鎮處於錢塘江入海口的咽喉, 在錢塘江大橋通車前, 這裡一直是兩浙的交通孔道, 是重要物資集散地, 城市經濟自古繁榮。 經濟的繁榮同時也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使鹽官人才輩出。

走出這聖院的時候, 被街頭的一株紅葉所打動, 在陽光的照射下竟然煥發出一種異樣的色彩來, 於是它就被我拍進了鏡頭。

穿過一條長長的走廊到對岸, 主要去看看在這街上非常著名的陳閣老宅, 它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陳閣老宅很有名, 陳家在清朝世代為官, 傳說陳閣老還是乾隆皇帝的親生父親, 不知怎麼陰錯陽差, 公主(雍正帝的親生女兒)和乾隆帝一生下來就被調了包。 乾隆帝長大了對此心知肚明, 但又不好揭穿, 只好把這個皇帝繼續做下去。 歷史記載, 乾隆帝六次南巡, 有四次都住在陳閣老宅, 是不是與那個傳說有關呢?陳閣老的女兒出嫁, 乾隆帝特賜其婚禮按公主的規格進行, 是不是也與此有關呢?我想對這個傳說,

後人不必去費力考證它的真偽, 留一點神秘、留一點美麗的遐想在人間不是很好嗎?

雙清草堂西側的古羅漢松, 樹齡高達600多年, 至今蒼翠挺拔, 為難得的名木。

出得門來, 再被一處鮮活的生活場景所吸引, 佇立了很久很久。 。 。

古鎮就是用這樣一種寵辱不驚的身姿迎接著每一處的來客, 只是安靜的看著每一個來往的匆匆過客, 小河水在潺潺而流, 風兒在悄悄吹, 人影遊蕩在古鎮上, 閒適而慵懶, 安靜而愜意!

逛累了找一處乾隆酒家坐坐, 吃一吃這裡的江南特色菜, 喝喝這裡的曾乾隆帝也喝過的茶吧~~

酒足飯飽之後繼續慢慢沿街走著, 慢慢的在冬日的烘烤下懶洋洋的走著。 。 。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