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砥礪奮進的五年|防治校園欺淩和暴力!廣西檢察機關當好“護花使者”

最高人民檢察院 2017-09-11 15:14

2017年5月, 柳州市柳北區檢察院《反校園欺淩手冊》在該市躍進路小學首發, 這是廣西檢察機關首本反校園欺淩讀本。

圖為該院檢察官與“校園檢察官助理”分享創作心得。 梅錯 攝

9月開學季到了,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北區50名小學生的“副業”也重新開張了。 身為柳北區檢察院的“校園檢察官助理”, 他們今年的重點工作將放在“搜集校園欺淩大資料”上。

“我當上助理後, 很關注網上的校園欺淩新聞。 其實很多施暴者和被欺負的同學都不懂法, 一個不尊法守法, 一個不知道用法律保護自己。 ”已經有一年半“助理”經驗的楊淩詩熟稔地和記者談起自己的“副業”。 12歲的她已經可以隨口講解未成年人保護法、反家暴法、隱私權保護等內容。

將學生從台下聽法“升級”到臺上參與普法, 正是廣西未檢部門推廣法治進校園、防治校園欺淩和暴力的創新做法。

從依法打擊侵害校園安全犯罪, 到雙向保護涉案未成年人, 從創新預防模式強化普法效果, 再到聯合社會力量形成多元化護航合力, 廣西未檢檢察官始終如“護花使者”, 活躍在護航校園安全的一線。

重拳出擊:輿情中發現線索, 專業化辦理案件

今年4月23日, 浦北縣某網站上傳了一個1分多鐘的視頻, 視頻中三個中學女生對同宿舍另一名女生進行侮辱嘲笑謾駡, 並對其掌摑拍打, 拉扯衣服和頭髮;同月29日, 該縣居民朋友圈流傳一個10秒鐘的視頻, 某中學數名學生在學校對面馬路上互相毆打、拉扯, 引起眾人圍觀。

接連兩起校園欺淩暴力事件, 在網上引起不小轟動。 “我們瞭解情況後, 立刻制定了計畫, 對兩起事件涉及的8個未成年人開展法治教育,

並聘請專業心理醫生對其進行心理疏導。 ”浦北縣檢察院未檢科長韋海甯向記者介紹。

欺負弱小、言語羞辱、敲詐勒索、搶劫搶奪、猥褻性侵……發生在校園裡的欺淩和暴力事件頻頻在網上流傳, 令人觸目驚心。 近年來, 社會對校園欺淩和暴力行為的危害認知越來越深入, 對該類事件的防治也納入法治軌道。 從網路輿情中及時發現校園欺淩暴力案件線索, 並納入快速應對、專業辦理的綠色通道, 已成廣西檢察機關未檢部門的日常辦案程式。

“全區檢察機關要充分發揮檢察職能, 讓惡意造成重大傷害的欺淩者受到法律懲治。 ”自治區檢察院檢察長崔智友高度關注打擊預防校園欺淩和暴力。

欽州市某初中學生方某與同學黃某有矛盾。 為了報復黃某, 2016年6月, 方某糾集數名小夥伴, 在放學後圍堵毆打黃某, 致其重傷並有昏迷、骨折症狀。 在積極促成幾名涉罪未成年人賠償的同時, 欽州市欽北區檢察院將其中4人以故意傷害罪提起公訴, 4人被判處一年零六個月至一年零二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及適用緩刑。

“2016年, 全區三級檢察院共批捕校園欺淩和暴力犯罪案53人, 起訴70人, 教育矯正涉罪未成年人163人。 ”自治區檢察院未檢辦副主任鄧玲玲介紹, 廣西未檢部門對校園欺淩和暴力行為堅持“寬容不縱容、檢察不缺位”原則, 依據情節輕重依法給予公正處理, 寬嚴相濟, 最大限度挽救失足未成年人, 維護校園安全。

鄧玲玲介紹,

在機制保障上, 廣西已成立專門未檢機構120個, 並在賀州市八步區、柳州市柳北區和防城港市防城區建立了集中管轄制度, 將轄區未檢案件集中到一個基層院辦理, 並構建專人專辦機制。 辦案過程中, 適時啟動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 建立重大案件反應機制和重大複雜疑難案件司法聯席會議制度, 提升未檢工作專業化和精細化水準。

雙向保護:觀護幫教+心理疏導助“折翼天使”回歸

走進欽州市欽南區檢察院未檢專業辦案區, 除常規的聽證宣告區、訊問區外, “心理沙盤”和滿滿兩櫃子的卡通玩偶引人注意。 利用心理沙盤遊戲對涉案未成年人開展專業諮詢和心理疏導, 正在廣西未檢部門逐漸推開。

“校園欺淩與其他涉未成年人案件還有不同, 它具有隱蔽性、反復性,對學生造成無形的傷害,而施害學生也存在相當心理問題。”欽南區檢察院副檢察長蘇慧說,在辦理校園欺淩和暴力案件時,她們始終將“雙向保護”作為基本原則,既加強對涉罪學生的教育矯治,也注重對被害學生的疏導保護。

欽州承坭齋陶藝公司在欽南區檢察院隔壁,近水樓臺成為該院的“護蕾基地”。2014年開始,該院開展涉罪未成年人審前管護實驗專案,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適用非羈押措施的保證條件,協助監管並提供社會服務,促使涉罪未成年人行為矯治,順利回歸社會。目前,該院已在欽州市兒童福利院、廣西新龍物流公司、欽州承坭齋陶藝公司建立“護蕾基地”,提供公益性服務和體驗式工作的機會;同時建立學校教育管護站和鄉鎮街道司法所管護站,從法律和道德兩方面教育感化涉罪未成年人。

對被害學生的關護,則更需要專業知識。為了給遭遇校園欺淩暴力的未成年人提供更專業的心理服務,廣西不少未檢檢察官自學心理學,並取得心理諮詢師從業資格。更加專業的創新模式也在積極探索中。

欽州素有“中華白海豚之鄉”的美譽,白海豚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極高,也極易受傷。“我們叫涉案未成年人‘折翼的天使’,幫助他們回歸,就像幫助受傷擱淺的海豚重回大海。”蘇慧說,今年6月,欽南區檢察院啟動了“靈動海豚”計畫,聯合該市救助管理站和欽州市專業心理諮詢服務公司,對流浪未成年人,不批捕、附條件不起訴及不起訴未成年嫌疑人,未成年被害人,及未成年證人

它具有隱蔽性、反復性,對學生造成無形的傷害,而施害學生也存在相當心理問題。”欽南區檢察院副檢察長蘇慧說,在辦理校園欺淩和暴力案件時,她們始終將“雙向保護”作為基本原則,既加強對涉罪學生的教育矯治,也注重對被害學生的疏導保護。

欽州承坭齋陶藝公司在欽南區檢察院隔壁,近水樓臺成為該院的“護蕾基地”。2014年開始,該院開展涉罪未成年人審前管護實驗專案,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適用非羈押措施的保證條件,協助監管並提供社會服務,促使涉罪未成年人行為矯治,順利回歸社會。目前,該院已在欽州市兒童福利院、廣西新龍物流公司、欽州承坭齋陶藝公司建立“護蕾基地”,提供公益性服務和體驗式工作的機會;同時建立學校教育管護站和鄉鎮街道司法所管護站,從法律和道德兩方面教育感化涉罪未成年人。

對被害學生的關護,則更需要專業知識。為了給遭遇校園欺淩暴力的未成年人提供更專業的心理服務,廣西不少未檢檢察官自學心理學,並取得心理諮詢師從業資格。更加專業的創新模式也在積極探索中。

欽州素有“中華白海豚之鄉”的美譽,白海豚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極高,也極易受傷。“我們叫涉案未成年人‘折翼的天使’,幫助他們回歸,就像幫助受傷擱淺的海豚重回大海。”蘇慧說,今年6月,欽南區檢察院啟動了“靈動海豚”計畫,聯合該市救助管理站和欽州市專業心理諮詢服務公司,對流浪未成年人,不批捕、附條件不起訴及不起訴未成年嫌疑人,未成年被害人,及未成年證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