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心理:自古好心人都寂寞?

我有兩位特別善良的朋友, 都不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 一個從蘇北來, 一個從河北來。

蘇北的老張當年在鹽城電視臺做記者做得好好的,

因為女兒按照政策戶口可以報到上海來(媽媽是到蘇北插隊的上海人), 老張毫不猶豫就從鹽城電視臺調到鹽城駐上海辦事處, 跟女兒跟到了上海, 當了個普通辦事員。 鹽城領導到了上海, 要讓老張陪著去辦事, 老張卻不認得上海的路。 於是, 老張買了一張月票, 每一路公車從頭到底坐上七八遍, 一站一站牢記於心, 然後騎著自行車走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終於, 上海的馬路熟稔於心, 他稱職了, 鹽城領導來了再也不怕了。

退休後, 老張來到上海火車站左出入口, 當起了“黨員志願者”和“上海指路爺叔”, 掛著大紅綢帶, 專門為下車的旅客指路, 20秒之內就能回答完, 百問不倒。 那麼南廣場右出入口, 還有北廣場的出入口,

誰來為旅客指路呢?沒有。 有幾個退休老爹想跟他一起指路, 但是對上海的馬路和公交不能做到滾瓜爛熟, 無法勝任。 有一個小青年來拜老張為師, 幹得也不錯, 但是幹了一陣就走了, 因為在火車站指路是免費的, 小青年沒有收入, 何以為生?

如今, 老張還是一早從浦東三林騎了自行車趕到火車站, 還是做他的“上海指路爺叔”, 沒有人陪伴他, 沒有人繼承他, 沒有人關心他, 只有他關心著來來往往的旅客, 孤身影只。

河北來的老楊, 開著七八家飯店。 有一次在手機上看到一個視頻:印度有個飯店老闆娘每天深夜把吃剩的飯菜都倒進垃圾桶, 一回頭卻發現有些人在垃圾桶裡找吃的。 第二天, 老闆就在飯店門口放了一個冰箱, 把多餘的食物都放在冰箱裡, 讓需要的人免費取走。

老楊得到啟發, 果斷在自己的飯店門口擺出一個分享冰箱, 這是上海乃至中國第一個被推出的分享冰箱。 老楊把快要過期的以及飯店裡剩餘的食物都放進冰箱, 讓需要的人拿走, 同時也歡迎更多的人往冰箱裡面放食物,

大家一起來幫助那些弱勢的人。

至今, 老楊已經在他的4家飯店門口推出了分享冰箱, 於是, 關於分享冰箱的議論就多了起來, 有的說:咳,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 擺這個冰箱做啥?有的說:沒有人往分享冰箱裡放食物的話,

它就成了“饑餓冰箱”。 有的說:食品衛生誰來負責?吃壞了肚子怎麼辦?有的說:飯店門口放冰箱, 城管應該來管一管。 有的說:分享冰箱應該算是上海的形象……

老楊不理睬這些議論, 他只希望更多飯店老闆和食品店麵包店經理都跟進, 大家都設立分享冰箱。 有沒有跟進呢?好像沒有。 他希望有關部門來鼓勵他的分享冰箱。 有沒有鼓勵和支持呢?也好像沒有。 老實說, 不取締他的分享冰箱, 他已經感到心滿意足了。

這裡大概用得上一句老古話:自古聖賢多寂寞。

作者:童孟侯

這裡大概用得上一句老古話:自古聖賢多寂寞。

作者:童孟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