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田素峰:特貼專家的藍莓“試驗”

本報記者于洪光楊瑞雪

“副總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如果不是採訪田素峰, 記者很難把這些標籤與眼前這位戴著遮陽帽、一身運動裝、剛從藍莓地裡趕回來的女士結合起來。 擁有10多項高分子材料發明專利的她, 本可以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更遠, 卻在2013年回鄉創業, 開辦了青島沃豐苑現代農業有限公司。

從山東青島平度市灰埠鎮走出去的田素峰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 “在外面工作這麼多年, 一有機會我就會回去到地裡走走, 感受下土地的味道, 有和老朋友重逢的親切感。 所以退休後就想重回黃土地上做點事。

”田素峰這樣回答記者的疑問。

田素峰本來只是想租塊地, 找找兒時種田收穫的記憶。 可長期以來嚴謹的科研習慣讓她打定主意, “玩也得把地玩好!”於是, 田素峰開始在青島各地進行專案考察。 因緣際會, 讓她遇到了現在的兩個合夥人, 也讓她結識了“藍莓”。

從認識到最終決策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 志同道合的他們就達成了共識, 立志打造膠東半島最大的生產銷售優質藍莓的現代化設施農業示範基地。 藍莓口感酸甜, 營養豐富, 市場行情好。 然而藍莓的種植並不容易, 它的生長對土壤有著特殊要求, pH值在4.5-5.5之間的弱酸性土壤最適合。 這可給田素峰出了道大難題, 她帶著專家去好多地方測土,

但都屬於不合格的鹼性土。 後來借助農業局的土壤普查地圖, 才在平度市明村鎮三合山腳下找到一片pH值在5.5左右的酸性土。

這並沒讓田素峰高興太久。 一是這片地在山腳下, 山嶺薄地, 地勢不平, 平整土地要費好一番工夫。 二是簽地的時候, 玉米長得高。 等玉米一割倒, 才看到裡面一片墓地, 走路不小心就掉墳坑裡去了, 遷墳的事也讓她費了好一番周折。

好不容易完成了土地平整, 棚建好了、樹種上了, 打井卻打不出水來。 解決不了水的問題, 意味著一切都前功盡棄了!可三合山腳下缺水不是一天兩天了, 祖輩打不出井來, 一打到砂石層就容易塌陷, 心急如焚的她到處找打井專業人士求教取經。

功夫不負有心人。 她最終在青島即墨市找到一家專業技術過硬的鑽井隊,

用先進的鑽探技術, 花了半個月時間才打出了水。

克服了初期困難, 園區逐步走上正軌。 2014年至2016年, 田素峰進一步加大土地流轉力度, 增加了40個春暖式藍莓大棚和200畝露天藍莓, 並引進試種了200畝日本秋月梨、50畝軟棗獼猴桃、300畝迎霜紅桃子和部分“紅色之愛”紅肉蘋果等高端水果。 這使沃豐苑成了“百果園”, 各種水果按生長期合理種植, 拉長了觀光旅遊採摘時間, 連續兩年接待遊客達10余萬人次, 先後獲得青島特色農業旅遊示範點、青島市精品採摘園、山東省農業旅遊示範點等稱號。

儘管這幾年一直忙於園區的發展壯大, 田素峰也不忘回饋父老鄉親的初衷。 沃豐苑產業園會優先雇傭貧困人員和失地農民,

利用產業園技術輻射作用, 帶動了周邊村莊發展200余畝藍莓、150餘畝軟棗獼猴桃, 幫助了周圍7個村莊的村民就業和貧困戶脫貧。 從農村裡走出去再走回農村, 如今的田素峰回饋給了這片土地更大的生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