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阿裡18年,也是一部互聯網科技發展簡史

商業與生活|xiaopeizhu8

文|朱曉培

“18年來, 阿裡最大的變化是從18人變成54421名員工, 來自70個不同的國家。 ”

9月8日, 阿裡18周年慶典, 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活動最後進行了壓軸演講。

他說, 阿裡現在在21個國家和地區有自己的辦事處, 以前在湖畔花園創業時, 天天都開員工大會, 但現在開員工大會, 要籌備一年, 並鬧得滿城風雨。

與阿裡往日的慶典活動不同, “科技感”是今年年會的主基調。

年會一開始, 漆黑的黃龍體育場看臺上突然閃過一行用無數的手環的光點組成的大字:阿裡程式師向你問好。

手環系統研發負責人、阿裡巴巴資訊平臺技物聯網術專家韓康, 同時也負責現場所有的手環信號控制。 他介紹說, 手環全部採用阿裡自主研發的物聯網技術來實現遠端即時精准控制, 每個手環都可獨立接收和執行命令, 回應速度量級達到毫秒級精度。 現場40000名阿裡員工每人都領到了一隻手環,

就相當於組成了一張3萬多平米的全世界最大的“無線大屏”, 拼出一幅幅動畫。

而阿裡巴巴集團CEO張勇和螞蟻金服集團CEO井賢棟, 就像是“憑空”出現在舞臺上一樣, 讓現場感到沸騰。 而這一舞臺效果是全息立體投影技術的功勞。 此外, 阿裡人工智慧實驗室推出的智慧語音終端天貓精靈還擔任了現場的抽獎的嘉賓, "五新能量球"通過數控球陣列技術飛越全場。

這樣一場高科技年會的實現, 用了40個程式師來保障支持。 阿裡巴巴資訊平臺技術總監祁越介紹, 這些技術都不是“一次性”的, 未來都有可能應用到實際業務中。

張勇在年會上指出, 阿裡的既定戰略早已經非常清晰, 即“全球化、農村戰略、大資料和雲計算”三大面向未來的戰略,

希望能以高科技、大資料、雲計算作為基礎, 不斷進行技術創新, 帶來新的商業和技術相結合的變革。

“阿裡將更進一步的加大技術的投入和技術的創新。 感謝2.5萬名工程師和科學家加入阿裡, 你們為阿裡巴巴創造了無數技術的奇跡, 你們未來要為世界創造奇跡。 ”馬雲表示, 就是因為自己不懂技術, 所以最熱愛技術、最尊重技術。

阿裡多年來一直都在表達科技普惠的理念, 無論是大街小巷方便易用的快捷支付, 還是像水電一樣提供底層計算能力, 阿裡旗下的大量科技產品都在踐行著這一初衷。

1、技術驅動的公司

阿裡巴巴商業的成功, 掩蓋了阿裡巴巴在技術上的光芒。 以至於很多人說阿裡不是一家技術公司, 是一個商業公司、一個服務公司。

但是, 阿裡卻認為, 自己必須是一個技術驅動、技術和商業完美結合的公司。

實際上, 阿裡創始團隊, “十八羅漢”中就不缺少技術基因。

阿裡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創始人之一吳泳銘, 1996年畢業於浙江工業大學電腦系,

是阿裡的第一代程式師, 擔任過成為支付寶的技術總監。 工號第5的盛一飛有多年用戶體驗設計經驗, 他是阿裡巴巴Logo“a”設計者, 也是現任支付寶用戶體驗部的總監。

不過, 早期阿裡的技術人員, 最重要的工作還是維護系統的穩定性, 但隨著業務的擴張, 阿裡的技術系統開始變得龐大複雜, 在IT上的投入也就越來越大。

2008年開始, 阿裡開始嘗試用PC技術替代小型機技術, 也是這一年, 阿裡提出了“計算”的概念, 啟動了“飛天”計畫。

這也是一個從技術應用型到研究型轉變的過程。 這也是所有中國公司都面臨的過程, 如果有業務前瞻性, 就往往會進入一個無人區, 迫使你從應用型轉向研究型, 必須考慮新的技術的可能性。

如今,阿裡在超大規模計算作業系統、移動作業系統、金融級分散式資料庫、機器學習平臺等核心基礎技術領域已持續投入近10年。而5萬多名員工中,工程師占比接近一半,36位合夥人中有9位擁有工程師背景。

2、因為不懂,所以更支援

阿裡技術的發展,自然離不開馬雲的支援。

社會上有人認為,BAT中,馬雲不如李彥宏和馬化騰那麼懂技術,就認為阿裡的技術最差。

但馬雲卻多次表示,正因為自己不懂技術,所以阿裡的技術才是最好。他對技術人員很敬仰,尊重和熱愛技術,在做決策的時候,只是大膽地說“就應該這麼做”。阿裡雲能夠堅持下來,就是因為他真不知道這個東西有這麼難做,所以只是說了句,這個東西一定得搞下去。

這些堅持也得到了回報,阿裡雲實現規模化之後,在商業化上也開始收穫回報。

阿裡巴巴集團2018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雲計算付費用戶數量首次超過100萬,成為亞洲首家達到百萬級使用者規模的雲計算公司。同時,企業級市場被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全面啟動,推動該季度營收達到24.31億元。以該季度營收推算,預估阿裡雲年內營收將超100億規模。

在阿裡雲總裁胡曉明曾表示,今天來看,阿裡巴巴就是一家技術公司。他說,阿裡巴巴不生產一件貨,但是我們把這麼多的買家賣家串在一起,提供了安全、圖片展示、視頻展示,從訂單下單開始到背後的倉儲管理、金融支付、物流配送,背後靠的就是一個技術與資料連接的生態系統。阿裡巴巴電商是其中一個最大的應用,金融是第二個,物流是第三個,還包括文化娛樂和健康。阿裡雲就是支援這些資料分析與計算的主體。

3、“NASA”新征程

2017年3月9日,阿裡巴巴首開杭州召開首屆技術大會,宣佈啟動一項內部代號為“NASA”的行動計畫:將面向未來20年組建獨立研發部門,建立新的機制體制,儲備核心科技。

據說,阿裡巴巴正在美國矽谷等地緊鑼密鼓地招募AI科學家,為“NASA”計畫儲備全球頂尖的科研人才,且“預算不設上限”。

阿裡的技術研發和應用已經走在了前沿。

2017年3月29日阿裡雲在深圳發佈ET醫療大腦和ET工業大腦。目前,ET技術已經使用到中國的工廠裡,協鑫光伏因此提高了1%的良品率,1年可以節省上億成本。此外,阿裡還參與研發了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經典電腦的光量子電腦,刷新了機器視覺演算法測評平臺KITTI的世界紀錄(阿裡巴巴iDST視覺計算團隊將其車輛檢測的準確率拉升至90.46%)。

18周年年會的前一天,阿裡巴巴西溪園區舉辦了一場“技術互動展”,展出了包括天貓、淘寶、螞蟻金服、阿裡雲、菜鳥、閑魚等在內的22個業務板塊的科技成果,工業級的液冷處理器、人工智慧“工業大腦”、能夠完成精細的畫畫、寫春聯等工作的機械臂、大資料平臺等盡數亮相。

“人工智慧技術早已在我們所有的業務之中,驅動著我們的風控、我們的安全、我們的信用體系,等等每一個服務。”井賢棟說。十年前,人們可能還只是在科幻電影裡面想像掃臉的黑科技,但今天在杭州的肯德基的新品牌店裡面,支付寶的掃臉支付已經正式商用。“我們不需要任何一個風口上的技術來作為我們的標籤,而是真的用科技去解決當下的問題、去解決未來的問題。”

回看阿裡的技術路徑。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它做飛天或者做NASA,並不是單純的為了競爭而做。它的每次決策,其實都是出於當時自身業務的迫切需求,促使自己不斷的進行基礎設施的投入。而正是這種不斷的投入,使得阿裡意識到,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具備自己組建基礎設施的能力,才提出了互聯網 “水電煤”的概念。

所以,馬雲說,“NASA不是用來炫技的。”不是每個小企業都有機會、財力和人才來發展技術。他認為阿裡的技術是為了他們研發的,阿裡巴巴正在向未來投資。

附:阿裡年會背後的“黑科技”

如今,阿裡在超大規模計算作業系統、移動作業系統、金融級分散式資料庫、機器學習平臺等核心基礎技術領域已持續投入近10年。而5萬多名員工中,工程師占比接近一半,36位合夥人中有9位擁有工程師背景。

2、因為不懂,所以更支援

阿裡技術的發展,自然離不開馬雲的支援。

社會上有人認為,BAT中,馬雲不如李彥宏和馬化騰那麼懂技術,就認為阿裡的技術最差。

但馬雲卻多次表示,正因為自己不懂技術,所以阿裡的技術才是最好。他對技術人員很敬仰,尊重和熱愛技術,在做決策的時候,只是大膽地說“就應該這麼做”。阿裡雲能夠堅持下來,就是因為他真不知道這個東西有這麼難做,所以只是說了句,這個東西一定得搞下去。

這些堅持也得到了回報,阿裡雲實現規模化之後,在商業化上也開始收穫回報。

阿裡巴巴集團2018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雲計算付費用戶數量首次超過100萬,成為亞洲首家達到百萬級使用者規模的雲計算公司。同時,企業級市場被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全面啟動,推動該季度營收達到24.31億元。以該季度營收推算,預估阿裡雲年內營收將超100億規模。

在阿裡雲總裁胡曉明曾表示,今天來看,阿裡巴巴就是一家技術公司。他說,阿裡巴巴不生產一件貨,但是我們把這麼多的買家賣家串在一起,提供了安全、圖片展示、視頻展示,從訂單下單開始到背後的倉儲管理、金融支付、物流配送,背後靠的就是一個技術與資料連接的生態系統。阿裡巴巴電商是其中一個最大的應用,金融是第二個,物流是第三個,還包括文化娛樂和健康。阿裡雲就是支援這些資料分析與計算的主體。

3、“NASA”新征程

2017年3月9日,阿裡巴巴首開杭州召開首屆技術大會,宣佈啟動一項內部代號為“NASA”的行動計畫:將面向未來20年組建獨立研發部門,建立新的機制體制,儲備核心科技。

據說,阿裡巴巴正在美國矽谷等地緊鑼密鼓地招募AI科學家,為“NASA”計畫儲備全球頂尖的科研人才,且“預算不設上限”。

阿裡的技術研發和應用已經走在了前沿。

2017年3月29日阿裡雲在深圳發佈ET醫療大腦和ET工業大腦。目前,ET技術已經使用到中國的工廠裡,協鑫光伏因此提高了1%的良品率,1年可以節省上億成本。此外,阿裡還參與研發了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經典電腦的光量子電腦,刷新了機器視覺演算法測評平臺KITTI的世界紀錄(阿裡巴巴iDST視覺計算團隊將其車輛檢測的準確率拉升至90.46%)。

18周年年會的前一天,阿裡巴巴西溪園區舉辦了一場“技術互動展”,展出了包括天貓、淘寶、螞蟻金服、阿裡雲、菜鳥、閑魚等在內的22個業務板塊的科技成果,工業級的液冷處理器、人工智慧“工業大腦”、能夠完成精細的畫畫、寫春聯等工作的機械臂、大資料平臺等盡數亮相。

“人工智慧技術早已在我們所有的業務之中,驅動著我們的風控、我們的安全、我們的信用體系,等等每一個服務。”井賢棟說。十年前,人們可能還只是在科幻電影裡面想像掃臉的黑科技,但今天在杭州的肯德基的新品牌店裡面,支付寶的掃臉支付已經正式商用。“我們不需要任何一個風口上的技術來作為我們的標籤,而是真的用科技去解決當下的問題、去解決未來的問題。”

回看阿裡的技術路徑。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它做飛天或者做NASA,並不是單純的為了競爭而做。它的每次決策,其實都是出於當時自身業務的迫切需求,促使自己不斷的進行基礎設施的投入。而正是這種不斷的投入,使得阿裡意識到,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具備自己組建基礎設施的能力,才提出了互聯網 “水電煤”的概念。

所以,馬雲說,“NASA不是用來炫技的。”不是每個小企業都有機會、財力和人才來發展技術。他認為阿裡的技術是為了他們研發的,阿裡巴巴正在向未來投資。

附:阿裡年會背後的“黑科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