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你好,西安外事學院!

古城西安有一個魚化龍的地方,

長廊湖水,

古塔在中央,

相傳,

周武王與女兒雨花公主曾來到這裡,

建立了“雨花臺”,

後經歷史變遷,

“雨花”漸被演繹成了“魚化”,

有鯉魚化蛟龍的祥瑞,

自唐代始,

進京趕考的舉子都要來此地祭拜,

祈求能一舉考中,

魚躍龍門。

可是現在,

“化魚成龍”早就不再是個傳說,

藏在魚化寨裡的西安外事學院,

就硬生生把這個傳說變成了現實,

每年都有千萬名“化魚成龍”的學子,

從這裡離開,

融進更廣闊的海洋。

說起西安外事學院,

就不得不提黃藤,

作為外事學院的創始人和董事長,

也是西安最早踏足民辦教育事業的人之一,

黃藤堪稱“外事學院之父”。

1992年的時候,

黃藤用手頭上僅有的三百塊錢,

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招生廣告,

雖然看上去有些隨意,

但外事學院就這麼創辦起來了。

最早的時候,

外事學院只是一個“草台班子”,

名字還叫做“西安外事服務培訓學院”,

規模上不過只有兩個校舍、一個辦公室,

但過了兩年,

就滿足不了急劇增長的生源,

黃藤便帶著人開始在社會上尋找閒散的資金,

用他的話說,

就是去租劇院唱大戲,

不過從這之後,

外事學院就逐漸走上了正規高校的道路,

也慢慢的在西安眾多民辦高校中,

站穩了腳跟兒。

如今的外事學院,

早已煥然一新,

南、北、西三個校區,

都有各具特色的建設風格,

九個二級學院從經濟到醫學、

從傳媒到國際合作,

一步一步的擴大,

使外事成為了全省、

乃至全國民辦高校中的排頭兵。

最美外事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魚化湖的傳說成了外事的故事,

也成了外事的一張名片,

甚至學校之外的人,

都知道魚化湖有多美。

每年夏天,

荷花荷葉都開滿整個湖面,

每個剛從四面八方趕到的新生,

都要來這裡拍下第一張照片,

湖畔垂柳婀娜,

步雲亭下,

每個嫋嫋清晨,

總會有人拿著書在這裡陶醉一番。

與魚化湖形成一景的思聖塔,

是外事許多攝影愛好者的第一站,

白天的嚴肅和夜晚的神秘,

伴隨著外事學生的成長,

又見證著他們的遇見和分離,

每當鐘聲響起的時候,

仿佛就在提醒揮霍時光的同學,

光陰易逝,

別再浪費啦。

在接天碧綠的魚化湖畔,

坐落著古色古香的七方書院,

這裡沒有枯燥乏味的課件,

反而是琴聲、墨味、博弈,

以前總覺得練個吉他、

跳個街舞是小年輕們最酷的事情,

自打來過這兒,

才覺得古琴、書法才是真的酷,

酷到吳亦凡、趙麗穎、

吳磊這些明星都要來看看。

還記得在這曲徑通幽的地方,

練過的茶藝、聽過的相聲、

看過的展覽嗎?

如果問,

在大學裡最遺憾的事情,

一定會有很多人會說:

沒有多泡幾天圖書館。

而外事學院的三個校區,

各有一個圖書館,

順著魚化湖向裡走,

就能走到外事南區的圖書館,

上百萬冊的藏書盡請閱覽,

在圖書館的四樓,

是留學生小夥伴的交流地兒,

在樓下寫過的單詞、背過的語法,

可以拿上來真操實練一把,

講真,

當年要是多來那麼幾次,

說不定整個人的氣質會都不一樣了。

但如果四年來,

你只是來參觀了一眼,

沒關係,

就在以後的日子裡,

默默悔恨吧。

大學的操場,

該是多少人的回憶殺啊,

入學時的軍訓,

每天喊著響亮的口號、

邁著整齊的步伐從這裡踏過,

和教官們並肩作戰的日子,

簡直歷歷在目,

還有在運動會的時候,

就算頂著一個大太陽,

也要捧著臉看著滿操場的熱血青年。

在傍晚來臨時,

操場就變成了一個鬧市,

跑步遛彎的、打羽毛球的、

一言不合就尬舞的、

拉著音響搞社團活動的,

你就說,

有沒有在操場上搭訕過!

有沒有和朋友拿著幾聽啤酒,

躺在地瞎諞過吧!

今年,

外事學院又花了1.5個億,

在南區建了一個五萬平方的綜合體育運動中心,

恒溫泳池、室內籃球館、檯球館等等,

只能說“皇家外事”就是任性啊,

不過這也樂壞了外事漢子們,

終於不用到校外找健身房了,

對於可愛的學妹們而言,

說好的減肥、鍛煉,

都可以提上日程了。

外事的南區整個學校的“根據地”,

歐式建築的教學樓顯得十分氣派,

新擴建的魚化龍廣場上,

安放著金色的雕塑,

配上自然的“魚化”風景,

形成了一個別具特色的校園環境。

同學們都笑稱這裡有三大宮,

迷宮“文學院”、皇宮“商學院”、

以及冷宮“醫學院”,

每次看著各家學院為了榮譽用盡全力,

就感覺看到了,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畫面。

西區像是外事的後花園,

建築風格與南區略有不同,

有一片漂亮的椰林,

每天有很多故事在這裡發生。

北區是個“孤單”的校區,

漢子眾多,

終於在今年要準備遷到南區,

與南區妹子們見面了,

不過,

從北區畢業了的校友們,

只能對此留下深深的懷念了。

△ 北區大門

△ 西區教學樓

吃喝睡,是在大學幹得最多的事兒

說到食堂和宿舍,

簡直就像在說一個大學的靈魂,

總是聽到別的大學裡傳來:

“看,別人的食堂、別人的宿舍”,

而外事,

大概就是他們嘴中的“別人的大學”了。

僅在南校區就有三個食堂,

飯菜是好吃不貴又美味,

就問問外事的學生們,

有誰沒在趕早課的路上,

帶走一份一餐的肉夾饃;

是不是吃了二餐的自助小火鍋後

都懶得跑到校外吃火鍋了,

三餐的歡樂送外賣,

是不是懶得出門,

或者不知道吃什麼的時候,

必點的!

除了吃幾遍也吃不夠的食堂,

學子廣場上還有許多小吃店,

外事非常鼓勵學生去自主創業,

所以這裡的許多店,

都是在校學生自己開的,

也不為了盈利多少,

全當歷練和嘗試,

還能交到不少朋友,

宜賓燃面、愛尚薯、

金三順、擀面皮,

每天下課就立馬跑去,

不怎麼大的店面裡,

卻擠滿了抱著書的學生。

每當賴在宿舍的時候,

也不忘了點個外賣,

坐等解饞。

外事南區和西區之間的小巷裡,

有各式的小攤兒,

眾多西區的小夥伴,

都喜歡在回宿舍的間隙,

來買小吃帶走,

最好吃的烤冷面在這裡,

鐵板的黑椒意面不知道為什麼,

吃過一次立馬還想再來一次,

還有辣到頭皮發麻的橫山辣腸,

雖然從十號宿舍樓走到西門,

大約得花十分鐘,

但這才攔不住一顆吃貨的心,

隔三差五的就要拉著夥伴來回味一下。

宿舍就是學生的第二個家,

大學裡有一半的時間,

都會是在這兒度過的,

外事的宿舍分為四人間、

六人間和八人間,

除八人間外都是上床下桌的配置,

空調、陽臺、獨立衛浴、洗衣機,

樣樣不落。

但就在這十幾平的小房間裡,

發生了許多有趣、難忘的事情,

和舍友在宿舍開五黑,

卻在關鍵時刻熄燈關電閘;

偷偷買了個小電鍋,

在宿舍裡開起了火鍋趴;

一定會有個人失戀了,

大傢伙就抱著酒瓶子一起痛哭。

四年間,

每個宿舍裡,

都發生了數不清的繁瑣小事,

有爭執、有陪伴,

在離開學校的時候,

這些就變成了捨不得離開的理由。

遇見最好的朋友

在每一個新的學期即將開始時,

蟠龍東路就變成了一個招新集市,

外事共有大大小小72家社團,

桌子一擺,

橫幅一掛,

就等著趣味相投的人出現,

形成一道活力四射的風景線。

社團活動在外事的生活裡,

是絕對不能落下的,

每個休息時段,

校園電臺裡會響起誰為誰點的歌;

魚化龍廣場旁,

玩滑輪的小哥哥帶著顏值,

一直摔來碰去。

即使你沒有加入任何一個社團,

但只要生活在這裡,

就會感覺到他們的無所不在。

最好的榜樣

今年的五月,

外事學院舉辦了自己二十五歲的生日,

“多元集納,自強創新”,

從不停止前進的腳步,

並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極高的榮譽,

高校智庫2017年全國民辦大學排名第一、

全國高校創新創業50強、

入選哈佛大學商學院教學案例等等,

當人們還在對民辦大學的褒貶不斷爭執時,

外事卻默默的做出了優秀的成績,

△ 學院版《白鹿原》獲得“教育部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並被列入陝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

△ 受邀參加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國慶招待會

△ 央視新聞報導外事學院大學生藝術團悉尼演出盛況

△ 兩千餘人“杯子歌”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成功

△ 榮獲“品牌影響力民辦高校”

△ 黃藤董事長出席首屆世界西商大會

出門,是魚化寨國際

在西安這座城市裡,

城中村是個非常有意思的存在,

向前一步是都市,

向後一步是市井,

而外事學院的市井,

則是有著“小香港”之稱的魚化寨,

這裡白天是妹子買買買的聖地,

晚上則是所有人吃吃吃的天堂,

而外事的學子們在這裡來來回回,

度過了許多時光,

拉著姐妹去商業街買個裙子,

喊上兄弟去個鬥魚通個宵,

約上舍友到北門口吃個串串。

每當走到魚鬥路的盡頭,

響起的永遠是:

“郵局溫泉,一塊一塊”。

雖然外面的人對“魚化寨”,

有許多負面的評價,

時不時還會發生一些較為可怕的事情,

但這也沒有影響到,

每天在這裡生活的外事人,

再髒再亂,

也阻擋不了在這裡生活的快樂,

抵消不了對這裡的懷念,

反而,

在時間的洪流之中,

成為每個外事學子,

意義非凡的地方。

直到今年,

西安外事學院已成立了第二十五年頭,

培養出了千千萬萬個優秀學子,

但無論何時,

走進歐式園林般的外事,

便會想起在這裡,

匆匆忙忙度過的青春,

即使最後,

有人帶著收穫滿滿的回到家鄉,

有人不甘平庸去遠方追尋夢想,

也有人因為不舍,

而留在這裡,

但無論你會怎樣的離開,

走到江湖時,

希望劍已配妥。

把青春獻給了外事,

對年少無知說聲再見,

向理想未來說聲你好,

四年很久,

卻又飛快,

只好把最美的故事都存在心裡,

在某年的某日,

想起魚化湖的晚風,

說好了,

有機會還要回去吹一吹。

每年夏天,

荷花荷葉都開滿整個湖面,

每個剛從四面八方趕到的新生,

都要來這裡拍下第一張照片,

湖畔垂柳婀娜,

步雲亭下,

每個嫋嫋清晨,

總會有人拿著書在這裡陶醉一番。

與魚化湖形成一景的思聖塔,

是外事許多攝影愛好者的第一站,

白天的嚴肅和夜晚的神秘,

伴隨著外事學生的成長,

又見證著他們的遇見和分離,

每當鐘聲響起的時候,

仿佛就在提醒揮霍時光的同學,

光陰易逝,

別再浪費啦。

在接天碧綠的魚化湖畔,

坐落著古色古香的七方書院,

這裡沒有枯燥乏味的課件,

反而是琴聲、墨味、博弈,

以前總覺得練個吉他、

跳個街舞是小年輕們最酷的事情,

自打來過這兒,

才覺得古琴、書法才是真的酷,

酷到吳亦凡、趙麗穎、

吳磊這些明星都要來看看。

還記得在這曲徑通幽的地方,

練過的茶藝、聽過的相聲、

看過的展覽嗎?

如果問,

在大學裡最遺憾的事情,

一定會有很多人會說:

沒有多泡幾天圖書館。

而外事學院的三個校區,

各有一個圖書館,

順著魚化湖向裡走,

就能走到外事南區的圖書館,

上百萬冊的藏書盡請閱覽,

在圖書館的四樓,

是留學生小夥伴的交流地兒,

在樓下寫過的單詞、背過的語法,

可以拿上來真操實練一把,

講真,

當年要是多來那麼幾次,

說不定整個人的氣質會都不一樣了。

但如果四年來,

你只是來參觀了一眼,

沒關係,

就在以後的日子裡,

默默悔恨吧。

大學的操場,

該是多少人的回憶殺啊,

入學時的軍訓,

每天喊著響亮的口號、

邁著整齊的步伐從這裡踏過,

和教官們並肩作戰的日子,

簡直歷歷在目,

還有在運動會的時候,

就算頂著一個大太陽,

也要捧著臉看著滿操場的熱血青年。

在傍晚來臨時,

操場就變成了一個鬧市,

跑步遛彎的、打羽毛球的、

一言不合就尬舞的、

拉著音響搞社團活動的,

你就說,

有沒有在操場上搭訕過!

有沒有和朋友拿著幾聽啤酒,

躺在地瞎諞過吧!

今年,

外事學院又花了1.5個億,

在南區建了一個五萬平方的綜合體育運動中心,

恒溫泳池、室內籃球館、檯球館等等,

只能說“皇家外事”就是任性啊,

不過這也樂壞了外事漢子們,

終於不用到校外找健身房了,

對於可愛的學妹們而言,

說好的減肥、鍛煉,

都可以提上日程了。

外事的南區整個學校的“根據地”,

歐式建築的教學樓顯得十分氣派,

新擴建的魚化龍廣場上,

安放著金色的雕塑,

配上自然的“魚化”風景,

形成了一個別具特色的校園環境。

同學們都笑稱這裡有三大宮,

迷宮“文學院”、皇宮“商學院”、

以及冷宮“醫學院”,

每次看著各家學院為了榮譽用盡全力,

就感覺看到了,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畫面。

西區像是外事的後花園,

建築風格與南區略有不同,

有一片漂亮的椰林,

每天有很多故事在這裡發生。

北區是個“孤單”的校區,

漢子眾多,

終於在今年要準備遷到南區,

與南區妹子們見面了,

不過,

從北區畢業了的校友們,

只能對此留下深深的懷念了。

△ 北區大門

△ 西區教學樓

吃喝睡,是在大學幹得最多的事兒

說到食堂和宿舍,

簡直就像在說一個大學的靈魂,

總是聽到別的大學裡傳來:

“看,別人的食堂、別人的宿舍”,

而外事,

大概就是他們嘴中的“別人的大學”了。

僅在南校區就有三個食堂,

飯菜是好吃不貴又美味,

就問問外事的學生們,

有誰沒在趕早課的路上,

帶走一份一餐的肉夾饃;

是不是吃了二餐的自助小火鍋後

都懶得跑到校外吃火鍋了,

三餐的歡樂送外賣,

是不是懶得出門,

或者不知道吃什麼的時候,

必點的!

除了吃幾遍也吃不夠的食堂,

學子廣場上還有許多小吃店,

外事非常鼓勵學生去自主創業,

所以這裡的許多店,

都是在校學生自己開的,

也不為了盈利多少,

全當歷練和嘗試,

還能交到不少朋友,

宜賓燃面、愛尚薯、

金三順、擀面皮,

每天下課就立馬跑去,

不怎麼大的店面裡,

卻擠滿了抱著書的學生。

每當賴在宿舍的時候,

也不忘了點個外賣,

坐等解饞。

外事南區和西區之間的小巷裡,

有各式的小攤兒,

眾多西區的小夥伴,

都喜歡在回宿舍的間隙,

來買小吃帶走,

最好吃的烤冷面在這裡,

鐵板的黑椒意面不知道為什麼,

吃過一次立馬還想再來一次,

還有辣到頭皮發麻的橫山辣腸,

雖然從十號宿舍樓走到西門,

大約得花十分鐘,

但這才攔不住一顆吃貨的心,

隔三差五的就要拉著夥伴來回味一下。

宿舍就是學生的第二個家,

大學裡有一半的時間,

都會是在這兒度過的,

外事的宿舍分為四人間、

六人間和八人間,

除八人間外都是上床下桌的配置,

空調、陽臺、獨立衛浴、洗衣機,

樣樣不落。

但就在這十幾平的小房間裡,

發生了許多有趣、難忘的事情,

和舍友在宿舍開五黑,

卻在關鍵時刻熄燈關電閘;

偷偷買了個小電鍋,

在宿舍裡開起了火鍋趴;

一定會有個人失戀了,

大傢伙就抱著酒瓶子一起痛哭。

四年間,

每個宿舍裡,

都發生了數不清的繁瑣小事,

有爭執、有陪伴,

在離開學校的時候,

這些就變成了捨不得離開的理由。

遇見最好的朋友

在每一個新的學期即將開始時,

蟠龍東路就變成了一個招新集市,

外事共有大大小小72家社團,

桌子一擺,

橫幅一掛,

就等著趣味相投的人出現,

形成一道活力四射的風景線。

社團活動在外事的生活裡,

是絕對不能落下的,

每個休息時段,

校園電臺裡會響起誰為誰點的歌;

魚化龍廣場旁,

玩滑輪的小哥哥帶著顏值,

一直摔來碰去。

即使你沒有加入任何一個社團,

但只要生活在這裡,

就會感覺到他們的無所不在。

最好的榜樣

今年的五月,

外事學院舉辦了自己二十五歲的生日,

“多元集納,自強創新”,

從不停止前進的腳步,

並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極高的榮譽,

高校智庫2017年全國民辦大學排名第一、

全國高校創新創業50強、

入選哈佛大學商學院教學案例等等,

當人們還在對民辦大學的褒貶不斷爭執時,

外事卻默默的做出了優秀的成績,

△ 學院版《白鹿原》獲得“教育部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並被列入陝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

△ 受邀參加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國慶招待會

△ 央視新聞報導外事學院大學生藝術團悉尼演出盛況

△ 兩千餘人“杯子歌”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成功

△ 榮獲“品牌影響力民辦高校”

△ 黃藤董事長出席首屆世界西商大會

出門,是魚化寨國際

在西安這座城市裡,

城中村是個非常有意思的存在,

向前一步是都市,

向後一步是市井,

而外事學院的市井,

則是有著“小香港”之稱的魚化寨,

這裡白天是妹子買買買的聖地,

晚上則是所有人吃吃吃的天堂,

而外事的學子們在這裡來來回回,

度過了許多時光,

拉著姐妹去商業街買個裙子,

喊上兄弟去個鬥魚通個宵,

約上舍友到北門口吃個串串。

每當走到魚鬥路的盡頭,

響起的永遠是:

“郵局溫泉,一塊一塊”。

雖然外面的人對“魚化寨”,

有許多負面的評價,

時不時還會發生一些較為可怕的事情,

但這也沒有影響到,

每天在這裡生活的外事人,

再髒再亂,

也阻擋不了在這裡生活的快樂,

抵消不了對這裡的懷念,

反而,

在時間的洪流之中,

成為每個外事學子,

意義非凡的地方。

直到今年,

西安外事學院已成立了第二十五年頭,

培養出了千千萬萬個優秀學子,

但無論何時,

走進歐式園林般的外事,

便會想起在這裡,

匆匆忙忙度過的青春,

即使最後,

有人帶著收穫滿滿的回到家鄉,

有人不甘平庸去遠方追尋夢想,

也有人因為不舍,

而留在這裡,

但無論你會怎樣的離開,

走到江湖時,

希望劍已配妥。

把青春獻給了外事,

對年少無知說聲再見,

向理想未來說聲你好,

四年很久,

卻又飛快,

只好把最美的故事都存在心裡,

在某年的某日,

想起魚化湖的晚風,

說好了,

有機會還要回去吹一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