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四川80後爸爸帶兒子徒步進藏,稱男孩子要受苦難教育

成都商報9月10日報導, 7月8日, 自貢男子張偉, 其實我們翻越了折多山已經算是很了不起了, 放棄也不丟人, 你想不想放棄?”兒子回答:“放棄?那之前的路不是白走了?”張偉繼續問:“這次徒步進藏這麼辛苦, 你怪不怪我?”兒子脫口而出回答:“不怪。 ”這一瞬間, 父子倆抱頭痛哭。

“整個行程, 因為海拔高, 即使不背包, 都如同負重幾十斤。 ”張偉告訴記者, 他的背包重30多斤, 兒子的重20多斤, 二人每天的步行里程基本在30公里以上, 從康定到拉薩全長1700多公里, 主要靠徒步行走。 行程後期, 有時在經過一些平坦大路時選擇搭乘過往的順風車。

雖然是七八月份, 但在318國道, 他們一天能經歷四個季節。 早上涼爽, 如同春秋;中午太陽直曬, 紫外線強烈, 猶如夏天;到了下午, 還會遇到下雨, 甚至冰雹, 晚上又像冬天一樣冷。 所以, 一天下來, 短袖、長袖、抓絨、衝鋒衣、雨衣輪番上場, 不斷更換。

每當腳掌心磨起水泡,

就用針刺破;第二天, 相同的位置又會重新長出水泡, 只有忍著疼痛再次刺破水泡, 繼續上路。 張偉經常會想:這麼苦到底是為了什麼?是不是應該放棄?可是等到第二天, 他和兒子又堅持地踏上了旅程。 “每天都想放棄, 每天都在堅持。 ”張偉說, 放棄, 是父子倆每天晚上想得最多的兩個字;堅持, 是父子倆每天早上起來最先想到的兩個字。

為了不與隊友分開, 父子倆挑戰墨脫線

在雅江, 張偉父子與另外兩位徒步愛好者組成隊伍, 並肩同行。 經過32天的行程, 8月8日, 一行4人到達派鎮的客棧, 這也是行走墨脫線的集結地之一。 “行走墨脫, 是一件危險係數極高的事情, 我們本沒有計劃這一段行程。 ”張偉說, 行走墨脫是另外兩名隊友的臨時起意, 他起初並不願意參與。 可是, 兒子圖圖不想與隊友分開, 希望能加入這段危險之旅。

張偉在遊記回顧中這樣寫到:8號, 九寨溝地震那天, 我們來到徒步墨脫集結地派鎮的客棧, 掌櫃何姐是這條線上的專業人士, 幸運的是除了我們還有另外兩個隊伍,

一行總共10人。 當晚, 何姐召集我們開行前會, 用了1個多小時給我們詳細講解了墨脫線的路線和要領, 太重要。

張偉說, 松林口到墨脫背崩鄉, 全程78公里, 正常耗時3天, 要翻越海拔4200多米的多雄拉山口、穿過茂密的原始森林、趟過無數的過水路段、經過赫赫有名的老虎嘴、螞蝗嶺, 還有最危險的塌方區。 “這些名字, 聽起來都讓人害怕”。

8月9日一早, 所有隊友合影以後, 大卡車把他們送到了松林口——徒步墨脫線的起點。

8月12日, 行走墨脫的第四天, 隊伍早上從汗密出發, 徒步32公里, 下午6點左右終於抵達了目的地背崩鄉, 張偉父子成功征服了生死墨脫線。

抵達背崩後, 張煒還特意拍了一張其他徒步愛好者在客棧牆上寫下的留言:這是哪裡?我怎麼來的?背時的背, 崩潰的崩。

張偉在遊記回顧中還寫到:回想這幾天的路, 除了驚險刺激痛苦外, 還伴隨著一路的美景。 從海拔4200米到600米, 雪山、草地、雨林、瀑布、溪流、藍天、白雲, 只有勇者能享受這一切。

對於張偉來說, 行走墨脫途中還有一件讓他感動的事。 有兩位隊友悄悄準備了生日蛋糕,在荒無人煙的大山裡為他慶祝36歲生日。

面對非議:我不是瘋子

8月17日,張偉父子成功抵達拉薩,完成了此次徒步之旅。12歲的圖圖在布達拉宮面前激動地說:終於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然而旅行並沒有結束,父子在拉薩呆了10天,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他們除了遊覽了布達拉宮、沙拉寺辯經、文成公主等常規景點外,張偉還專程帶著兒子體驗了許多的藏文化。他們一起去學做藏香、去最老的甜茶館喝甜茶、去拜訪了唐卡繪畫大師,還在雪頓節冒雨通宵排隊去哲蚌寺看曬佛。讓父子二人最難忘的是,他們在拉薩街頭擺了4天地攤,收穫滿滿。

8月26日,在出發50天后,張偉父子乘飛機返回了四川自貢。

9月2日,張偉將此行的照片整理並製作成有聲影集發到了微信朋友圈。一夜之間朋友圈沸騰了,視頻點擊率截至目前已經3萬餘次。

對此,張偉感到非常意外和吃驚。“我本意不是想炫耀什麼,只是跟往年一樣把這次旅行做一個簡單的總結,留一個紀念。”但讓他沒想到的是,視頻引來了眾多的點贊和認同,同時也有否定和質疑。

“有人說我是瘋子,拿小孩的生命開玩笑,是不負責的表現......其實他們不瞭解情況。”張偉稱,面對網上各種說法,他選擇保持沉默,不想做任何回應。

面對非議,張偉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先,此行是父子之間每年的約定,每年暑假都會有一次四五十天的長途旅行;其次,每次出行都會經過長時間籌畫、精心準備後才啟動,衡量、評估了行程風險,並做好了應對措施才出發,今年更是一次有計劃有準備的徒步之旅;第三,兒子雖然只有12歲,但一直喜歡富有挑戰的旅行,行程前,父子針對此行程做過多次溝通,兒子完全清楚行程規劃,瞭解途中的困難和危險,樂意接受挑戰,也是在評估其身體狀況能夠承受此次行程的前提下,才決定走這條路線的。並不像一些人所認為的,完全不顧兒子安全和意願強行為之。

因此,張偉認為,每個父親有每個父親的要求,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想走的路,不能一概而論。他所做的是盡可能的給兒子創造學校和家庭不能給予的環境和機會,讓兒子有足夠強大的心態和素質來面對未來的人生。在別人看來是有點瘋狂,但張偉說:我不是瘋子。

父子之旅:再不帶兒子出去就沒機會了

其實,這不是張偉父子的第一次徒步之旅了,他們的旅行自2015年開始,那時候,兒子圖圖只有9歲。

為何選擇帶著兒子去徒步、去經歷磨練?張偉說,一方面是自己本身喜歡戶外運動,更重要的是,讓兒子去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與成長中的艱辛和不易,培養吃苦耐勞、勇敢堅毅的性格,“如果是女兒,我會帶她去環遊世界,看一切美好的事物;但兒子,我希望他經歷磨難”。

2015年第一次旅行用時40天;2016年暑假,第二次旅行開始,這一次他們走進了貴州。張偉稱,這一次,兒子的態度也有了明顯轉變,逐漸開始喜歡上“窮遊”;家人感覺到了圖圖的變化,也逐漸從反對變為理解和支持。

張偉在遊記回顧中有這麼一段話:很多時候我會忘了你才12歲,只有每當到達目的地後,你為獎勵你的一瓶飲料而高興得忘了傷痛的時候,我才想起你還是個孩子。或許,你現在不懂徒步318和穿越這段路的意義,但以後的某一天你會明白,它的美。

談感受:陪兒子去經歷苦難才是真正的愛

經過這3年來的“窮游”,張煒發覺兒子正在慢慢長大,其思維和觀點都比同齡人更加成熟,這是他願意看到的。

“第一次擺地攤,他遠遠的站在一邊不敢靠近,更不敢叫賣。”張偉笑著說。到了後來,兒子會認真分析、精心準備,然後熱情地向顧客推銷和展示,去年在貴州鎮遠他還勇敢的去了宵夜攤上推銷他賣的水母。

張偉也坦言,兒子的學習成績不算太好,但是,良好的品行、堅強勇敢的性格以及獨立的思維已經越來越明顯地顯現出來了。

“不是只有徒步才能歷練孩子,方法還有很多很多。”張偉告訴記者,其實,他不提倡這種形式,也不贊成刻意效仿。對於孩子的苦難教育,他只是選擇了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因此也建議其他家長,能根據自己孩子的特質,選擇適合的方式去歷練孩子,因人而異。但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陪伴。

有兩位隊友悄悄準備了生日蛋糕,在荒無人煙的大山裡為他慶祝36歲生日。

面對非議:我不是瘋子

8月17日,張偉父子成功抵達拉薩,完成了此次徒步之旅。12歲的圖圖在布達拉宮面前激動地說:終於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然而旅行並沒有結束,父子在拉薩呆了10天,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他們除了遊覽了布達拉宮、沙拉寺辯經、文成公主等常規景點外,張偉還專程帶著兒子體驗了許多的藏文化。他們一起去學做藏香、去最老的甜茶館喝甜茶、去拜訪了唐卡繪畫大師,還在雪頓節冒雨通宵排隊去哲蚌寺看曬佛。讓父子二人最難忘的是,他們在拉薩街頭擺了4天地攤,收穫滿滿。

8月26日,在出發50天后,張偉父子乘飛機返回了四川自貢。

9月2日,張偉將此行的照片整理並製作成有聲影集發到了微信朋友圈。一夜之間朋友圈沸騰了,視頻點擊率截至目前已經3萬餘次。

對此,張偉感到非常意外和吃驚。“我本意不是想炫耀什麼,只是跟往年一樣把這次旅行做一個簡單的總結,留一個紀念。”但讓他沒想到的是,視頻引來了眾多的點贊和認同,同時也有否定和質疑。

“有人說我是瘋子,拿小孩的生命開玩笑,是不負責的表現......其實他們不瞭解情況。”張偉稱,面對網上各種說法,他選擇保持沉默,不想做任何回應。

面對非議,張偉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先,此行是父子之間每年的約定,每年暑假都會有一次四五十天的長途旅行;其次,每次出行都會經過長時間籌畫、精心準備後才啟動,衡量、評估了行程風險,並做好了應對措施才出發,今年更是一次有計劃有準備的徒步之旅;第三,兒子雖然只有12歲,但一直喜歡富有挑戰的旅行,行程前,父子針對此行程做過多次溝通,兒子完全清楚行程規劃,瞭解途中的困難和危險,樂意接受挑戰,也是在評估其身體狀況能夠承受此次行程的前提下,才決定走這條路線的。並不像一些人所認為的,完全不顧兒子安全和意願強行為之。

因此,張偉認為,每個父親有每個父親的要求,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想走的路,不能一概而論。他所做的是盡可能的給兒子創造學校和家庭不能給予的環境和機會,讓兒子有足夠強大的心態和素質來面對未來的人生。在別人看來是有點瘋狂,但張偉說:我不是瘋子。

父子之旅:再不帶兒子出去就沒機會了

其實,這不是張偉父子的第一次徒步之旅了,他們的旅行自2015年開始,那時候,兒子圖圖只有9歲。

為何選擇帶著兒子去徒步、去經歷磨練?張偉說,一方面是自己本身喜歡戶外運動,更重要的是,讓兒子去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與成長中的艱辛和不易,培養吃苦耐勞、勇敢堅毅的性格,“如果是女兒,我會帶她去環遊世界,看一切美好的事物;但兒子,我希望他經歷磨難”。

2015年第一次旅行用時40天;2016年暑假,第二次旅行開始,這一次他們走進了貴州。張偉稱,這一次,兒子的態度也有了明顯轉變,逐漸開始喜歡上“窮遊”;家人感覺到了圖圖的變化,也逐漸從反對變為理解和支持。

張偉在遊記回顧中有這麼一段話:很多時候我會忘了你才12歲,只有每當到達目的地後,你為獎勵你的一瓶飲料而高興得忘了傷痛的時候,我才想起你還是個孩子。或許,你現在不懂徒步318和穿越這段路的意義,但以後的某一天你會明白,它的美。

談感受:陪兒子去經歷苦難才是真正的愛

經過這3年來的“窮游”,張煒發覺兒子正在慢慢長大,其思維和觀點都比同齡人更加成熟,這是他願意看到的。

“第一次擺地攤,他遠遠的站在一邊不敢靠近,更不敢叫賣。”張偉笑著說。到了後來,兒子會認真分析、精心準備,然後熱情地向顧客推銷和展示,去年在貴州鎮遠他還勇敢的去了宵夜攤上推銷他賣的水母。

張偉也坦言,兒子的學習成績不算太好,但是,良好的品行、堅強勇敢的性格以及獨立的思維已經越來越明顯地顯現出來了。

“不是只有徒步才能歷練孩子,方法還有很多很多。”張偉告訴記者,其實,他不提倡這種形式,也不贊成刻意效仿。對於孩子的苦難教育,他只是選擇了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因此也建議其他家長,能根據自己孩子的特質,選擇適合的方式去歷練孩子,因人而異。但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陪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