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跳出“稀缺”的泥沼?

圖片源自網路

01

昨天一天, 我覺得過的糟糕極了。

緣於昨天早上工作上遇到的一件事情, 讓我沒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雖然很快就意識到我的做法不對,

但情緒已經壞掉了, 想要快速變好就很難, 只能拼命控制, 不讓情緒主宰支配行動。

最後雖然沒有釀成實際的錯誤, 但是一整天心情不好, 覺得遇到的都是不好的事情。

可能你們每個人, 都遇到過和我一樣的情況:

一件事情不順, 接下來的事事都覺得不順, 越來越倒楣, 最後爆發。

生活中, 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現象:

早上起來晚了, 一天下來什麼事情都慢了半拍;

過馬路遇到紅燈, 接下來每個十字路口都會遇到紅燈;

窮人越來越窮, 越弱的人越容易發生不幸的事情;

忙碌的人越來越忙, 最後生活亂成一團糟;

有的時候, 越是害怕什麼, 越是會遭遇什麼;

......

有句俗話說:黃鼠狼專挑病雞抓, 柿子專揀軟的捏。

冥冥中不知道是否真的存在的老天爺都欺軟怕硬, 這真的是不可打破的詛咒嗎?

在《稀缺 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這本書裡, 我似乎窺到了一點點答案。

圖片源自網路

02

我們的生活中, 處處都有“稀缺”的影子。

“稀缺”並不完全是壞事, 適當的稀缺, 會是我們專注做事情的動力。

比如我預期隔天更新一篇文章, 當我不更新的那天, 我即使想寫, 也頂多寫一些靈感片斷, 很難寫完整一篇, 我沒有辦法自我欺騙, 給自己施加壓力。

但當第二天到來的時候, 距離我需要更新的時間越來近, 便產生了“稀缺”, 我就會不自覺的緊張起來, 專注的完成一篇文章, 那時候的效率奇高。

因為專注一件事情, 我們會收到“專注紅利”。

所以, 適當的“稀缺”是良性的, 它會使我們產生危機感和緊迫感。

但同時, 由於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這有限的精力, 我們稱之為心智的容量, 這本書中稱之為“頻寬”。

每個人的“頻寬”都是差不多的, 但是當你關注某一件事情的時候, 這件事情本身便吸引了你的大部分精力,

佔用了你的“頻寬”, 這樣你用在其他事情上面的精力就會相應減少, 這就產生了“管窺”之見。

管窺, 是指專注於某一事物就意味著我們會忽略其他事物 , 也叫遂道視野。 就好比我們在遂道裡看東西, 視野就會變窄, 看到的東西就會僅限於遂道內, 無法看到遂道以外的東西。

比如你專注看一本書的時候, 因為你的“頻寬”被看書佔據了一大部分, 可能就聽不到家人的說話;

我專注寫文的時候, 我的頻寬被寫文佔據了一大部分, 可能就會忽略窗外已經下起了小雨;

......

現在我們就可以理解, 為什麼我昨天過的很糟糕, 因為我情緒的“頻寬”被早上發生的那件不愉快的事情佔用了, 導致我沒有餘閒來體會其他的情緒, 換句話說, 即使昨天發生的有愉快的事情,

我也會因為“管窺”之見而忽略掉了。

03

有一次, 我和朋友聊天, 聊到有些女性結婚後便不再注意自己的形象。 朋友最後以地域為界作了總結, 哪裡的已婚女性注重打扮, 哪裡的已婚女性忽略形象。

我說其實不是的, 你仔細觀察身邊的人就會有發現, 還是有一定規律的。

身邊的人中, 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人, 就注意形象一些;

有父母幫忙帶孩子的, 也會注意形象多一些;

工作相對清閒的, 也會更愛打扮一些。

因為經濟條件差的女性, 她的“頻寬”會被經濟壓力佔用;沒人幫忙帶孩子的女性, 她的“頻寬”會被孩子佔用;工作忙的人, 他的“頻寬”會被繁忙的工作佔用。

貧窮和忙碌會讓我們的“頻寬”變窄, 所以很多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 沒有辦法好好的教育孩子。有些人未必是他們沒有遠見,意識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只是他們沒有餘閒的精力來做這件事情。貧窮和忙碌倒逼著他們只顧著手忙腳亂的應付眼前的苟且。

稀缺還會很容易讓我們產生借用行為。

而稀缺狀態下的借用,往往是飲鴆止渴。因為借用會造成更大的稀缺。

我認識一個人,辦了五六張信用卡,每個月疲於以卡養卡。很難想像,當他的生活中遇到一點急需用錢的意外時,經濟上的“頻寬”被完全佔用的他,還有什麼轉彎的餘地。

可能有的人要說,如果能有人幫他還上信用卡,他便可以逃離這種惡性循環,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事實上並非如此,我認識的這個人,家境並不是很壞,父母曾幫他還過信用卡,也是期望他能擺脫每個月透支的狀態,可是沒過多久,他又陷入了這種僵局。

可見,稀缺的並非是經濟本身,而是一種心態。

本書的引言標題就是:“資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態。”

圖片源自網路

04

那麼,我們要怎樣走出稀缺的陷阱呢?日常生活中的稀缺,我們該如何應對?

我們要對自身所處的環境進行“稀缺防禦”,首先要確保“餘閒”的存在。也就是說我們對生活工作中的意外風險要有預期。

要防止突然出現的經濟危機,存一定的錢是必須的。月月光,如果遇到有什麼事情急需用錢,就會發生借用,而借用一旦產生,就會導致更嚴重的稀缺。

要應對緊急發生的事情,必須不能將時間安排得太滿。有的人會將每天的時間從早到晚排得滿滿的,以為這樣提高了效率,事實上如果出現緊急事情急需處理,將會打亂原本的計畫,而導致時間的稀缺。

其次,要利用我們對事情本身的洞察力,來合理分配你的“頻寬”,將重要的事情納入“管子”視野。

將生活中的事情分為四類:緊急又重要的;緊急不重要的;不緊急但重要的;不緊急也不重要的。

依照緊急和重要程度,規劃和管理好“頻寬”,稀缺問題才有可能解決。

我們渴望儘量的避免“稀缺”,但有時候不妨刻意的製造一些“稀缺”。因為很多時候合理的利用“稀缺”,會讓我們享受到“專注紅利”。

比如年初制訂閱讀計畫的時候,制訂一年看六十本書,不如制訂一個月看五本,這樣每個月快到月底的時候,如果沒完成任務,就會產生緊迫感,讓你加快閱讀速度,產生更高的效率。但如果一年為期限,只在年底會感受到“稀缺”,漫長的截止日期將是釀造麻煩的問題所在。

最後,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所幫助,讓我們都能跳出“稀缺”的泥沼。

沒有辦法好好的教育孩子。有些人未必是他們沒有遠見,意識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只是他們沒有餘閒的精力來做這件事情。貧窮和忙碌倒逼著他們只顧著手忙腳亂的應付眼前的苟且。

稀缺還會很容易讓我們產生借用行為。

而稀缺狀態下的借用,往往是飲鴆止渴。因為借用會造成更大的稀缺。

我認識一個人,辦了五六張信用卡,每個月疲於以卡養卡。很難想像,當他的生活中遇到一點急需用錢的意外時,經濟上的“頻寬”被完全佔用的他,還有什麼轉彎的餘地。

可能有的人要說,如果能有人幫他還上信用卡,他便可以逃離這種惡性循環,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事實上並非如此,我認識的這個人,家境並不是很壞,父母曾幫他還過信用卡,也是期望他能擺脫每個月透支的狀態,可是沒過多久,他又陷入了這種僵局。

可見,稀缺的並非是經濟本身,而是一種心態。

本書的引言標題就是:“資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態。”

圖片源自網路

04

那麼,我們要怎樣走出稀缺的陷阱呢?日常生活中的稀缺,我們該如何應對?

我們要對自身所處的環境進行“稀缺防禦”,首先要確保“餘閒”的存在。也就是說我們對生活工作中的意外風險要有預期。

要防止突然出現的經濟危機,存一定的錢是必須的。月月光,如果遇到有什麼事情急需用錢,就會發生借用,而借用一旦產生,就會導致更嚴重的稀缺。

要應對緊急發生的事情,必須不能將時間安排得太滿。有的人會將每天的時間從早到晚排得滿滿的,以為這樣提高了效率,事實上如果出現緊急事情急需處理,將會打亂原本的計畫,而導致時間的稀缺。

其次,要利用我們對事情本身的洞察力,來合理分配你的“頻寬”,將重要的事情納入“管子”視野。

將生活中的事情分為四類:緊急又重要的;緊急不重要的;不緊急但重要的;不緊急也不重要的。

依照緊急和重要程度,規劃和管理好“頻寬”,稀缺問題才有可能解決。

我們渴望儘量的避免“稀缺”,但有時候不妨刻意的製造一些“稀缺”。因為很多時候合理的利用“稀缺”,會讓我們享受到“專注紅利”。

比如年初制訂閱讀計畫的時候,制訂一年看六十本書,不如制訂一個月看五本,這樣每個月快到月底的時候,如果沒完成任務,就會產生緊迫感,讓你加快閱讀速度,產生更高的效率。但如果一年為期限,只在年底會感受到“稀缺”,漫長的截止日期將是釀造麻煩的問題所在。

最後,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所幫助,讓我們都能跳出“稀缺”的泥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