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玉辟邪圖鑒

辟邪是一種中國傳統神話故事裡的生物。 早在漢代, 辟邪、天祿、蟠螭三種生物就像同一家整容醫院整出來的一樣, 形狀非常相似,

而且他們和龍也有幾分相像。

也有人認為辟邪無角, 天祿有角。 要分辨兩者, 幾乎只能靠“角”了。 但是在漢代帶鉤與印紐上的形象應是蟠螭(螭龍或螭虎), 不應稱之為辟邪。

給大家介紹一個玉辟邪, 大家可不要混淆了~

此器長12.8釐米, 寬5.1釐米, 高7.7釐米, 為和田白玉。

玉辟邪, 從戰漢時期, 直至當代, 廣為中華民族喜愛, 在玉雕藝術世界久盛不衰。

辟邪受人喜愛, 與其名字的含義並不無關。 辟邪, 辟禦妖邪也。 可能因此被崇為神獸。

《辭源》所載, 古代織物、軍旗、帶鉤、印紐、鐘紐常用辟邪為象。 此段文字, 顯然把古代尤其漢代帶鉤、印紐上的蟠螭視為辟邪。

其他玉辟邪造型

經專家大量觀察發現, 漢代玉器上的浮雕動物, 凡蟠伏在器面上的浮雕形象, 一般應稱其為螭虎或螭龍。

凡脫離器面, 而獨立為圓雕獸者應為辟邪。 辟邪與蟠螭均無角。 蟠螭頭披長毛, 亦有尖端圓凸的棒狀棱凸,

亦應是凸起的鬃毛(頗似紅山勾形龍的片狀鬃)。 而玉辟邪的鬃亦是尖端為卷起圓凸的棒狀棱凸。

此白玉辟邪, 凸目, 眉梢上卷, 眉端似穀紋凸起狀, 口張犬齒尖, 鼻端琢平行上翹弧狀深凹為短髭, 頭背後為尖端卷起圓凸的棒狀凸起的鬃, 下頦有長胡, 胡端與胸相連。 此頭部特徵為漢代辟邪的典型樣式。

其他玉辟邪造型

漢代辟邪身軀的特徵:有翅膀, 翅羽為平行狀, 翅端為向上卷渦狀, 翅根在肩凸部位。 上肢根部有渦狀深槽。

一般肢肘至足部之後有短平行斜線, 為肘毛。 尾分叉, 漢代早期與戰國時期之尾為麻花狀的繩紋, 漢代另一種尾的樣式, 為中間凹兩側高的扁棱凸狀, 貼在後肢與臀上。 扁狀棱尾的兩側棱內一般琢縱陰線。

此玉辟邪之紅紫色為朱砂沁, 沁深處為紫紅色, 沁淺處紅中泛黃色。 此種沁色給人紅火熱烈之感, 受人喜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