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防城港:面向大海拓夢圓夢

本報記者 侯東光

近海星羅網箱養魚, 近岸棋布築塘養蝦。 這是我市對蔚藍大海表示的一種態度, 一個永遠追逐的耕海夢想。

近年來, 我市漫步海邊, 面向大海拓夢圓夢, 將海水養殖業由傳統的灘塗貝類養殖為主, 發展為以貝類、蝦、蟹和海水魚類等多品種養殖的新格局, 養殖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 迄今, 全市海水養殖面積逾20萬畝, 年收穫各類海水養殖產品30余萬噸, 年交易海產品總量逾150萬噸, 產值近100億元, 而且呈逐年增長態勢。

回望我市耕海歷程, 一路走來亮點紛呈——

離岸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取得突破性發展。

2014年, 我市引進黑龍江投資者註冊廣西藍灣漁業有限公司, 計畫10年內投資1.1億元實施“離岸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產業化開發專案”。 目前完成投資2000余萬元, 建成抗風浪網箱60口、養殖水體約30萬立方米。 如今, 全市離岸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規模達60.36萬立方米, 比2010年增長428.8%。 養殖魚類產量4320噸、產值約1.12億元, 分別增加3200噸、0.85億元。

貝類養殖發展保持穩定。 全市文蛤養殖面積保持3.3萬畝、產量8.54萬噸;牡蠣養殖面積6.4萬畝、產量17.56萬噸, 形成了港口區光坡紅沙萬畝蠔排等近江牡蠣養殖壯觀場景。 灘塗貝類養殖產值約17.36億元。

水產品精深加工取得一定發展。 水產品加工企業普遍應用了平板速凍機、隧道式單體速凍機和蝦分選設備等先進的加工裝備,

加工水產品由原來的塊凍、條凍產品, 發展到現在的單凍、熟凍、魚片等精加工產品和麵包蝦等冷藏調理水產食品、水產罐頭食品等, 水產品精深加工率由原來的“零”提高到16%。 目前, 全市水產品加工企業10家, 通過出口食品企業衛生註冊登記和國內食品QS認證的有5家。 全市年加工海產品11.1萬噸, 加工業產值約10億元。 廣西東興東成食品工貿開發有限公司、防城港海世通食品有限公司和東興市怡誠食品開發有限公司先後被評為廣西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對蝦養殖技術顯著提高。 對蝦養殖業推廣應用了“南美白對蝦生態健康養殖技術”, 湧現了一批規模較大、科技含量較高的示範基地, 形成了東興市江平鎮巫頭、榕樹頭、竹山、氵萬尾以及防城區附城、茅嶺等連片開發的對蝦養殖基地。

對蝦養殖面積達8.87萬畝、產量約3.84萬噸。

水產品流通服務迅猛發展。 先後建設完善了東興市海產品交易市場, 促進了東興市周邊地區的海產品貿易;流通領域的仲介組織和仲介人隊伍明顯增加, 促進水產品流通管道逐步拓寬, 產品銷售遍佈全國主要城市, 形成了較穩定的銷售網路。 迄今, 全市有水產品流通仲介企業和個體戶近2450個, 全市每年邊境貿易水產品總量約150萬噸, 貿易額達4.7億美元。

休閒漁業較快發展。 我市依託豐富的濱海資源優勢, 休閒漁業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休閒漁業新格局, 出現了以簕山古漁村一帶為典型代表的特色鄉村旅遊基地。

據統計, 全市現有休閒漁業場所35個, 垂釣場18個, 海鮮餐飲美食館8家, 度假村7個;年接待品海鮮觀光人數30余萬人次, 安排就業1300多人。 全市休閒漁業直接產值達4580萬元。

漁業產業化發展初具規模。 我市積極探索漁業發展新路子, 漁業產業化發展初成規模。 逐步形成了一批主導品種, 包括近江牡蠣、文蛤、南美白對蝦、卵形鯧鯵等;形成了一批規模較大的養殖基地:防城區江山鄉的離岸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基地, 東興市江平鎮的文蛤、對蝦養殖基地, 港口區的對蝦、牡蠣、文蛤養殖基地等。 隨著養殖業的快速發展, 與之相關的各種社會化服務體系, 如種苗生產、技術推廣、產品銷售等也逐步得以建立和完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