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余這位清華博士上了央視《新聞聯播》,因為他的恩師是……

昨天是教師節, 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 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 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 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元已入耄耋之年的老師。

從青絲到白髮, 她是幾代清華人的記憶。 已經81歲高齡的她, 不僅依然堅守在教學一線, 還是一名不知疲倦的環保志士。 她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錢易。 今年81歲的錢易已經在清華大學任教58年, 她是我國著名的環境工程學家, 也是環保教育的推動者。

這門由她力主開設的全校公選課《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今年將進入第16個年頭, 直到現在, 她依然堅守在教學一線給學生上課。

謝淘是她2015年的一個博士畢業生, 面對去美國做博士後的機會, 他最終選擇了貢獻家鄉, 治理水污染、籌建電商、辦新媒體矩陣,

短短兩年時間, 他為鄉親們帶來了許多新鮮的第一次。

在剛剛結束的2017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評選中, 清華大學教授錢易等十名教師獲此殊榮。 作為錢易教授親手培養的博士生, 仙女湖區河下鎮黨委副書記謝淘在同享恩師喜悅的同時,

也更加堅定了他的志向——要成為像錢易教授一樣的人。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2015屆博士畢業生, 連續8年榮獲清華大學各類學業獎學金, 發表論文數十篇, 榮獲3次國際學術會議獎項。 聽著這些無比輝煌的個人履歷, 你很難把他和眼前的這名基層公務員聯繫在一起,

謝淘告訴我們, 其實他最初也沒有想過要回家鄉基層工作, 是他的博士生指導老師錢易教授在他的職業規劃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仙女湖區河下鎮黨委副書記謝淘:“她年輕的時候也想去大西北, 大幹一場, 然後去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這樣一些事蹟對我的影響很深遠, 所以後面我毅然決然地決定以一名選調生的身份回到家鄉的基層農村工作。 ”

謝淘口中的錢老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錢易, 她研究提出大學綠色教育理念, 創建大學綠色教育體系, 為我國乃至世界環境科學與工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回憶起讀大學時和錢老師學習的點點滴滴,

性格內向的謝淘一下子就打開了話匣子。

仙女湖區河下鎮黨委副書記謝淘:“我記得就我們剛考入清華的時候, 然後我們同學裡面都特別親切的稱她為錢奶奶, 因為她真的對於學生特別的親切, 雖然她是一個學術大家。 但是她一點都沒有這種架子, 後面我能成為她的博士生,我自己也覺得很意外,覺得很幸運。”

雖然已經工作多年,可錢老師依然非常關心謝淘的工作生活,謝淘也樂於將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向錢老師請教,不管多忙,對於謝淘的諮詢求助郵件,錢老師都會第一時間回復。

仙女湖區河下鎮黨委副書記謝淘:“工作之後,錢老師還是一直很關心我的情況,然後包括我在基層工作當中也給了我很多的建議,前段時間我們新餘全市在推進畜禽養殖關閉以及水庫退養的這樣一種保家行動,然後錢老師也從實際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然後怎麼樣去保障農民的一些利益等很多的角度給了一些針對性的一些建議。”

正是在錢老師的持續幫助指導下,在基層工作的謝淘越來越得心應手。兩年多來,他用自己的學識和能力回報家鄉,把清華人“行勝於言”的作風與家國情懷根植在新餘。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打消了人們對清華博士來基層“鍍金”的疑惑,也讓遠在千里之外的導師欣慰不已。

TEACHERS' DAY

中國工程院院士 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錢易:“就是看到我所熟悉的這些年輕人成長為對社會很有貢獻的人,又有責任感,很有擔當,做很大的事,然後能力也很強,我有一句話就是說做教師很幸福,後生可畏這個畏啊不要用我們過去用的那個畏懼的畏,而是改成發自我內心的,我希望改成那個安慰的慰、欣慰的慰。”

後面我能成為她的博士生,我自己也覺得很意外,覺得很幸運。”

雖然已經工作多年,可錢老師依然非常關心謝淘的工作生活,謝淘也樂於將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向錢老師請教,不管多忙,對於謝淘的諮詢求助郵件,錢老師都會第一時間回復。

仙女湖區河下鎮黨委副書記謝淘:“工作之後,錢老師還是一直很關心我的情況,然後包括我在基層工作當中也給了我很多的建議,前段時間我們新餘全市在推進畜禽養殖關閉以及水庫退養的這樣一種保家行動,然後錢老師也從實際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然後怎麼樣去保障農民的一些利益等很多的角度給了一些針對性的一些建議。”

正是在錢老師的持續幫助指導下,在基層工作的謝淘越來越得心應手。兩年多來,他用自己的學識和能力回報家鄉,把清華人“行勝於言”的作風與家國情懷根植在新餘。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打消了人們對清華博士來基層“鍍金”的疑惑,也讓遠在千里之外的導師欣慰不已。

TEACHERS' DAY

中國工程院院士 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錢易:“就是看到我所熟悉的這些年輕人成長為對社會很有貢獻的人,又有責任感,很有擔當,做很大的事,然後能力也很強,我有一句話就是說做教師很幸福,後生可畏這個畏啊不要用我們過去用的那個畏懼的畏,而是改成發自我內心的,我希望改成那個安慰的慰、欣慰的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