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健康扶貧黨員志願服務隊醫療救治困難群體

服務隊醫護人員為村民義診。 本報記者馬海菊 攝

“我走不了路, 一走就雙腿疼痛。 ”昨日中午, 龍門縣藍田瑤族鄉上東村公共服務站變身臨時診所,

由市中心人民醫院、惠州華康骨傷醫院的近20名醫護志願者組成的健康扶貧黨員志願服務隊, 在聽村民說病情, 為村民義診。 這是市直機關黨員實施健康扶貧工程活動的內容之一。

據悉, 市直機關工委會同市衛計局、扶貧辦、文明局、民政局、人社局等部門共同提出開展黨員健康扶貧工程, 組織市直機關各級黨組織, 特別是醫療系統黨組織和廣大黨員, 深入扶貧村, 做好困難群體的醫療救治工作。

148個貧困村1559名村民需救治

在藍田瑤族鄉上東村公共服務站內, 幾十名村民早早在此等候, 服務隊的醫護人員一下車就忙碌地換上白大褂擺好設備、藥品, 為村民一一義診。

33歲的村民占翠娟帶兒子前來諮詢。

“我這孩子有哮喘, 前兩天天氣降溫感冒了, 好像又發作了。 ”占翠娟向醫生描述病情。 醫生仔細檢查聽診, 確診孩子有支氣管炎, 便開了藥方讓她免費去領藥。

看到占翠娟本人脖子略為腫大, 醫生詢問她是否有甲瘤。 占翠娟說, 她三年前確診有甲瘤, 本來今年湊了一萬多元準備做手術, 但前陣子孩子哮喘發作, 又住院治療, 錢花去了大半。 占翠娟說, “好在我們家今年被政府納入低保, 每月能領1400多元的低保補助金。 ”

“我們村裡因病致貧的大概有10多戶, 現在政府實施健康扶貧工程, 希望能通過各項措施幫助他們擺脫貧困。 ”上東村黨支部書記劉軍文說。

“我將以大醫精誠的精神, 投入健康扶貧工程, 為群眾送去市委、市政府的溫暖,

以實際行動為黨旗增輝。 ”服務隊代表、市中心人民醫院急救中心主任王國標表示。

當天, 市中心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等6支黨員健康扶貧服務隊分赴龍門縣藍田瑤族鄉上東村、惠東縣白盆珠鎮白馬村、博羅縣麻陂鎮塘尾村送醫送藥。 經調查摸底, 全市148個貧困村目前共有1559名困難村民需要救治。

五項措施助力因病致貧村民脫貧

據市直機關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市直機關黨員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將通過加強政策宣傳、強化醫療救助、開展醫護技能扶貧、探索康養扶貧和普及健康教育等五項措施, 加強資源整合, 調動社會各方力量, 形成強大合力。

加強政策宣傳。 各單位扶貧工作隊要深入貧困戶家中宣傳黨和政府關於健康扶貧政策,

讓有醫療救治需求的貧困戶熟知政策和服務內容、服務流程, 放下包袱, 接受救治, 改變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狀。

強化醫療救助。 市直機關工委、市衛計局牽頭組織6支黨員健康扶貧志願服務隊, 制定黨員健康扶貧志願服務計畫, 每月組織三四支黨員服務隊到貧困村開展送醫送藥等醫療巡迴救治工作。 對需要治療的大病和慢性病患者進行分類救治。 能一次性治癒的, 組織省、市醫療專家集中力量實施治療;需要住院維持治療的, 由市衛計局負責協調相關醫院進行救治。 加大貧困戶醫療救治經費解決力度。 組建健康扶貧工程協調小組, 建立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疾病應急救助、醫療救助等制度的銜接機制,

先行解決能納入社保等範圍的救治經費。

開展醫護技能扶貧。 由市各級醫院與各扶貧村掛鉤, 對有勞動能力但沒有固定收入的貧困村民開展醫務護工技能培訓和月嫂技能培訓, 把培訓合格的村民推薦到相應崗位工作, 讓貧困戶通過醫護技能增加收入。

探索康養扶貧。 普及健康教育。 廣泛宣傳居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和技能, 提升農村貧困人口健康知識, 深入開展環境衛生運動, 使其形成良好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

本報記者馬海菊 通訊員林欣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