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紫雲非遺週末聚”引40餘家媒體聚焦

9月9日至10日, 2017多彩貴州文化藝術節“亞魯魂韻·綠色紫雲”紫雲非遺週末聚系列活動在多彩貴州文化創意園、貴陽龍洞堡機場、貴陽中醫學院開展,

該活動吸引了人民網、貴州日報、貴州都市報、中國新聞社、新華網、貴州電視臺、望天洞、盲谷、大河苗寨、天星洞

在2017非遺週末聚紫雲專場上, 一群身穿長袍, 頭戴草帽, 額頭畫著“王”字的人格外引人注目, 其中一位手持利劍的老者更是出眾:臉上有著一把白鬍子, 身穿黑色長袍, 手持利劍, 額頭畫“王”字, 精神矍鑠, 他便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史詩《亞魯王》的傳承人——陳興華。

亞魯王, 是苗族人世代頌揚的英雄。 《亞魯王》是有史以來第一部苗族長篇英雄史詩, 傳唱的是西部苗人創世與遷徙征戰的歷史, 其主角苗人首領亞魯王是被苗族世代頌揚的民族英雄。 《亞魯王》于2009年成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重點專案,

並被文化部列為2009年中國文化的重大發現之一, 隨後被納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亞魯王》一般是在祭祀、喪葬上唱, 但是婚嫁和各種節日也會唱。 通常都將其放在第一個儀式上, 以祈求亞魯王保佑大家一切順利、平安。 ”16歲開始學習唱史詩, 今年已經73歲的陳興華向記者介紹到, 這次參演的時間只有十多分鐘, 但是唱完完整的苗族史詩《亞魯王》至少得45個小時。

《亞魯王》代表的是苗族人民的信仰, 但是以傳統方式傳承卻存在很大的困難。

“七月和正月年輕人在外打工不回來, 這給傳承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陳興華告訴記者, 以前《亞魯王》的流傳基本不借助文字而是靠口口相傳, 而且, 在其傳習過程中有許多特有規則和禁忌,

學唱只能在正月和七月才能進行, 年輕人不能在家學唱《亞魯王》, 會唱的大多是中年人, 這給傳承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陳興華(左一)及其徒弟

陳興華想到自己身為《亞魯王》的傳承人, 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學會唱史詩, 將《亞魯王》一直傳承下去,

於是, 陳興華便開始著手準備改變傳承方式:將《亞魯王》錄下來給要外出打工的年輕人, 讓他們在外打工還能學唱。 當遇到不明白的地方, 便打電話給陳興華, 請其解惑。

眾所周知, 苗族各支系之間的語言並不互通。 為了擴大《亞魯王》的流傳範圍, 陳興華在教其它苗族支系的學生時, 便告知其歌詞的意思, 讓其自己理解後用自己支系的語言唱頌。

“我是非遺傳承人, 《亞魯王》是我們苗族的祖先, 代表著我們苗族的歷史和精神, 我要想辦法讓它一直流傳下去啊。 ”老人陳興華的語氣裡帶著滿滿的堅定。

環球戶外線上 非遺週末聚|亞魯王的震撼走進貴陽中醫學院

環球戶外線上訊:9月10日, 由貴州省委宣傳部、貴州省文化廳、多彩貴州文化產業集團2017多彩貴州非遺週末聚,

亞魯魂韻.綠色紫雲走進貴陽中醫學院, 為師生們帶來一場震撼展演。

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位於貴州省西南部, 隸屬安順市管轄, 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型氣候, 冬無嚴寒, 夏無酷暑。 紫雲地形地貌屬中國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溶洞群分佈廣泛, 類型齊全。 其景區不僅有大家熟知的格凸河, 還有大穿洞(燕子洞)、望天洞、盲谷、大河苗寨、天星洞(懸棺洞)、鼠場河峽谷、黃鶴營旅遊區在其穿行, 巧奪天工。

現場,紫雲不僅為大家帶來《亞魯魂韻》舞臺劇的精彩片段和表演唱, “綠色紫雲”服飾展、原生態表演唱《花山布依族古情歌》、原生態舞蹈《粑棒簸箕舞》等精彩節目也贏得大學身陣陣掌聲。

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非遺週末聚走進貴陽中醫學院:來自亞魯王的震撼

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多彩貴州文化產業集團2017多彩貴州非遺週末聚,亞魯魂韻.綠色紫雲9月10日上午走進貴陽中醫學院,為師生們帶來一場震撼展演。

中共貴州省委組織部門戶網站 非遺週末聚走進貴陽中醫學院:來自亞魯王的震撼

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苗族“亞魯神韻”聚週末

本網訊 9月9日,“亞魯神韻·綠色紫雲”非遺週末聚紫雲專場與市民相聚在多彩貴州風景眼文創園景區。

貴州省政協原副主席相小青,多彩貴州文化產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袁華,貴州省文化廳副廳長張明輝,原貴州省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余未人,安順市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朱海波,紫雲自治縣縣委書記張天勇等領導及有關負責人出席本次活動。

紫雲作為苗族英雄史詩《亞魯王》的誕生地。近年來,紫雲不斷調整發展戰略以適應新形勢下發展的需要,在大力夯實文化軟實力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促進經濟增長的新模式,這個背景下,也湧現出一批以“亞魯王”為首的文化品牌。

此次紫雲以三個篇章進行展演,首篇為大家帶來《亞魯魂韻》舞臺劇,主要分為創世風雲、贊禮、征戰、穿越戰場、英雄與美人、王國迷失、遷徙路上、艱難重建、和平盛世、活態傳承片段進行展演。

“亞魯”是苗語直譯,並非人名,而是祖先的意思。因而史詩“亞魯王”記述的是歷代苗王的傳奇,詳細描述了每一代王的創世故事,有開天闢地、萬物起源、宗教習俗等歷史與神話傳說,也描述了麻山苗族對故國故事的記憶。苗族英雄史詩《亞魯王》是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重點專案,被文化部列為2009年中國文化的重大發現之一。它填補了兩千多年前苗族口述歷史的空白,改變了苗族沒有長篇史詩的印象;它生動講述了西部方言區苗人的由來和遷徙過程中波瀾壯闊的場景,堪稱研究苗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第二篇章為“綠色紫雲”服飾展,觀眾朋友們一飽眼福了聚居在紫雲的少數民族那五彩斑斕的服飾。服飾是區別於除語言之外的一種文化和信仰的認同,被認為是穿在身上的歷史,每一個圖案,展現的就是他們信仰的印記。

而第三篇章水韻布依,採用多種的展演形式將觀眾們帶入了布依夢境中,原生態表演唱《花山布依族古情歌》、歌伴舞《我的家鄉在花山》及原生態舞蹈《粑棒簸箕舞》,讓觀眾感受不一樣的布依情懷。

展演活動結束後,紫雲還將攀岩國際標準道具搬至現場,同市民與遊客互動。

9月10日上午紫雲非遺週末聚將走進貴陽中醫學院,與大學生展開互動交流。

投稿郵箱:ziyun434@163.com

聯繫電話:0851—35231772

亞魯紫雲,歡迎你的加入!

亞魯紫雲微信公眾號

亞魯紫雲用戶端

現場,紫雲不僅為大家帶來《亞魯魂韻》舞臺劇的精彩片段和表演唱, “綠色紫雲”服飾展、原生態表演唱《花山布依族古情歌》、原生態舞蹈《粑棒簸箕舞》等精彩節目也贏得大學身陣陣掌聲。

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非遺週末聚走進貴陽中醫學院:來自亞魯王的震撼

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多彩貴州文化產業集團2017多彩貴州非遺週末聚,亞魯魂韻.綠色紫雲9月10日上午走進貴陽中醫學院,為師生們帶來一場震撼展演。

中共貴州省委組織部門戶網站 非遺週末聚走進貴陽中醫學院:來自亞魯王的震撼

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苗族“亞魯神韻”聚週末

本網訊 9月9日,“亞魯神韻·綠色紫雲”非遺週末聚紫雲專場與市民相聚在多彩貴州風景眼文創園景區。

貴州省政協原副主席相小青,多彩貴州文化產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袁華,貴州省文化廳副廳長張明輝,原貴州省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余未人,安順市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朱海波,紫雲自治縣縣委書記張天勇等領導及有關負責人出席本次活動。

紫雲作為苗族英雄史詩《亞魯王》的誕生地。近年來,紫雲不斷調整發展戰略以適應新形勢下發展的需要,在大力夯實文化軟實力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促進經濟增長的新模式,這個背景下,也湧現出一批以“亞魯王”為首的文化品牌。

此次紫雲以三個篇章進行展演,首篇為大家帶來《亞魯魂韻》舞臺劇,主要分為創世風雲、贊禮、征戰、穿越戰場、英雄與美人、王國迷失、遷徙路上、艱難重建、和平盛世、活態傳承片段進行展演。

“亞魯”是苗語直譯,並非人名,而是祖先的意思。因而史詩“亞魯王”記述的是歷代苗王的傳奇,詳細描述了每一代王的創世故事,有開天闢地、萬物起源、宗教習俗等歷史與神話傳說,也描述了麻山苗族對故國故事的記憶。苗族英雄史詩《亞魯王》是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重點專案,被文化部列為2009年中國文化的重大發現之一。它填補了兩千多年前苗族口述歷史的空白,改變了苗族沒有長篇史詩的印象;它生動講述了西部方言區苗人的由來和遷徙過程中波瀾壯闊的場景,堪稱研究苗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第二篇章為“綠色紫雲”服飾展,觀眾朋友們一飽眼福了聚居在紫雲的少數民族那五彩斑斕的服飾。服飾是區別於除語言之外的一種文化和信仰的認同,被認為是穿在身上的歷史,每一個圖案,展現的就是他們信仰的印記。

而第三篇章水韻布依,採用多種的展演形式將觀眾們帶入了布依夢境中,原生態表演唱《花山布依族古情歌》、歌伴舞《我的家鄉在花山》及原生態舞蹈《粑棒簸箕舞》,讓觀眾感受不一樣的布依情懷。

展演活動結束後,紫雲還將攀岩國際標準道具搬至現場,同市民與遊客互動。

9月10日上午紫雲非遺週末聚將走進貴陽中醫學院,與大學生展開互動交流。

投稿郵箱:ziyun434@163.com

聯繫電話:0851—35231772

亞魯紫雲,歡迎你的加入!

亞魯紫雲微信公眾號

亞魯紫雲用戶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