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24小時×365天永不下班,這個派出所14個微信群實現無“微”不至

“昨天受理的案子, 目前在咱們的執法辦案監督系統上進展咋樣, 大夥切記證據收集一定要依法規範, 不然系統會自動報警, 到時工作就會陷入被動。 ”

“咱們的社區警務微信群, 最近警民互動頻繁, 許多志願者申請加入義務巡邏隊, 這是好事。 大夥要趁熱打鐵, 利用微信這個好平臺, 集聚正能量, 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態勢。 ”

9月8日一早, 本報“爭創一流、聚焦一線”採訪團走進“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呂梁孝義市公安局崇文派出所。

剛進所裡, 就聽到該所所長趙亞宏正在對昨天的執法辦案與社區警務工作進行點評。

儘管身處直面百姓、服務群眾的第一線, 但崇文派出所並未被熙熙攘攘所包圍, 井然有序在這裡成為常態。

“我們的自信來源於對新機制的有益嘗試, 對新事物的廣泛應用。 ”在趙亞宏看來, 派出所有兩類職能至關重要, 一是要抓住執法辦案這根主線, 確保民警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二是要動員轄區群眾參與群防群治, 讓市民共用平安建設的豐碩成果。

“面對影響派出所工作的兩大問題, 我們的破解之道是向科技要警力, 向科技要活力。 民警執法規範了, 社區治安穩定了, 派出所自然就成為大傢伙的貼心人了。 ”趙亞巨集深知傳統的方法需要堅守, 創新的東西也不能忽略。

執法規範不規範, 大資料說了算

在崇文派出所, 有個特殊的部門引起了採訪團的注意。 他們圍繞“接處警、受立案、執法辦案、執法監督”等各個環節開展工作,

嚴把案件證據關、法律關、程式關, 確保了全所案件執法品質穩步提升。 這就是被該所民警稱為“大管家”的執法監督室。

“我們的執法監督室依託局裡的案件管理系統, 對受立案情況進行即時跟蹤監督。 每一個案件從立案開始就會進入大資料平臺, 完成一個環節平臺會自動生成下一環節, 如果案件辦理出現瑕疵、紕漏或疏忽, 平臺會自動報警, 相關提醒則在第一時間按照案件編號, 以短信方式通知承辦民警。 這樣既使民警提高了證據固定的法治意識, 又讓當事人看到了依法辦案的好處所在, 警民之間的信任感隨之不斷增加, 可謂一舉兩得。 ”對於設立執法監督室的意義所在, 趙亞巨集看重的是大資料背後的流程再造、程式設置、節點管控、回應回饋。

據瞭解, 執法監督室每天上午9時前, 循例對前一天接處警情況通過接處警系統、台賬、回執全面進行監督、檢查, 發現問題及時通報, 跟蹤整改, 從源頭上杜絕執法辦案“體外迴圈”。 目前, 共糾正存在問題210餘次, 保證了接處警依法、及時、規範。

此外,該所還將執法考評由紙面打分變成“線上考試”,每月堅持與上級部門對接,要求民警參與其中。考試成績實行“一條龍”排隊,納入年終目標責任制考核。同時,建立“案件考評”制度,細化考評標準,實行“一案一考評、一月一通報、一季一曝光、年終總排隊”的管理辦法,確保執法水準持續提高,穩定保持。

轄區穩定不穩定,群眾說了算

面對互聯網應用的日益普遍,警民互動方式正在由傳統的走村入戶,走街串巷,變成線上發聲,微信抒懷。崇文派出所清醒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們通過組建分佈在各個社區的警務群,將轄區群眾一點點吸納進來,動員起來。

“警務群的設立經歷了觀望、嘗試、加入、活躍幾個步驟,可以說是漸入佳境。”趙亞宏說,社區民警為了鞏固發展微信群,想了許多辦法。大夥結合轄區警情特點,定時編發安全提醒;摘錄法律法規要點,定期推送法律常識;特別是針對老人、小孩等特殊群體,他們更是將相關案例分析解讀,力求圖文並茂、淺顯易懂。慢慢的,誠心換來了真心,微信群的人數由十多個變成了百餘個,目前粉絲數已達13000餘人。

與此同時,崇文派出所注重收集網上社情民意,將“社區警務群”與“民間微信群”相互關聯,以“民間微信群”作為發現線索、傾聽民意、瞭解問題的視窗,把“社區警務群”培育成正面回應、積極應對、回饋民聲的平臺。兩者相互借鑒、相互運用、相互補充。

趙亞巨集告訴記者,微信的關注和回應,提高了社區民警在新形勢下的履職能力,使社區民警認識到,傳統與現代有機結合,才能立足社區、走近群眾、服務大眾,才能在人民群眾的幫助與支持下,實現社區安全管治與自治的有效統一。

據介紹,崇文派出所目前開通了“崇文微警”微信公眾平臺和社區警務群14個,設立警營開放等九大功能版塊,提供線上諮詢、預約辦理、告知提醒、舉報投訴等服務,實現了互聯網+民警“24小時×365天永不下班”的全天候服務。今年以來,“崇文微警”共推出便民舉措70餘條,為群眾提供查詢服務300餘次,發佈工作動態15條,發佈各類警務資訊400餘條,徵求群眾意見建議130餘條。

本報記者 楊銳 李婧/文 傅國輝/圖

●關注山西法制報官方微信,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微信號:sxfzbwx(長按複製)

此外,該所還將執法考評由紙面打分變成“線上考試”,每月堅持與上級部門對接,要求民警參與其中。考試成績實行“一條龍”排隊,納入年終目標責任制考核。同時,建立“案件考評”制度,細化考評標準,實行“一案一考評、一月一通報、一季一曝光、年終總排隊”的管理辦法,確保執法水準持續提高,穩定保持。

轄區穩定不穩定,群眾說了算

面對互聯網應用的日益普遍,警民互動方式正在由傳統的走村入戶,走街串巷,變成線上發聲,微信抒懷。崇文派出所清醒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們通過組建分佈在各個社區的警務群,將轄區群眾一點點吸納進來,動員起來。

“警務群的設立經歷了觀望、嘗試、加入、活躍幾個步驟,可以說是漸入佳境。”趙亞宏說,社區民警為了鞏固發展微信群,想了許多辦法。大夥結合轄區警情特點,定時編發安全提醒;摘錄法律法規要點,定期推送法律常識;特別是針對老人、小孩等特殊群體,他們更是將相關案例分析解讀,力求圖文並茂、淺顯易懂。慢慢的,誠心換來了真心,微信群的人數由十多個變成了百餘個,目前粉絲數已達13000餘人。

與此同時,崇文派出所注重收集網上社情民意,將“社區警務群”與“民間微信群”相互關聯,以“民間微信群”作為發現線索、傾聽民意、瞭解問題的視窗,把“社區警務群”培育成正面回應、積極應對、回饋民聲的平臺。兩者相互借鑒、相互運用、相互補充。

趙亞巨集告訴記者,微信的關注和回應,提高了社區民警在新形勢下的履職能力,使社區民警認識到,傳統與現代有機結合,才能立足社區、走近群眾、服務大眾,才能在人民群眾的幫助與支持下,實現社區安全管治與自治的有效統一。

據介紹,崇文派出所目前開通了“崇文微警”微信公眾平臺和社區警務群14個,設立警營開放等九大功能版塊,提供線上諮詢、預約辦理、告知提醒、舉報投訴等服務,實現了互聯網+民警“24小時×365天永不下班”的全天候服務。今年以來,“崇文微警”共推出便民舉措70餘條,為群眾提供查詢服務300餘次,發佈工作動態15條,發佈各類警務資訊400餘條,徵求群眾意見建議130餘條。

本報記者 楊銳 李婧/文 傅國輝/圖

●關注山西法制報官方微信,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微信號:sxfzbwx(長按複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