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是誰“逼”他犯下四宗罪?

提到張卿案, 大多數人的評價是“可惜”。 只因一次無心的擔保, 此後步步淪陷, 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無心之過

張卿是八零後, 阜寧當地人。

父親去世早, 是母親供張卿讀完了大學。 大學畢業後, 張卿曾有出國工作的機會, 為了照顧母親, 他留在了阜寧, 並考進了阜寧縣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原計劃經濟委員會), 成了一名普通的國家工作人員。 雖然工資不高, 但留在母親身邊, 一家人也過得其樂融融。

張卿的工作主要是和當地小企業主打交道, 審查一些材料, 提供一些諮詢服務。 一來二去, 張卿認識了長他十歲的李剛。 據張卿說, 李剛待他非常好, 2010年, 還自掏腰包請他們全家到上海世博會玩。 張卿從心裡將李剛當作大哥。

表面看, 李剛財大氣粗, 財源滾滾, 其實早已負債累累。

李剛曾開過一家金屬加工廠, 早就因為經營不善關閉。 2011年, 李剛又要買地建廠, 到處借錢,

湊夠了150萬。 借給李剛錢的人, 要李剛找個有穩定工作的擔保人, 最好是公務員。 李剛想到了張卿。

此時, 張卿已和李剛認識幾年。 但是張卿並不知道李剛的真實財務狀況, 反而認為李剛是個能幹大事的人, 對朋友又十分義氣。 沒有任何猶豫, 李剛就在擔保書上簽了字。

李剛拿到借款後不久, 因投資不善, 資金鏈斷裂, 就從人間蒸發了。 作為擔保人, 150萬的債落到了張卿的頭上。 還款期限到, 債主們找不到李剛, 紛紛圍堵張卿。 2012年, 有一個債主將張卿告上了法庭, 張卿的工資被凍結。

張卿不敢讓家人知道自己惹上了官司, 無奈之下, 只好到處借錢。 錢成了張卿最渴望的東西。 就在這個時候, 張卿當上了經信委行業發展科科長。

從2010年開始,

國家出臺辦法, 對產能過剩、資源能源浪費、環境污染、安全隱患突出的小企業進行關閉, 同時給予一定的補助, 用來安置企業職工。 每年關閉多少企業, 關閉哪些企業, 由當地工業和資訊化部門上報計畫, 逐層審批通過後, 由中央財政撥款到相關企業。 張卿所在的行業發展科就是這項工作的具體負責部門。

被債務逼瘋的張卿, 動起了歪腦筋。

走上歧路

在李剛的金屬加工廠剛剛倒閉的時候, 張卿就曾經按照規定幫他申請過補助款, 因為不符合要求被刷了下來。

根據規定, 獲得關閉小企業補貼需要符合幾個條件。 首先, 被關閉的企業必須是現有企業而非已經關閉的企業, 從業人員20人以上, 年營業收入300萬元以上。

所以, 申報企業需要提供工商、稅務部門的註銷證明, 提供勞動部門確認的簽訂勞動合同職工花名冊。 李剛的金屬加工廠已倒閉好幾年, 一直沒有到工商、稅務進行註銷, 而且只有8個職工, 完全不符合條件。

張卿決定鋌而走險。 先偽造了工商和稅務的章, 證明這個加工廠是2013年2月關閉;後又弄到了一家菜場的職工花名冊, 移花接木後, 菜場93名職工變成了金屬加工廠的工人。

儘管漏洞百出, 但是審核的權力就在張卿手裡, 這個金屬加工廠通過了審核。

算上李剛的金屬加工廠, 2013年, 整個阜寧共有7家小企業申報了關閉補助金。 每家能拿多少錢, 由張卿所在的行業發展科提出意見。 張卿為李剛的金屬加工廠申請了66萬。

之所以申請款是這個數目,

張卿有自己的考慮。 幫李剛做擔保的共3個人, 他們商量過, 每個人承擔一定的債務, 張卿承擔66萬。 張卿本來想著, 拿屬於李剛的錢來還李剛的賬, 天經地義。 但事實上, 這66萬屬於國家補貼資金, 根本不應該落在李剛名下。

錯上加錯

根據規定, 補貼款下來後, 被關閉企業的負責人要拿著相關證明材料到財政部門領錢。 李剛早已銷聲匿跡, 張卿不方便自己去領, 他找到了另一個朋友王芳幫忙。

王芳知道張卿和李剛的關係, 對張卿充滿著同情。 沒有問錢的來路, 王芳就決定幫忙, 並表示, “放心, 錢在我這兒放著, 你用時就來拿。 ”當時正值春節, 張卿先取走了25萬用來還帳。

過完年, 張卿準備拿剩下的41萬時, 王芳非要張卿說明錢的來處, “錢是我領的,出了問題我要擔責任的。”張卿說不上來,只能憤憤離去。

還錢的期限已到,債主們每天追著張卿跑。張卿被債主們逼得把目光瞄向了另外幾家拿到補貼款的小企業主。

同李剛的金屬加工廠一樣,另外幾家小企業也不符合補貼條件。張卿在審核時,已被債務纏身,無暇挨個查明,草草調查後,便簽了字。

張卿覺得,不管怎麼樣,自己幫了他們的大忙,每個人借幾萬塊錢總是可以的。然而,他們幾位都不買張卿的賬。被債主逼急了的張卿不停 “騷擾”。最終,一位小企業主通過網銀轉給了張卿2萬塊錢,並注明“好處費”三個字。另一位則讓駕駛員給張卿送來了1萬塊錢,明確告訴張卿:“這錢是送你的,不要了。”

3萬塊錢只是杯水車薪。有點“狗急跳牆”的張卿又瞄上了單位的公款。

2014年1月,阜寧縣某單位有一筆10萬塊錢的公款需要打入經信委下屬的中小企業發展中心。這個事由張卿負責。張卿卻將自己的個人卡號提供了出去,錢到帳後,張卿拿去還了債。

東窗事發

在張卿為還帳焦頭爛額時,阜寧縣檢察院的反瀆幹警們已經嗅出了這個領域的問題。

阜寧縣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副局長顧堅介紹,早在2010年,國家關閉小企業補貼剛剛開始時,他們就已經關注這一領域。

2014年,河南發生了經信委工作人員貪污補貼款的案件,而阜寧上一年度的補助資金由十幾萬直飆到300多萬,顧堅決定對這一領域展開調查。為了避免打草驚蛇,阜寧縣檢察院並沒有針對某一特定領域,而是把所有專項資金情況都搬過來梳理。

最先進入偵查視野的,正是李剛的金屬加工廠。在張卿提供的職工花名冊中,檢察官們發現,職工全是阜寧縣城以西的村民,而李剛的金屬加工廠位於縣城東邊,中間隔著五十多公里,不符合常理。

找到李剛成為關鍵。

李剛在出逃時,有一萬元的信用卡欠款未還,銀行打過幾次電話均未聯繫上,李剛涉嫌信用卡詐騙罪,已經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阜寧縣檢察院督促公安部門對李剛網上追逃。李剛到案,令檢察官們詫異的是,李剛對申報補貼的事情一無所知。李剛提到,經信委的發展科科長張卿有他企業的所有資料。

同時,檢察官們發現,2013年阜寧獲得關閉資金的7家企業均未達到申請條件。檢察官們曾實地走訪,“很多都是家庭小作坊,完全沒有達到規定的規模。”

而發展科科長張卿正是這項工作的負責人。自此,案發。

2015年6月10日,阜寧縣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張卿因犯貪污、挪用公款、濫用職權、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並處罰金10萬元。由張卿審核的180多萬元的補貼款,也被依法追回。

阜寧縣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後,張卿提出上訴。2016年7月15日,法院作出二審判決,張卿因犯貪污、挪用公款、濫用職權、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並處罰金57萬。(文中李剛、王芳為化名)

(責編 華東)

“錢是我領的,出了問題我要擔責任的。”張卿說不上來,只能憤憤離去。

還錢的期限已到,債主們每天追著張卿跑。張卿被債主們逼得把目光瞄向了另外幾家拿到補貼款的小企業主。

同李剛的金屬加工廠一樣,另外幾家小企業也不符合補貼條件。張卿在審核時,已被債務纏身,無暇挨個查明,草草調查後,便簽了字。

張卿覺得,不管怎麼樣,自己幫了他們的大忙,每個人借幾萬塊錢總是可以的。然而,他們幾位都不買張卿的賬。被債主逼急了的張卿不停 “騷擾”。最終,一位小企業主通過網銀轉給了張卿2萬塊錢,並注明“好處費”三個字。另一位則讓駕駛員給張卿送來了1萬塊錢,明確告訴張卿:“這錢是送你的,不要了。”

3萬塊錢只是杯水車薪。有點“狗急跳牆”的張卿又瞄上了單位的公款。

2014年1月,阜寧縣某單位有一筆10萬塊錢的公款需要打入經信委下屬的中小企業發展中心。這個事由張卿負責。張卿卻將自己的個人卡號提供了出去,錢到帳後,張卿拿去還了債。

東窗事發

在張卿為還帳焦頭爛額時,阜寧縣檢察院的反瀆幹警們已經嗅出了這個領域的問題。

阜寧縣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副局長顧堅介紹,早在2010年,國家關閉小企業補貼剛剛開始時,他們就已經關注這一領域。

2014年,河南發生了經信委工作人員貪污補貼款的案件,而阜寧上一年度的補助資金由十幾萬直飆到300多萬,顧堅決定對這一領域展開調查。為了避免打草驚蛇,阜寧縣檢察院並沒有針對某一特定領域,而是把所有專項資金情況都搬過來梳理。

最先進入偵查視野的,正是李剛的金屬加工廠。在張卿提供的職工花名冊中,檢察官們發現,職工全是阜寧縣城以西的村民,而李剛的金屬加工廠位於縣城東邊,中間隔著五十多公里,不符合常理。

找到李剛成為關鍵。

李剛在出逃時,有一萬元的信用卡欠款未還,銀行打過幾次電話均未聯繫上,李剛涉嫌信用卡詐騙罪,已經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阜寧縣檢察院督促公安部門對李剛網上追逃。李剛到案,令檢察官們詫異的是,李剛對申報補貼的事情一無所知。李剛提到,經信委的發展科科長張卿有他企業的所有資料。

同時,檢察官們發現,2013年阜寧獲得關閉資金的7家企業均未達到申請條件。檢察官們曾實地走訪,“很多都是家庭小作坊,完全沒有達到規定的規模。”

而發展科科長張卿正是這項工作的負責人。自此,案發。

2015年6月10日,阜寧縣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張卿因犯貪污、挪用公款、濫用職權、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並處罰金10萬元。由張卿審核的180多萬元的補貼款,也被依法追回。

阜寧縣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後,張卿提出上訴。2016年7月15日,法院作出二審判決,張卿因犯貪污、挪用公款、濫用職權、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並處罰金57萬。(文中李剛、王芳為化名)

(責編 華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