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孤僻就是自閉?總結自閉症7大常見誤解

15歲自閉少年雷文鋒之死, 使得自閉症群體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 有資料顯示, 我國目前自閉症患者總人數高達1000萬, 其中男性發病率遠高於女性, 並且有持續上升趨勢。 生活中, 如果遇到一個性格孤僻、不愛說話的人, 人們一般評價其為“自閉”。 然而, 自閉真如大家所瞭解的那樣嗎?下面, 小編為您總結自閉症7大常見誤解, 見識一下自閉症的真正面孔。

孤僻就是自閉?總結自閉症7大常見誤解

誤解1.認為孤僻就是自閉

生活壓力越來越大, 人們越來越喜歡獨自一人, 但隨著社會上正能量“雞湯”的大肆流行與宣傳, 孤僻、內向的性格似乎不太受人們歡迎, 而且還將其與自閉劃上等號。 其實, 孤僻與自閉完全是兩碼事, 研究表明, 自閉症是一種神經系統發育障礙, 而不是單純的心理障礙。 目前, 關於自閉症的發病原因不明, 它既不是先天的, 也與後天環境無關。

誤解2.認為兒童才會患自閉症

雖然自閉症常出現在兒童群體, 可是近年來, 自閉症也有成人患者出現, 而且發病率越來越高。 自閉症這不但會給成年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傷害, 還會影響其正常的生活狀態, 因此需要及時預防。

誤解3.認為自閉是父母不稱職導致的

“自閉症是因為父母不稱職、疏於教育或缺乏溝通導致的。 ”這種說法雖然振振有詞, 但把責任全部扔給父母的理論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兒童自閉症是一種大腦發展障礙, 而非父母教養方式所導致的結果。

誤解4.認為自閉兒童有“神力”

家裡有“天才”寶寶本是好事, 但作為家長, 一定要辨清寶寶的“特異功能”絕不是拜“自閉”所“賜”。 自閉症是一種重大疾病, 雖然有少數自閉兒童在數位、音樂、繪畫等方面較為敏感,

但大多數患兒智力較低, 切莫把他們看成是天才, 而應該及早進行教育、引導和治療, 否則影響終生。

誤解5.認為自閉症會隨著孩子長大而消失

當小孩3、4歲還不會說話時, 作為家長的肯定會痛苦不已, 此時, 許多旁人都會以“長大就會好”的說法來安慰父母。 其實, 這種話如果是出於安慰目的是可以理解的, 但從專業角度來說, 卻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 至今為止, 自閉症沒有完全治癒的病例, 家長們最好及時將患兒交給專業人士進行治療, 因為消極等待只會耽誤孩子寶貴的治療時間。

誤解6.認為自閉孩子沒有感情

電視劇或小說中, 性格孤僻的小孩普遍內心陰暗, 難道自閉孩子就沒有絲毫感情嗎?其實,

自閉症兒童和一般兒童一樣, 是有感情的, 只不過, 自閉孩子不容易理解別人的感受, 也無法把自己的感情自然地表達出來。

誤解7.認為自閉症患者都不會說話

自閉患者說話可謂是“一字千金”, 雖然他們普遍缺乏語言溝通能力, 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會說話。 其實, 大部分自閉症患兒最終還是學會了語言, 只是掌握語言的時間晚于正常兒童。 當然, 這並不排除有少數患兒在成年也無法說話的情況發生。

有人說自閉症患兒是“來自星星的孩子”, 可是得了自閉症, 是每個人或家長都不希望看見的。 在小編看來,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人, 他們與普通人一樣, 也有著自身的長處與社會價值, 因此,

我們應該懷有一顆平等的心, 去關愛他們、尊重他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