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誰還在看papi醬?誰能緩解短視頻的焦慮?

作者|一 一

編輯|李春暉

你有多久沒看過、甚至沒想起過papi醬了?

作為“第一網紅”, papi醬真正紅過。 在短視頻剛剛興起的時候, 她最先搭上了快車道。 而當短視頻逐漸成為投資人和創業者眼中的當紅炸子雞, 大量內容創作者一擁而上的時候, papi醬卻已轉戰幕後。

短視頻確實成了風口, 但眾多短視頻創業者卻並沒能更輕鬆的賺錢, 反而前所未有的焦慮。 Papi醬雖然過氣了, 但已足夠幸運。 眾多後來者, 才華未必不如, 但連紅的滋味都還沒嘗過。 縱使今天出了爆款, 還有愁明天的爆款在哪;縱使有了千萬點擊, 也要愁變現的途徑何在。

對於短視頻創作團隊來說, 目前主流的變現管道無非兩種, 一是靠平臺補貼, 二是靠廣告植入。 電商模式只能說在探索中。

而幾乎每一個宣佈進軍短視頻的大平臺, 不管是今日頭條的火山小視頻、騰訊的企鵝號, 還是阿裡的大魚號、一下科技的秒拍等,

都攜帶大量補貼入場。 但僅靠補貼, 顯然難以形成真正的成長路徑, 授人以魚, 不如授人以漁。

9月6日, 在第九屆中國網路視聽產業論壇上, 阿裡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副總裁周曉鵬指出, 阿裡大文娛將以大魚號為核心, 從內容生產、使用者觸達和商業化三個方面, 發力短視頻行業新基礎設施建設, 為產業全鏈路賦能, 推動產業升級。

“新基礎設施建設”, 顯然是整個阿裡大文娛給自己找到的新定位, 並且已經在一些領域行之有效。 這一次, 阿裡能化解短視頻行業風口上的焦慮嗎?

Papi醬的過氣和反覆運算

在papi醬最紅的時候, 曾經投資她的羅振宇都說, 網紅是長不了的。 今年“第一網紅”易主, 百度搜索資料顯示, papi醬的搜索量從去年7月開始下滑, 目前已接近其爆紅前的數值。

但這或許也不是壞事。 不紅的“網紅”, 不一定都要回家摳腳。 更聰明、目前也更普遍的選擇, 是去找一堆“網紅”, 用自己的名氣帶動整個平臺, 多條腿走路。 其實就和影視圈裡楊冪開經紀公司、帶新藝人演戲是一個道理。

此前, papi醬團隊推出了創意短視頻平臺papitube, 通過簽約的方式來實現平臺化的發展。 截止4月初, 其公司已經簽約近30位元短視頻創作者。 而papi醬的公司正體併入今年年初剛剛完成了1.2億A輪融資的泰洋川禾。 最近, 停更3周固定節目的papi醬在7月6日宣佈加入分答付費社區。 轉型之路也算有條不紊。

為了擺脫過氣、被封、靈感枯竭的焦慮, 賺到錢的頭部短視頻創業者有資金、有資源, 都在尋求轉型MCN(Multi-Channel Network)。

第一財經商業資料中心(CBNData)發佈了《2017短視頻行業大資料洞察報告》報告顯示, 短視頻內容生產正在向組織化、垂直化和個性化三個方向發展。

內容生產者從個體轉向組織化機構化發展, MCN模式在國內被快速複製。 短視頻內容正從泛娛樂化向垂直內容轉型, 搞笑娛樂類趨於同質化的內容占比逐漸減少, 專注於美妝、美食、生活方式等垂直領域的創作者集中發力。

這種行業趨勢正反應了短視頻創作者的生存現狀:在商業化上抱團取暖, 向更貼近廣告主的垂直內容發力。 而歸根結底, 還是短視頻的變現焦慮。

對此,阿裡此次提出了三個短視頻變現新思路:泛宣發、泛電商、泛IP。

泛宣發,即通過大魚號放大短視頻在影視綜漫宣發中重要價值。利用阿裡文娛資源,大魚號短視頻創作者可以通過創作預告片、精彩剪輯及解讀視頻等內容再造的玩法在宣發鏈條中取得收入。

泛電商,電商是阿裡優渥的資源,泛電商模式最容易在阿裡系展開。目前大魚號已經接入阿裡電商體系,承接廣告行銷任務。淘寶也推出了Channel T,為大魚號短視頻內容創作者打造覆蓋淘寶二樓、淘寶台、短視頻全淘融入的三層合作模式。

泛IP,版權永遠是創作者最寶貴的資源。大魚號將持續在短視頻內容中發掘IP,以求對其全鏈路開發。從遠景來看,版權交易也將是短視頻創作者可期的商業化方式。大魚號已經在版權方面開展研發做好準備,將為創作者提供版權素材檢索、全網版權追溯等服務。

過去一年,短視頻的內容風向確實明顯變了。但不變的是,短視頻和所有的內容創業一樣,得抓先機,做別人沒做過的事。

沉默的大多數

短視頻的頭部大號,面臨著如何持續生產更優質內容的焦慮。短視頻的腰部主力,則更多體驗著如何變現的生存困境。在短視頻行業,中腰部創作者生存艱難,商業化計畫少,然而做精品內容又成本較高。

隨著大量內容創作者的湧入,短視頻的內容也面臨著審美疲勞的考驗。

以土豆為例,平臺上30歲以下的年輕人群占比超過60%,其中19-30歲主力用戶人群表現尤為突出。18歲以下青少年最熱衷於遊戲類,19-25歲用戶熱衷於追劇及動漫,而26-30歲青年人更加關注育兒類題材。

CBNData分析認為,隨著市場走向成熟,短視頻使用者口味將更挑剔。未來短視頻行業將持續碎片化發展,PUGC+分發模式和UGC+社交模式的平臺將長期並行,但最終都會走向社群化。

內容創業者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但機會還是有的,關鍵是能不能抓住平臺的風向標。

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平臺方的扶持開始向腰部垂直內容傾斜。大魚號在今年3月宣佈將原UC訂閱號的“量子計畫”升級為“大魚計畫”,20億純現金賦能自媒體。其中設立專項短視頻創作獎金激勵不超過1000名創作者,每人每月可獲1萬元現金激勵,每月根據當月表現評獎。

根據7月大魚計畫創作者收益報告,大魚獎金7月激勵總金額達到1902萬,短視頻創作獎金激勵金額達902萬元。其中,獎金獲獎者中有21.8%為新入駐3個月內的創作者,而全新上榜帳號(過往7期未曾獲獎)比例達到46%,收益覆蓋範圍及新銳扶持力度持續擴大。

此外,大魚任務會給大魚號發現的新銳帳號、潛力頭部下發更多定制化任務,讓他們能夠接到和頭部短視頻創作方一樣的商業化變現機會。

“一個行業不能只有頭部,現在短視頻行業裡生存最艱難的就是中腰部創作者。”周曉鵬表示,大魚號將再設立百萬月度創作指引基金,用來獎勵符合阿裡大文娛體系內容需求的優質創作,並授其以漁。

大魚號產品負責人吳越表示,“大魚號平臺將進一步打造生態式的大魚體系,通過提升平臺服務滿足內容創作者的需求,讓大魚號成為短視頻內容創作者創作的素材庫、互動的粉絲站和賺錢的淘寶店。”

老三件的新花樣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阿裡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率先提出了“新基礎設施”的概念。通過阿裡影業的調整,以及淘票票的助攻,阿裡大文娛的“新基礎設施”在電影行業發揮了巨大作用,阿裡影業自身也得到了顯著成長。

現在,“新基礎設施”的大風同樣刮到了短視頻行業。在論壇上周曉鵬提出:“大魚號的目標,是要成為短視頻內容創作者的素材庫,粉絲站和淘寶店,要讓創作者們在這裡有獨特的資源,有獨特的沉澱,有獨特的收益。”

阿裡要建設短視頻行業的“新基礎設施”,在整體上,周曉鵬提出大魚號依託于阿裡體系,通過阿裡的資源優勢來為整個短視頻生態賦能。

具體而言,在內容生產上,未來阿裡文娛的一些資源會對接給內容創造者,而且依託于阿裡的資料優勢,在某些層面上與內容創作者共用,通過對於消費者的資料分析來進行針對性的生產,實現更高的收益和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阿裡提出了原創版權的維護。大魚號體系內計畫將版權搜索變成版權交易平臺,希望實現短視頻素材的版權交易,從而給內容創作者帶來一筆新的收入,而從行業的角度來看,版權維護也有利於整個行業的生態發展。此外,大魚任務會給大魚號發現的新銳帳號、潛力頭部下發更多定制化任務,讓他們能夠接到和頭部短視頻創作方一樣的商業化變現機會。

在用戶觸達方面,大魚號在實現一點帳戶統一管理多端互動的基礎上,將致力於創作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互動。今年3月底,阿裡大文娛已將UC、優酷、土豆等旗下自媒體平臺統一為大魚號,並明確定位為賦能創作者的大中台,實現一點接入、多點分發。

從目前發佈的資訊看,大魚號的佈局,是盡可能通過阿裡大文娛板塊的聯動來為短視頻的內容創作者提供“養分”。自影視產業之後,短視頻同樣成為阿裡新基礎設施服務的一個重點板塊。除了短視頻行業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外,短視頻對於阿裡系資源的整體協同啟動,也是阿裡新基礎設施最為看重的一環。

今年3月底土豆全面轉型為短視頻平臺,在阿裡文娛的生態助力下全力進擊PUGC領域,不足半年時間,土豆活躍用戶數保持著每月20%以上快速增長。在大魚號高舉阿裡新基礎設施服務入場後,勢必給短視頻行業帶來新變化,而擁有優質內容的創作者也將迎來新的機遇。

在傳統優勢專案已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巨頭們紛紛開疆拓土。並且在發展方向上,擁有流量、資金、人才等多種資源優勢的巨頭自然將平臺建設、基礎設施服務作為首選。而幾家巨頭的殘酷戰場,也是無數創業者的冒險樂園:只有勝者為王,再無懷才不遇。

還是短視頻的變現焦慮。

對此,阿裡此次提出了三個短視頻變現新思路:泛宣發、泛電商、泛IP。

泛宣發,即通過大魚號放大短視頻在影視綜漫宣發中重要價值。利用阿裡文娛資源,大魚號短視頻創作者可以通過創作預告片、精彩剪輯及解讀視頻等內容再造的玩法在宣發鏈條中取得收入。

泛電商,電商是阿裡優渥的資源,泛電商模式最容易在阿裡系展開。目前大魚號已經接入阿裡電商體系,承接廣告行銷任務。淘寶也推出了Channel T,為大魚號短視頻內容創作者打造覆蓋淘寶二樓、淘寶台、短視頻全淘融入的三層合作模式。

泛IP,版權永遠是創作者最寶貴的資源。大魚號將持續在短視頻內容中發掘IP,以求對其全鏈路開發。從遠景來看,版權交易也將是短視頻創作者可期的商業化方式。大魚號已經在版權方面開展研發做好準備,將為創作者提供版權素材檢索、全網版權追溯等服務。

過去一年,短視頻的內容風向確實明顯變了。但不變的是,短視頻和所有的內容創業一樣,得抓先機,做別人沒做過的事。

沉默的大多數

短視頻的頭部大號,面臨著如何持續生產更優質內容的焦慮。短視頻的腰部主力,則更多體驗著如何變現的生存困境。在短視頻行業,中腰部創作者生存艱難,商業化計畫少,然而做精品內容又成本較高。

隨著大量內容創作者的湧入,短視頻的內容也面臨著審美疲勞的考驗。

以土豆為例,平臺上30歲以下的年輕人群占比超過60%,其中19-30歲主力用戶人群表現尤為突出。18歲以下青少年最熱衷於遊戲類,19-25歲用戶熱衷於追劇及動漫,而26-30歲青年人更加關注育兒類題材。

CBNData分析認為,隨著市場走向成熟,短視頻使用者口味將更挑剔。未來短視頻行業將持續碎片化發展,PUGC+分發模式和UGC+社交模式的平臺將長期並行,但最終都會走向社群化。

內容創業者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但機會還是有的,關鍵是能不能抓住平臺的風向標。

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平臺方的扶持開始向腰部垂直內容傾斜。大魚號在今年3月宣佈將原UC訂閱號的“量子計畫”升級為“大魚計畫”,20億純現金賦能自媒體。其中設立專項短視頻創作獎金激勵不超過1000名創作者,每人每月可獲1萬元現金激勵,每月根據當月表現評獎。

根據7月大魚計畫創作者收益報告,大魚獎金7月激勵總金額達到1902萬,短視頻創作獎金激勵金額達902萬元。其中,獎金獲獎者中有21.8%為新入駐3個月內的創作者,而全新上榜帳號(過往7期未曾獲獎)比例達到46%,收益覆蓋範圍及新銳扶持力度持續擴大。

此外,大魚任務會給大魚號發現的新銳帳號、潛力頭部下發更多定制化任務,讓他們能夠接到和頭部短視頻創作方一樣的商業化變現機會。

“一個行業不能只有頭部,現在短視頻行業裡生存最艱難的就是中腰部創作者。”周曉鵬表示,大魚號將再設立百萬月度創作指引基金,用來獎勵符合阿裡大文娛體系內容需求的優質創作,並授其以漁。

大魚號產品負責人吳越表示,“大魚號平臺將進一步打造生態式的大魚體系,通過提升平臺服務滿足內容創作者的需求,讓大魚號成為短視頻內容創作者創作的素材庫、互動的粉絲站和賺錢的淘寶店。”

老三件的新花樣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阿裡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率先提出了“新基礎設施”的概念。通過阿裡影業的調整,以及淘票票的助攻,阿裡大文娛的“新基礎設施”在電影行業發揮了巨大作用,阿裡影業自身也得到了顯著成長。

現在,“新基礎設施”的大風同樣刮到了短視頻行業。在論壇上周曉鵬提出:“大魚號的目標,是要成為短視頻內容創作者的素材庫,粉絲站和淘寶店,要讓創作者們在這裡有獨特的資源,有獨特的沉澱,有獨特的收益。”

阿裡要建設短視頻行業的“新基礎設施”,在整體上,周曉鵬提出大魚號依託于阿裡體系,通過阿裡的資源優勢來為整個短視頻生態賦能。

具體而言,在內容生產上,未來阿裡文娛的一些資源會對接給內容創造者,而且依託于阿裡的資料優勢,在某些層面上與內容創作者共用,通過對於消費者的資料分析來進行針對性的生產,實現更高的收益和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阿裡提出了原創版權的維護。大魚號體系內計畫將版權搜索變成版權交易平臺,希望實現短視頻素材的版權交易,從而給內容創作者帶來一筆新的收入,而從行業的角度來看,版權維護也有利於整個行業的生態發展。此外,大魚任務會給大魚號發現的新銳帳號、潛力頭部下發更多定制化任務,讓他們能夠接到和頭部短視頻創作方一樣的商業化變現機會。

在用戶觸達方面,大魚號在實現一點帳戶統一管理多端互動的基礎上,將致力於創作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互動。今年3月底,阿裡大文娛已將UC、優酷、土豆等旗下自媒體平臺統一為大魚號,並明確定位為賦能創作者的大中台,實現一點接入、多點分發。

從目前發佈的資訊看,大魚號的佈局,是盡可能通過阿裡大文娛板塊的聯動來為短視頻的內容創作者提供“養分”。自影視產業之後,短視頻同樣成為阿裡新基礎設施服務的一個重點板塊。除了短視頻行業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外,短視頻對於阿裡系資源的整體協同啟動,也是阿裡新基礎設施最為看重的一環。

今年3月底土豆全面轉型為短視頻平臺,在阿裡文娛的生態助力下全力進擊PUGC領域,不足半年時間,土豆活躍用戶數保持著每月20%以上快速增長。在大魚號高舉阿裡新基礎設施服務入場後,勢必給短視頻行業帶來新變化,而擁有優質內容的創作者也將迎來新的機遇。

在傳統優勢專案已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巨頭們紛紛開疆拓土。並且在發展方向上,擁有流量、資金、人才等多種資源優勢的巨頭自然將平臺建設、基礎設施服務作為首選。而幾家巨頭的殘酷戰場,也是無數創業者的冒險樂園:只有勝者為王,再無懷才不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