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柬埔寨聞名於世的浮雕欣賞

吳哥窟(Angkor Wat)又稱吳哥寺, 位於柬埔寨, 被稱作柬埔寨國寶, 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 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哥特式建築。 吳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 意思為“毗濕奴的神殿”, 中國佛學古籍稱之為“桑香佛舍”。

12世紀時, 吳哥王朝國王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寺廟, 作為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 因此舉全國之力, 花了大約35年建造。 它是吳哥古跡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築, 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

1992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吳哥古跡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此後吳哥窟作為吳哥古跡的重中之重, 成為了柬埔寨一張亮麗的旅遊名片。

一百多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在吳哥窟的維護工程上,以保護這份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的造型,已經成為柬埔寨國家的標誌,展現在柬埔寨的國旗上。

吳哥古跡現存600多處,大吳哥和小吳哥是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有許多精美的佛塔以及眾多的石刻浮雕,這些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塊壘砌而成。佛塔刻有各種形態的雕像,有的高達數米。

吳哥窟的整體佈局,從空中乘坐熱氣球就可以一目了然:一道明亮如鏡的長方形護城河,圍繞一個長方形的滿是鬱鬱蔥蔥樹木的綠洲,綠洲有一道寺廟圍牆環繞。綠洲正中的建築乃是吳哥窟寺的印度教式的須彌山金字壇。

吳哥窟寺坐東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東的長堤,橫穿護城河,直通寺廟圍牆西大門。過西大門,又一條較長的道路,穿過翠綠的草地,直達寺廟的西大門。

吳哥窟的圓雕並不出色。台基上的圓雕神像沉重而呆板,但浮雕卻極為精緻且富有真實感。在回廊的內壁及廊柱、石牆、基石、窗楣、欄幹之上,都有浮雕。

內容主要是有關印度教大神毗濕奴的傳說,取材於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及印度教神話《乳海》,也有戰爭、皇家出行、烹飪、工藝、農業活動等世俗情景,裝飾圖案則以動植物為主題。其中圍繞主殿第1層台基的回廊被吳哥窟稱為“浮雕回廊”,長達800米,牆高2米餘,壁面滿布浮雕。東壁的攪乳海圖,北壁的毗濕奴與天魔交戰圖,西壁的猴神助羅摩作戰圖等,均描繪神話故事;而南壁西半部的蘇利耶跋摩二世騎象出征圖則為世俗題材。

吳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築藝術的高峰,它結合了高棉寺廟建築學的兩個基本的佈局:祭壇和回廊。祭壇由三層長方形有回廊環繞須彌台組成,一層比一層高,象徵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在祭壇頂部矗立著按五點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寺廟週邊環繞一道護城河,象徵環繞須彌山的鹹海。與中國萬里長城、印度的泰姬陵和印尼的千佛壇一起,被譽為古代東方的四大奇跡。

石明石原創

轉載請注明

085185621005

一百多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在吳哥窟的維護工程上,以保護這份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的造型,已經成為柬埔寨國家的標誌,展現在柬埔寨的國旗上。

吳哥古跡現存600多處,大吳哥和小吳哥是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有許多精美的佛塔以及眾多的石刻浮雕,這些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塊壘砌而成。佛塔刻有各種形態的雕像,有的高達數米。

吳哥窟的整體佈局,從空中乘坐熱氣球就可以一目了然:一道明亮如鏡的長方形護城河,圍繞一個長方形的滿是鬱鬱蔥蔥樹木的綠洲,綠洲有一道寺廟圍牆環繞。綠洲正中的建築乃是吳哥窟寺的印度教式的須彌山金字壇。

吳哥窟寺坐東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東的長堤,橫穿護城河,直通寺廟圍牆西大門。過西大門,又一條較長的道路,穿過翠綠的草地,直達寺廟的西大門。

吳哥窟的圓雕並不出色。台基上的圓雕神像沉重而呆板,但浮雕卻極為精緻且富有真實感。在回廊的內壁及廊柱、石牆、基石、窗楣、欄幹之上,都有浮雕。

內容主要是有關印度教大神毗濕奴的傳說,取材於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及印度教神話《乳海》,也有戰爭、皇家出行、烹飪、工藝、農業活動等世俗情景,裝飾圖案則以動植物為主題。其中圍繞主殿第1層台基的回廊被吳哥窟稱為“浮雕回廊”,長達800米,牆高2米餘,壁面滿布浮雕。東壁的攪乳海圖,北壁的毗濕奴與天魔交戰圖,西壁的猴神助羅摩作戰圖等,均描繪神話故事;而南壁西半部的蘇利耶跋摩二世騎象出征圖則為世俗題材。

吳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築藝術的高峰,它結合了高棉寺廟建築學的兩個基本的佈局:祭壇和回廊。祭壇由三層長方形有回廊環繞須彌台組成,一層比一層高,象徵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在祭壇頂部矗立著按五點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寺廟週邊環繞一道護城河,象徵環繞須彌山的鹹海。與中國萬里長城、印度的泰姬陵和印尼的千佛壇一起,被譽為古代東方的四大奇跡。

石明石原創

轉載請注明

085185621005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