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取鋼板,為什麼很多醫生建議回原來醫院去取?

一些患者在外地意外受傷骨折後住院手術, 上了內固定物(鋼板、螺釘或髓內釘), 出院後回到當地, 繼續工作生活。 骨折癒合後想就近在當地醫院取出內固定物。

不料, 被醫生告之:最好在哪家醫院做的手術再回哪家醫院去取。 患者當時就懵了:取鋼板不是小手術嗎?回去取太遠了。 這麼小的手術你們都做不了嗎?來回路費比手術費還貴呢?再說也不方便啊。

為什麼這麼多醫生不願意取別的醫院上的內固定物呢?

是醫生之間有矛盾嗎?當然不是。

你想多啦!!

原因之一:現在螺釘和髓內釘型號不同, 取出工具也不同。 如果取出工具不配套, 則有極大可能導致手術失敗。 打個比方:給手機充電, 如果充電器不合適肯定是充不了電的。 取鋼板也是如此, 螺釘與起子不配套, 是取不出來的。 如果沒有取出鋼板, 必然會增加醫患矛盾, 甚至引起醫療糾紛。 在醫患關係如此緊張的今天,

絕大多數醫生不願意也不敢冒這個風險。

另一個原因:不同的醫生手術習慣不同, 而且對於術中的情況, 第一次手術醫生最清楚。 比如:術中神經是否顯露?與鋼板關係如何?術中螺釘是否已經滑絲?螺釘是手動擰入還是電動擰入?等等。 這些情況不瞭解, 很有可能導致術前準備不充分, 最終出現手術意外或失敗。

一旦術中出現滑絲或斷釘, 需要提前準備很多斷釘或滑絲取出器械, 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證一定能夠順利取出內固定物。 如果強行取出, 則可能造成再次骨折。

因此, 如果實在不想回到原來的醫院取出內固定, 則需要向當地醫院醫生提供第一次手術所使用的內固定材料的生產廠家、型號, 如果剛好當地醫院也有這個型號則手術成功率可能會提高。 最好當地醫院的醫生與第一次手術醫生能直接溝通一次。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 患者必須要有承擔內固定取出失敗風險的勇氣和思想準備。 否則在當今醫療環境下, 醫生們可能都不願意去承擔這個風險。

也希望大家能理解醫生們的苦衷。

摘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