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顏文姜成神後棲身五百年的草廟和她打水的泉子都在哪裡?你知道嗎

作者:大漠蒼客遠

在石馬鎮、五陽湖東北角約二裡路處有一文薑公園, 園內有文薑祠、草廟, 公園內還有一甜水泉這就是當年文姜打水的泉子叫”顏文薑汲水泉”。 (汲:從下往上打水)草廟是顏文姜成神後棲身的地方。

汲水泉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 那時, 鳳凰山前水源奇缺, 顏文姜婆婆心生一計要喝三十裡外石馬泉的甜水, 她怕顏文薑在路上休息, 又特意製作了兩隻尖底水桶, 惡毒的折磨顏文薑。 善良勤勞的女人從此踏上了辛酸的擔水路。 淚一路, 苦一路, 石馬泉水不分嚴寒酷暑, 倒映著這個女人堅貞的身影, 見證著這個女人感天動地的孝心。

文姜孝心終於感動了上天, 太白金星贈鞭後才又上演化出:顏文薑用身體堵泉眼, 不計前嫌救公婆和小姑的動人篇章, 顏文薑用身體堵住了泉水而坐化成神, 她為了泉水不傷百姓用鞭子一揮, 泉水順鞭而流才有了孝婦河, 顏文薑身體下面的泉水就成了博山的”靈泉“。

據說文薑為神後, 尚無廟宇棲身, 於是她選擇了石馬泉, 在泉邊草廟為神五百年。 也許在文薑的心中, 石馬泉同她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 是時代是惡毒的婆婆是石馬泉的甜水等種種的因素使她從人變為神, 她在泉邊成全了一種時代或者說是歷史賦予她的 重任。 後來她以神力幫助了唐朝李世民的大軍,

李世民承諾並為她在鳳凰山南麓修建了九間無梁大殿, 她才告別了石馬泉。

後來人們為了保護泉水, 便用巨型條石將井口砌為八角形, 在泉的北面修建了顏文薑祠。 為保水質的清涼甘冽, 還在泉南修建了一座高大的影壁牆, 這牆遮擋住了陽光, 冬天泉水就會結上一層厚厚的冰,為泉贏得了一個“琉璃池”的美名。夏天泉水則冰涼清澈沁人心脾。大殿旁有兩棵樹齡已近千年的柏樹,生機盎然。大殿在“文革”時期被毀的千瘡百孔,而大殿內未確定具體年代的一幅幅古代壁畫描繪著顏文薑故事。

博山區是中國孝文化的重要發源地,被譽為“華夏孝鄉”。博山孝文化歷史久遠,顏文薑“忍辱負重、孝敬公婆、捨身堵泉、坐化為神”的故事在博山及周邊地區代代相傳,婦孺皆知。宋神宗敕封顏文薑為“順德夫人”,元代又封其為“衛國夫人”。博山先民為紀念顏文薑,把她尊為“顏神”。“百善孝為先”希望文薑的精神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文薑公園廟門

迎門的石牛

文薑草廟

草廟內的四組塑像

廟內壁畫

碑記

部分歷史文字資料搜集於網路,感謝作者和編輯的付出!

冬天泉水就會結上一層厚厚的冰,為泉贏得了一個“琉璃池”的美名。夏天泉水則冰涼清澈沁人心脾。大殿旁有兩棵樹齡已近千年的柏樹,生機盎然。大殿在“文革”時期被毀的千瘡百孔,而大殿內未確定具體年代的一幅幅古代壁畫描繪著顏文薑故事。

博山區是中國孝文化的重要發源地,被譽為“華夏孝鄉”。博山孝文化歷史久遠,顏文薑“忍辱負重、孝敬公婆、捨身堵泉、坐化為神”的故事在博山及周邊地區代代相傳,婦孺皆知。宋神宗敕封顏文薑為“順德夫人”,元代又封其為“衛國夫人”。博山先民為紀念顏文薑,把她尊為“顏神”。“百善孝為先”希望文薑的精神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文薑公園廟門

迎門的石牛

文薑草廟

草廟內的四組塑像

廟內壁畫

碑記

部分歷史文字資料搜集於網路,感謝作者和編輯的付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