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最低的溫飽線

秋天來了, 天高氣爽。

四個季節裡面, 我最喜歡的還是秋天。 一到了秋天, 空氣舒爽, 人的心境也開闊, 心意一放出去, 就想往外跑。

回老家呆了三天, 第一天, 略顯新鮮, 第二第三天就明顯沉不住氣了。

老家, 適合短呆, 時間一長, 心裡就焦躁。

什麼原因?

心境和想法都變了。 農村, 不是事業的主場, 只是過去的記憶體。

農村安靜, 跟安靜同處的往往是缺少活力。

以前, 我嚮往的是回老家種地, 要是真回了老家, 種地根本不是第一要務, 而是修行。

孤獨, 寂寞, 人言。 處處需要忍。

山東人比較保守, 安土重遷。 但是故鄉真的重要嗎?上去五百年, 先輩還是從山西遷來的。 現在, 出去的人分散各地, 不是一樣過的很好嗎?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 我們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故鄉, 只是在一個地方住的時間稍微長了點而已。 時間長了就有了感情, 或者有了安全感。 而感情和安全感是不靠譜的。

樹挪死, 人挪活。 人終究是動物, 以動謀食。

我們現在的生活地, 其實就是下一代的故鄉。 選擇了北京就是北京, 選擇了上海就是上海。

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時代。 每個人都有選擇在某地生活的權利, 只需要養活自己即可。 慶倖的是, 去一個新地方, 養活自己並不是太難的事。

想了想, 人終其一生的核心還是工作和事業。 工作, 事業, 家庭, 是內心穩定的基礎。

相對來說, 中國沒有貴族, 沒有皇權階層, 也沒有印度似的種姓制度, 因為中國革了貴族的命, 過去大部分人都是在同一起跑線上的。

但是人又是追求階層的, 這是本能決定, 於是跑著跑著, 就又分化出了階層。

從農村到城市, 其實是第一道起跑線。 而從城市向更高階層躍進的第二道起跑線, 其實早已開始, 只是, 大多數人剛剛站在起跑線邊上而已, 甚至, 可能一輩子都在起跑線邊緣掙扎。

前段時間看了一個理論, 很有意思。 人為什麼停滯不前, 就是因為無法突破自己的心理舒適區, 或者在困難面前, 選擇了更容易的道路。

故鄉, 某種意義也是一種心理舒適區。 或者任何讓你產生安全感和依賴感的都是一種心理舒適區。

那麼, 人生豈不是沒有舒適可言了嗎?

生存問題都沒解決, 四處危機, 舒適都是自我催眠的。

其實, 父母願意呆在農村嗎?未必。 是因為農村, 有最低的溫飽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