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反正面子都沒了,還要什麼自行車?!

數天前的一則新聞:北京西直門公交站, 一位女性市民只因看到一年輕男子破壞共用單車, 對其進行了喝止, 就導致該男子惱羞成怒, 不顧同行女伴勸阻, 不顧附近數十米內就有執勤的民警, 居然對該女性連扇耳光。

▲共用單車目前在中國的舉步維艱, 證明我們的全民素質依然有待提高。

看完後, 我懵逼了……

這算怎麼回事兒?明明是一個受教育程度和道德完全達標的一個人, 明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錯的, 明明知道一錯再錯會產生怎樣的後果, 而且還是一個有正常工作的社會中堅力量, 但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

有人說, 共用單車不同於網約汽車, 由於客戶在使用期間背後沒有一雙監督的眼睛, 致使共用單車成了中國人文明程度的“試金石”。

然而, 在我看來,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 文明程度不夠, 我們可以通過建立法律法規、加強素質教育逐漸得到改善,

就像排隊坐地鐵一樣, 總會慢慢從無序變為有序。

▲雖然我們許多城市坐地鐵排隊已經得到了很多改善, 但我們依然希望有一天, 去掉了這些欄杆和協管後, 國人還能站得如此整齊。

但還有一個問題始終深藏在我們中國人的內心深處,

它早已成為一把生銹且無法開解的巨鎖, 無論是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 抑或耄耋之年的老者, 每當在這個問題上受到傷害, 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將禮儀、文明、秩序拋諸腦後, 連幼稚園孩子都知道的最基本的是非善惡都可以統統不顧, 只為能夠找回自己丟掉的——面子。

所以, 那個男子打人的原因只有一個:我的“面子”沒了。

▲沖發一怒為XX, 中國人自古就有的“優良傳統”, 惱起來就什麼都不顧了

“你算老幾?你就來教訓我?甭管我做的對不對, 輪得著你當著這麼多人面來呵斥嗎?面子掉一地, 太丟人了!我必須找回來啊!”我想這應該是那個打人者當時的心聲。 為了找回自己所謂的“面子”, 罔顧社會秩序、是非善惡, 一錯再錯。

其實他找回自己的面子了麼?答案很明顯, 不但沒有, 還讓全國人民都知道自己辦了件缺德加丟人的事情。 除此之外, 等待他的估計還有道歉、罰款, 甚至是拘留。

▲衝動的懲罰往往都會讓衝動付出代價

無獨有偶, 去年10月底, 我乘國際航班從石家莊飛往日本的名古屋, 在我們排隊出關的時候, 就有一位身穿白色外套的中年女性在邊檢處跑來跑去, 甚至過了邊檢還想從工作人員通道再去到外面, 被邊檢人員嚴厲勸了回去。

等在名古屋下了飛機, 這位婦女又在入關的地方開啟了“亂跑”模式, 先是沒填入境卡被退了回來, 填好後又直接插隊在綠色通道的最前面,而她身後此時還有一家子扶老攜幼的家庭正準備入關。

這樣一種情況下,人家向她提出“請排隊”的抗議是合理的,但這位婦女以“我剛才已經排過了,補個單子不用重排”為由,拒不讓開。爭執了幾句後,該婦女突然提高了嗓門,以整個邊檢大廳都能聽到的音量嚷道:“我不是不排隊,我剛才排過了。哦,你要是這麼說的話,硬說我插隊,那我今天就插了!怎樣把?!”說完,轉過身去抱起膀子昂著頭,仿佛一隻戰鬥勝利的雄雞,再不理身後那一家老小。

▲中文已經傳播到非洲了,到處都有中文提示。

▲但這種中文,還是越少越好,丟的可是全國人民的面子。

情節、發展、高潮,和剛才那個“共用單車男打人”的事件何其相似?先是辦了一件錯事,因為別人的指責,自感丟了“面子”。於是決定一錯到底,什麼都不管不顧了,定要通過自己認為“霸氣”的行為找回面子。

好在該婦女的行徑很快就得到了懲戒。要知道,這可是在極為講究社會秩序的日本。看到這位大姐如此“霸氣”,日本邊檢人員直接拒絕現在為她辦理入境,示意她回到另一邊的普通通道重新排隊。

可見,面子在我們相當一部分國人心中,分量是十分重的。我在寫這篇文章之前也問過幾位朋友:面子究竟是什麼?除了虛榮,還代表什麼?

幾乎所有朋友的回答都極其相似:面子事關一個的尊嚴。

如果真的上升到這個高度,那似乎能解釋得通了,如果我失掉面子,就等於失掉尊嚴的話,可能換誰都無法接受,尊嚴都沒了,自然要奮起反抗!

▲面子,是虛榮,也是炸彈,虛榮,累的是自己,炸彈,傷的是別人,毀的是自己。

但真就如我朋友們所說,面子=尊嚴麼?

百度一下就知道了(雖然度娘並不那麼準確,但這種老詞兒的解釋還是可信的),一句話來解釋的話,尊嚴就是一個人的權利和人格被尊重,是法律上做人的資格,自然人所理應平等得到的最基礎權利,任何人都不能拿你當牲口或寵物,隨意辱駡、毆打或虐待。

但面子這個詞就複雜了,據說當當網上關於“面子”的書籍就超過了1000冊。被許多人奉為經典的當屬2004年臺灣黃光國所出版的《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力遊戲》這本書。黃光國先生認為,面子如今已經成為了中國人日常生活、交際的基本概念之一。他這本書中最重要的課題就是:面子應該留多少?什麼樣的面子值得維護?什麼樣的面子又該捨棄?

所以,面子這個東西所涵蓋的,也不見得都是好的。它可能包括了尊嚴,或者尊嚴通俗得講就是面子,但面子可不完全等於尊嚴。

打個比方,我手下的上班的小夥兒想漲工資,但不敢跟老總說,我說我帶你去說,我誇誇你,給你打包票,一個月漲個500還是沒問題的。結果老總根本沒鳥我,就是不給漲,還當面指出了我手下的諸多不足。這種情況下,我算不算面子碎了一地呢?但我不會覺得我尊嚴沒了,畢竟老總沒有批評我啊。

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失掉面子卻沒失掉尊嚴的事情貌似也不少:

男女朋友,聚餐時女孩當著一桌朋友的面給男孩臉色看,耍任性,男孩自感面子沒了。

夫妻雙方,老公當著外人的面說老婆在家邋遢,不修邊幅,老婆自感面子沒了。

兩個鄰居聊天,老王說我兒子最聽話了,上學成績也好,從不惹事生非。老李聽完說:我昨天見你兒子因為爭女朋友和人家在巷子口打架了,才3年級啊。老王……

是不是類似的事情很多啊?所以說面子包含尊嚴,卻不等於尊嚴。

但可惜的是,很多國人並不這樣認為,或者說不願這樣認為,最集中的表現就是“我知道我說的是錯的,我做的不好,可你作為一個毫不相干的外人,就不能當面指責我,否則我就是沒有面子。”

有意思吧?這就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神邏輯”。

我拿文章前面那兩個故事問了身在美國的表弟,歐美人如果在做這種事的時候遭到了不相干陌生人的阻攔會怎樣?表弟回答的很直接:美國人一般會選擇直接報警而不是出面阻攔。但即便是在白天人多的地方,來不及報警,一旦有人喝止了,做錯事的人基本上都會選擇立刻離開,頂多嘴裡嘟囔幾句。至於轉身回來報復制止他的人,歐美人幾乎不會這麼做,除非他本身就是個流氓。

同樣作為東方人,日本和韓國人則更加講究社會秩序,如果在做類似的事,身旁一旦有人阻攔,做錯事的甚至會當場低頭鞠躬道歉。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人忘記了鞠躬這個代表道歉的標誌性動作,至少我本人從來也沒用過。

這種情況,我們國內幾乎是不可能看到的,即便是十來歲的孩子做錯事被發現了,也很少會當場認錯,而是能跑就跑。

也只有中國人,愛面子,卻分不清面子和尊嚴。我們絕大部分人有自知、識良莠、分善惡,卻在偶爾做一些不光彩的事情時,不願面對他人的指責,甚至不惜踐踏社會秩序、傷害他人身心,以達到找回自己面子的目的。

如果我們都把面子這樣拿來用,那我寧可中國人從此都別再要面子了。就像郭德綱相聲裡說的:“我丟過的人比你見過的人都多……”真能做到這樣,還能坦然說出來,至少說明我們都還是心胸坦蕩的實誠人。

▲丟掉面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當我們丟掉面子時,連最起碼的捂臉遮羞都忘了

最後,拿黃教授書中的內容來做結語吧:

面子是什麼?

面子不是衣冠楚楚,而是與朋友相見時的燦爛微笑;

面子不是口舌之爭,而是與對手相逢時的全力一搏;

面子不是甜言蜜語,而是夫妻之間的相敬如賓;

面子不是呼風喚雨腰纏萬貫,而是你們給予了我最熱烈的掌聲和最開懷的笑。

如果讓我再加一句,我會說:面子不是做錯事時陌生人的容忍,而是你從一開始就不要這麼做。

填好後又直接插隊在綠色通道的最前面,而她身後此時還有一家子扶老攜幼的家庭正準備入關。

這樣一種情況下,人家向她提出“請排隊”的抗議是合理的,但這位婦女以“我剛才已經排過了,補個單子不用重排”為由,拒不讓開。爭執了幾句後,該婦女突然提高了嗓門,以整個邊檢大廳都能聽到的音量嚷道:“我不是不排隊,我剛才排過了。哦,你要是這麼說的話,硬說我插隊,那我今天就插了!怎樣把?!”說完,轉過身去抱起膀子昂著頭,仿佛一隻戰鬥勝利的雄雞,再不理身後那一家老小。

▲中文已經傳播到非洲了,到處都有中文提示。

▲但這種中文,還是越少越好,丟的可是全國人民的面子。

情節、發展、高潮,和剛才那個“共用單車男打人”的事件何其相似?先是辦了一件錯事,因為別人的指責,自感丟了“面子”。於是決定一錯到底,什麼都不管不顧了,定要通過自己認為“霸氣”的行為找回面子。

好在該婦女的行徑很快就得到了懲戒。要知道,這可是在極為講究社會秩序的日本。看到這位大姐如此“霸氣”,日本邊檢人員直接拒絕現在為她辦理入境,示意她回到另一邊的普通通道重新排隊。

可見,面子在我們相當一部分國人心中,分量是十分重的。我在寫這篇文章之前也問過幾位朋友:面子究竟是什麼?除了虛榮,還代表什麼?

幾乎所有朋友的回答都極其相似:面子事關一個的尊嚴。

如果真的上升到這個高度,那似乎能解釋得通了,如果我失掉面子,就等於失掉尊嚴的話,可能換誰都無法接受,尊嚴都沒了,自然要奮起反抗!

▲面子,是虛榮,也是炸彈,虛榮,累的是自己,炸彈,傷的是別人,毀的是自己。

但真就如我朋友們所說,面子=尊嚴麼?

百度一下就知道了(雖然度娘並不那麼準確,但這種老詞兒的解釋還是可信的),一句話來解釋的話,尊嚴就是一個人的權利和人格被尊重,是法律上做人的資格,自然人所理應平等得到的最基礎權利,任何人都不能拿你當牲口或寵物,隨意辱駡、毆打或虐待。

但面子這個詞就複雜了,據說當當網上關於“面子”的書籍就超過了1000冊。被許多人奉為經典的當屬2004年臺灣黃光國所出版的《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力遊戲》這本書。黃光國先生認為,面子如今已經成為了中國人日常生活、交際的基本概念之一。他這本書中最重要的課題就是:面子應該留多少?什麼樣的面子值得維護?什麼樣的面子又該捨棄?

所以,面子這個東西所涵蓋的,也不見得都是好的。它可能包括了尊嚴,或者尊嚴通俗得講就是面子,但面子可不完全等於尊嚴。

打個比方,我手下的上班的小夥兒想漲工資,但不敢跟老總說,我說我帶你去說,我誇誇你,給你打包票,一個月漲個500還是沒問題的。結果老總根本沒鳥我,就是不給漲,還當面指出了我手下的諸多不足。這種情況下,我算不算面子碎了一地呢?但我不會覺得我尊嚴沒了,畢竟老總沒有批評我啊。

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失掉面子卻沒失掉尊嚴的事情貌似也不少:

男女朋友,聚餐時女孩當著一桌朋友的面給男孩臉色看,耍任性,男孩自感面子沒了。

夫妻雙方,老公當著外人的面說老婆在家邋遢,不修邊幅,老婆自感面子沒了。

兩個鄰居聊天,老王說我兒子最聽話了,上學成績也好,從不惹事生非。老李聽完說:我昨天見你兒子因為爭女朋友和人家在巷子口打架了,才3年級啊。老王……

是不是類似的事情很多啊?所以說面子包含尊嚴,卻不等於尊嚴。

但可惜的是,很多國人並不這樣認為,或者說不願這樣認為,最集中的表現就是“我知道我說的是錯的,我做的不好,可你作為一個毫不相干的外人,就不能當面指責我,否則我就是沒有面子。”

有意思吧?這就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神邏輯”。

我拿文章前面那兩個故事問了身在美國的表弟,歐美人如果在做這種事的時候遭到了不相干陌生人的阻攔會怎樣?表弟回答的很直接:美國人一般會選擇直接報警而不是出面阻攔。但即便是在白天人多的地方,來不及報警,一旦有人喝止了,做錯事的人基本上都會選擇立刻離開,頂多嘴裡嘟囔幾句。至於轉身回來報復制止他的人,歐美人幾乎不會這麼做,除非他本身就是個流氓。

同樣作為東方人,日本和韓國人則更加講究社會秩序,如果在做類似的事,身旁一旦有人阻攔,做錯事的甚至會當場低頭鞠躬道歉。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人忘記了鞠躬這個代表道歉的標誌性動作,至少我本人從來也沒用過。

這種情況,我們國內幾乎是不可能看到的,即便是十來歲的孩子做錯事被發現了,也很少會當場認錯,而是能跑就跑。

也只有中國人,愛面子,卻分不清面子和尊嚴。我們絕大部分人有自知、識良莠、分善惡,卻在偶爾做一些不光彩的事情時,不願面對他人的指責,甚至不惜踐踏社會秩序、傷害他人身心,以達到找回自己面子的目的。

如果我們都把面子這樣拿來用,那我寧可中國人從此都別再要面子了。就像郭德綱相聲裡說的:“我丟過的人比你見過的人都多……”真能做到這樣,還能坦然說出來,至少說明我們都還是心胸坦蕩的實誠人。

▲丟掉面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當我們丟掉面子時,連最起碼的捂臉遮羞都忘了

最後,拿黃教授書中的內容來做結語吧:

面子是什麼?

面子不是衣冠楚楚,而是與朋友相見時的燦爛微笑;

面子不是口舌之爭,而是與對手相逢時的全力一搏;

面子不是甜言蜜語,而是夫妻之間的相敬如賓;

面子不是呼風喚雨腰纏萬貫,而是你們給予了我最熱烈的掌聲和最開懷的笑。

如果讓我再加一句,我會說:面子不是做錯事時陌生人的容忍,而是你從一開始就不要這麼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