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期權成廢紙,百度外賣員工杯具了?

企業被收購之後, 往往面臨著裁員、調崗等諸多問題。 如今百度外賣已成名門棄子, 它的員工又將如何呢?

外賣市場, 是一個不亞于電商的巨大市場。

中國有13億人口, 7億城鎮人口, 中國人每天正式就餐兩次加一次夜宵的話, 那就21億次。

按國外的外賣滲透率來看, 外賣占1/20, 那就是1億左右。 每天1億次點單量, 這是一個龐大的、令人垂涎的蛋糕!

在經歷過燒錢補貼和野蠻增長後, 外賣市場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如今平衡終被打破。

8月24日, 餓了麼創始人兼CEO張旭豪宣佈, 餓了麼正式收購百度外賣。 此次收購共花費8億美元:百度外賣售價5億美元, 百度流量入口3億美元。

此次收購, 無論是對於百度還是餓了麼來說, 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百度擺脫了不斷虧損的百度外賣, 專注於AI, 餓了麼通過此次收購, 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 可與美團一爭高低。

但是收購之後還會面臨很多後續問題,

比如員工的安置問題。 很多企業被收購之後都會面臨大量的裁員, 百度外賣的員工又將受到什麼待遇呢?

有媒體報導在宣佈合併之後不到一周時間, 餓了麼CEO張旭豪便馬不停蹄地對後者管理層展開“摸底”調查, 並對員工安置問題給出處理方案。

據《財經》雜誌報導, 經歷了8月28日至30日連續三天摸底之後, 8月30日, 下午三點, 餓了麼緊急召集百度外賣核心員工, 餓了麼HR和百度外賣高層逐個和核心員工談話, 其中包括員工安置問題。

百度外賣員工安置結果為:

第一, 百度外賣期權全部作廢;

第二, 給予核心員工一定獎勵金, 獎金在 12 個月內分兩筆發放;

第三, 未來會重新談餓了麼的期權, 數量根據餓了麼標準來定;第四, 人員所有待遇維持不變。

報導稱, 上述提及的“核心員工”人數在300人以上, 數量較24日張旭豪與百度外賣員工首次見面會的人數略有增加。

此外, 財經雜誌還報導稱, 一位元百度外賣人士表示, 從核心員工的角度來看, 雖然獎勵金數額低於期權, 但大家是可以接受的。

不過, 非核心且擁有期權的員工, 恐怕只能面臨“期權成廢紙”且無任何補償的命運。

據悉, 將有600人左右無法拿到補償。 不過, 這一切還取決於餓了麼未來所能給予的期權數量。

其實, 早在被交易前, 百度外賣一批高管陸續選擇了離開, 這其中包括了百度外賣管道代理的副總裁陳錦暉、百度外賣物流負責人朱勇。

在他之前, 離職的還有百度外賣早期產品負責人王莆中、副總裁王耀弘、副總裁宋黎明, 隨後, 百度外賣產品總監劉燦出走美團點評。

百度外賣於2014年5月上線, 2015年7月從百度分拆發展, 專注于中高端白領員工及住宅市場。

2015年7月, 百度獲得2.5億美元A++輪融資, 2016年7月, 百度外賣宣佈完成B輪融資, 消息稱總金額達3至5億美元,

此後百度外賣首次大力度降低補貼, 並宣佈在去年11月左右於北京地區實現盈利。

今年年初, 百度外賣獲得B+輪融資, 但據知情人士稱“融資金額不大, 所以沒有對外披露”。

今年3月, 百度外賣的主體公司北京小度資訊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了一次註冊資本變更, 從變更前的5.38億美元到如今的7.5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7月完成B輪融資後,百度外賣估值達20億美元。然而如今以5億美元打包3億美元流量出售,令許多人唏噓不已。

在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的細節流出後,很多人感慨,百度外賣“賤賣”了。

“其實也並非全然如此。”一位接近百度的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O2O畢竟是高投入行業,補貼大了占比就高,補貼低了占比就低,沒有穩定的用戶黏性。並且這些離百度目前的主營業務較遠,百度沒有必要在諸如電影票、外賣這樣極為細分的領域混戰了。”

或許,對於百度來說,涉足外賣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百度一下,你就得到”的策略很好,但這樣的事情沒有必要去親力親為,從估值20億美元到5億美元賤賣,百度也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了代價。

本文由IT時代網整合自財經、21世紀經濟報導、育良知等

從變更前的5.38億美元到如今的7.5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7月完成B輪融資後,百度外賣估值達20億美元。然而如今以5億美元打包3億美元流量出售,令許多人唏噓不已。

在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的細節流出後,很多人感慨,百度外賣“賤賣”了。

“其實也並非全然如此。”一位接近百度的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O2O畢竟是高投入行業,補貼大了占比就高,補貼低了占比就低,沒有穩定的用戶黏性。並且這些離百度目前的主營業務較遠,百度沒有必要在諸如電影票、外賣這樣極為細分的領域混戰了。”

或許,對於百度來說,涉足外賣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百度一下,你就得到”的策略很好,但這樣的事情沒有必要去親力親為,從估值20億美元到5億美元賤賣,百度也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了代價。

本文由IT時代網整合自財經、21世紀經濟報導、育良知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