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外賣版“速度與激情”火爆新業態,讓“每2.5天傷亡1名送餐員”不再上演?

對很多小夥伴來說, “最熟悉的陌生人”是誰?

答案肯定有很多種, 但他倆, 一定是出鏡率最高的——

快遞小哥和外賣騎手。

的確, 移動互聯網的興起,

催生出了一系列新業態, 外賣這一方便快捷的就餐方式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當下, 得以“走紅”並不意外。

但外賣火了的同時, 隨之而來的食品安全、環境安全、人身安全等問題也越來越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和焦點。 近日, 一則有關外賣送餐的資料顯示, 2017年上半年上海市送餐外賣行業發生傷亡交通事故共76起, 平均2.5天約1名送餐員傷亡。

其實類似的情況各地都有, 區別僅僅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 在一些人仍舊認為外賣送餐是個高薪職業的同時, 背後的風險也愈發凸顯出來。 今天, 長安君(微信ID:changan-j)就跟小夥伴們聊聊這群“與時間賽跑”的人——

安全:真的可有可無?

除了上海, 北京路口的“速度與激情”也在不斷上演。

有媒體曾在北京某十字路口統計, 15分鐘之內就有7名外賣騎手違反交通法規, 或是超速行駛, 或是佔用機動車道, 或是闖紅燈, 更有甚者竟然直接在機動車道上逆行起來。 一時間, 外賣騎手不僅成為“與時間賽跑的人”, 更成了“橫衝直撞, 不管不顧”的交通違法代名詞。

連續高發的事故折射出外賣騎手的艱辛, 而讓他們甘冒生命危險也要分秒必爭的源動力之一則是“激勵機制”。

一方面外賣騎手的收入直接同“送單量”掛鉤, “多勞多得”的激勵之下, 他們自然要竭盡全力地完成盡可能多的訂單。

另一方面, 幾乎每一個外賣平臺都對騎手們有著嚴格的評價機制, “好評率”成為他們頭頂的緊箍咒, 一旦被差評, 既會被扣錢更可能會被降低派單量, 而“準時准點”幾乎成為顧客評價外賣騎手的唯一標準。

如此一來, 分秒必爭就成了唯一選擇, 在錢袋子和飯碗的雙重壓力之下, 所謂安全可能真的退居其次, 成了可有可無的選項。

作為消費者,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外賣帶來的便捷,

他們依然默默無聞地將準時送達當做了第一標準。 這個互聯網+的業態已經讓我們能夠足不出戶地享受生活, 在你我盡情享受外賣紅利時, 外賣騎手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辛勞付出給這份美好平添悲涼。

有資料顯示, 截至2016年6月, 我國外賣用戶已達1.5億, 外賣滲透率達到21.1, 年交易額達2000億。

難怪有人戲言, 外賣騎手流淌了多少汗, 這個行業的發展就有多紅火。 在用戶至上的時代, 用戶體驗就意味著市場份額, 因此, 也就不難理解平臺對外賣騎手近乎苛刻的評價機制。 儘管我們不能認同“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的原罪邏輯, 但是這個龐大的市場發展到今天, 所暴露的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安全, 不是可有可無, 而是我們享受方便的同時,

萬萬不可丟棄的財富。

隱憂:真的無動於衷?

8月5日, 《外賣配送服務規範》在北京發佈。 該《規範》由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分會聯合外賣配送平臺共同起草, 將于明天正式實施。

這份行業規範關注的焦點問題就是“隱憂”和“安全”。 一方面要求配送機構具備企業法人資質, 另一方面也對外賣騎手提出“不應進入消費者家中”等具體要求, 可以說起到了一定的規範作用。

這就要求企業承擔社會責任, 用更加科學的機制為騎手們的工作加強保障。

平臺重視用戶體驗毋庸置疑, 但以犧牲員工安全為代價的考核機制必然不能長久。 一方面, 平臺應當綜合送餐距離、送餐頻率、送餐路況等多方要素, 建立動態平衡的考核機制和員工申訴機制, 別再讓一刀切的“晚點扣錢”“投訴扣錢”成為騎手們不得不拋卻安全的緊箍咒。

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對員工的逆向保障,既然能夠將用戶體驗作為騎手們的評價機制,那麼能不能把安全作為送餐員業績考核的指標?

此外更應當推廣意外保險機制,無論是有保底工資的固定員工還是送幾單就掙幾單錢的臨時員工,平臺都應該給他們一份意外保險,儘管這份保險無法消除危險,但起碼是份保障。

面對新生事物,發展必然會帶來陣痛,但對“隱憂”的忽視,甚至“無動於衷”,並非發展的捷徑,這樣做的後果只能是將新生事物推向死胡同。因此,無論是平臺還是外賣騎手,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監管方,都應用坦誠的心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促進行業發展的同時,我們每個人也能從中收穫滿滿紅利。

溫暖:真的一無是處?

儘管外賣騎手居高不下的交通違法率讓人頭疼,但他們帶來的正能量也是實實在在的。

除了風雨無阻的、準時准點的送達,更有那麼多外賣騎手在送餐路上見義勇為,他們之中拾金不昧的有之,勇救嬰兒的有之,勇鬥歹徒的有之,捨己救人的更有之。這個群體的確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他們在給我們送上便利的同時,更懷揣著助人之心,或古道熱腸,或默默無聞,為我們詮釋著人性的善良和社會的正氣!

當用戶評價成為影響騎手們收入的關鍵因素時,理解與尊重更應成為雙方的常態。理解與尊重不是降低服務品質的理由,我們不能允許以理解為名的道德綁架,服務者獲得理解的前提是竭盡全力的提供優質服務而絕非站在“我已經很辛苦”的道德高地上的強人所難。

但同時也應看到,無論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凜凜,準時送達是騎手們的常態。當他們奔波於車流中爭分奪秒地將美食送到我們手中時,“理解”就應成為共識。尤其是在用戶惡意差評甚至毆打外賣騎手也有報導時,體諒更應成為雙方互動的常態。

這更要發揮法治的力量,讓規則不再缺位元。事實上,無論是外賣騎手存在的問題,還是顧客乃至平臺的種種不足,都離不開法治的力量。當外賣騎手為了送單而不顧交通規則時,當平臺為了擴張而忽視員工權利時,當顧客因為服務揮拳相向時,這既是對規則的破壞更是對法律的挑戰。

溫暖呼喚法治,法治更能帶來溫暖。大資料時代,多方配合之下,對外賣配送引發的交通違法案事件展開治理,既強化處罰教育,更注重宣傳引導,效果自然凸顯——青海西寧交警試點過讓交通違法的外賣騎手以半小時交通法規學習或協助交警執勤的方式替代罰款的做法,這一“體驗式”做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同時,要真正樹立起規則意識。法律是行為的底線,規則尤需被尊重。任何人都必須遵規守紀,只有切實尊重規則,繃緊法律意識,不僅能減少對別人的傷害,對自己也是一種保護。

願外賣騎手能“穩”一點,再“穩”一點,願創新發展能“快”一些,再“快”一些!

別再讓一刀切的“晚點扣錢”“投訴扣錢”成為騎手們不得不拋卻安全的緊箍咒。

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對員工的逆向保障,既然能夠將用戶體驗作為騎手們的評價機制,那麼能不能把安全作為送餐員業績考核的指標?

此外更應當推廣意外保險機制,無論是有保底工資的固定員工還是送幾單就掙幾單錢的臨時員工,平臺都應該給他們一份意外保險,儘管這份保險無法消除危險,但起碼是份保障。

面對新生事物,發展必然會帶來陣痛,但對“隱憂”的忽視,甚至“無動於衷”,並非發展的捷徑,這樣做的後果只能是將新生事物推向死胡同。因此,無論是平臺還是外賣騎手,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監管方,都應用坦誠的心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促進行業發展的同時,我們每個人也能從中收穫滿滿紅利。

溫暖:真的一無是處?

儘管外賣騎手居高不下的交通違法率讓人頭疼,但他們帶來的正能量也是實實在在的。

除了風雨無阻的、準時准點的送達,更有那麼多外賣騎手在送餐路上見義勇為,他們之中拾金不昧的有之,勇救嬰兒的有之,勇鬥歹徒的有之,捨己救人的更有之。這個群體的確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他們在給我們送上便利的同時,更懷揣著助人之心,或古道熱腸,或默默無聞,為我們詮釋著人性的善良和社會的正氣!

當用戶評價成為影響騎手們收入的關鍵因素時,理解與尊重更應成為雙方的常態。理解與尊重不是降低服務品質的理由,我們不能允許以理解為名的道德綁架,服務者獲得理解的前提是竭盡全力的提供優質服務而絕非站在“我已經很辛苦”的道德高地上的強人所難。

但同時也應看到,無論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凜凜,準時送達是騎手們的常態。當他們奔波於車流中爭分奪秒地將美食送到我們手中時,“理解”就應成為共識。尤其是在用戶惡意差評甚至毆打外賣騎手也有報導時,體諒更應成為雙方互動的常態。

這更要發揮法治的力量,讓規則不再缺位元。事實上,無論是外賣騎手存在的問題,還是顧客乃至平臺的種種不足,都離不開法治的力量。當外賣騎手為了送單而不顧交通規則時,當平臺為了擴張而忽視員工權利時,當顧客因為服務揮拳相向時,這既是對規則的破壞更是對法律的挑戰。

溫暖呼喚法治,法治更能帶來溫暖。大資料時代,多方配合之下,對外賣配送引發的交通違法案事件展開治理,既強化處罰教育,更注重宣傳引導,效果自然凸顯——青海西寧交警試點過讓交通違法的外賣騎手以半小時交通法規學習或協助交警執勤的方式替代罰款的做法,這一“體驗式”做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同時,要真正樹立起規則意識。法律是行為的底線,規則尤需被尊重。任何人都必須遵規守紀,只有切實尊重規則,繃緊法律意識,不僅能減少對別人的傷害,對自己也是一種保護。

願外賣騎手能“穩”一點,再“穩”一點,願創新發展能“快”一些,再“快”一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