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荒山披綠 農民增收

貴州中藥材主打“健康牌”

中藥材以其生態綠色的品質成為用藥首選。 作為全國中藥材四大產地之一的貴州道地藥材品質更顯獨特。

林區廣布、欠發達、石山多, 每一項背後都是貧困發生率最高的聚集地, 然而, 正是這些看似惡劣的因素為中藥材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圍繞發展壯大產業帶動更多農戶增收的思路, 貴州正邁向中藥材強省, 以苗藥為主的黔藥品牌逐漸提升。 2016年, 貴州省中藥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在中藥材種植、種子種苗育苗繁育、規範化基地建設、地理標誌保護、市場物流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

全省152.09萬農村人口參與種植, 其中貧困人口43.84萬人, 種植區農戶藥材種植人均收入3378.02元……貴州, 正在用藥材產業發展來增加農民票子, 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環境改善 村寨變美

貴州因山而特也因山而貧,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石漠化形勢嚴峻, 有專家將之稱為“地球癌症”, 作為全國滇桂黔石漠化連片特困地區覆蓋最廣的省份, 貴州有40多個縣均在其列。 “亂石旮旯地, 牛都進不去。 春耕一大坡, 秋收幾小籮”, 這是石漠化山區農民殘酷的生產生活條件的真實寫照。

2020年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 扭轉石漠化發展趨勢, 實現人口、經濟、生態協調發展是關鍵。

如何破局?幾經調研, 貴州將目光瞄準最適宜山區種植、種植技術易掌握、市場前景好、富民效益高的中藥材產業,

將其作為全省“五張”名片之一來打造。 因地制宜探索中藥材種植與生態建設、石漠化治理相結合的扶貧開發之路。

走進興義市則戎鄉冷洞村, 目之所及是一片蔥綠, 曾經裸露的岩石上爬滿了金銀花, 香味伴隨著微風縈繞鼻端, 經久不散。 村莊裡房屋裝點一新, 廣場上黃髮垂髫怡然自樂。 “今年金銀花長勢不錯, 價格也還可以, 比種莊稼要划算得多。 而且這些樹還改善了我們的生態環境, 這要種植莊稼的話, 這些石旮旯哪有什麼東西長得出來哦!”冷洞村花地坪組組長冷叔兵對種植金銀花大加讚賞。

冷洞村曾經是國家一類貧困村, 山多地少, 石漠化嚴重,

水資源短缺。 過去的10多年裡, 一位叫朱昌國的村支書帶領村民堅守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 並成功運用“滴灌”技術, 讓已經石漠化的山崖, 開滿了金銀花, 炸石造地、開山築路、種金銀花、辦加工廠, 冷洞村人成功地進行了生態修復, 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無獨有偶, 地處北盤江南岸河谷地帶的銀洞灣村, 耕地零星破碎, 岩石廣布, 水源奇缺, 95%的面積為石旮旯, 惡劣環境、土地貧瘠。 如今, 頂壇片區花椒種植面積已達6萬畝, 年產花椒1700餘噸, 並輻射帶動周邊石漠化較為嚴重的鄉鎮種植花椒4萬畝, 銀洞灣村就是核心區。

走進銀洞灣村, 只見公路兩旁長著茂密的花椒林, 花椒樹林掩映中, 一棟棟小樓房錯落有致, 村民們有的買了摩托車,

有的買了轎車和客車, 置辦了洗衣機、電冰箱、電腦等家用電器, 生活正邁向小康。

近年來, 貴州把中藥材產業發展生態治理與扶貧開發相結合, 不斷加大投入力度, 積極創新發展模式, 因地制宜分區佈局, 並結合扶貧攻堅連片推進, 培育中藥材生產重點縣, 打造幾萬畝、十幾萬畝較集中的連片規範化種植基地, 促進中藥材“上規模”、“提品質”, 實現了生產增效、農民增收。

在發展過程中, 通過採取“林-藥套種”、“果-藥套種”、“退耕還林地林藥間套”、“高杆間作低杆”及“荒山荒地仿野生種植”等種植模式, 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 同時, 將中藥材種植基地與生態保護、鄉村旅遊、休閒養生等產業發展有機結合, 有效推動了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產業崛起 藥農增收

中藥材種植給力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 促進農戶增收致富, 已成為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產業, 促進了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阿哥脫貧想發財, 妹妹我勸你種藥材;如今藥材有市場, 減貧摘帽致富快。 ”在岑鞏縣, 一曲山歌道出了藥農們的看好心態。

“去年我種植中藥材鉤藤60畝, 創收20萬元, 比種植什麼都強。 ”已有多年種植經驗的岑鞏縣凱本鎮龍塘河村白明軍說起中藥材種植產業連連豎起大拇指, 他說:“中藥材種植‘’短、平、快‘還是懶人莊稼, 平日裡該照管的時候你照管了, 收穫等時候總能讓人意外。 ”

在岑鞏縣凱本鎮如何白明軍一樣深感種植中藥材帶來喜悅和希望的村民不在少數。 在有關政策的指導下, 村民們抱團成立了岑鞏縣金苗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運行,合作社為藥農提供技術、提供服務、統一管理、統一銷售,保證了苗木品質,並與藥農簽訂回收訂單,讓藥農吃下“定心丸”。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凱本鎮已培育鉤藤苗圃400畝,種植鉤滕600餘畝,通過開展技術培訓和種植管理,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中藥材鉤藤苗木產業鏈,實現產值1200萬元,惠及2個村210余農戶。

凱本鎮只是貴州眾多中藥材種植區的一個縮影,過去幾年,貴州著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村民、大戶等發展種植,2016年,全省中藥材種植規模持續穩步增長,全省中藥材總面積達到599.45萬畝。

面積穩步提升,貴州開始在創新機制和帶動無勞力貧困人口增收上下功夫。

去年,貴州以“三變”改革統攬全省農業農村各項改革,全速推動該改革模式試點普及。居住在深山區種植中藥材的群眾們,借助“三變”改革春風,紛紛成為了企業或合作社的股東。

在盤州市普古鄉坪壩村,能人大戶孔令紅帶頭成立了貴州省盤縣普古坪壩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林下套種中藥材。合作社以“三變”改革為前提,採取“公司+科研院所+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方式,達到群眾增收、脫貧致富的效果。貧困戶肖大敏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她說:“我家有8畝多土地入股到合作社種植中藥材,每畝保底分紅500元,年底還要進行二次效益分紅,加上我和妻子在合作社務工,每人每天50元的工資,一年下來我們家的收入也有4萬元,今年能脫貧了。”

據合作社理事長孔令紅介紹,村民們或是以土地入股。或是以資金入股,入股率達到100%。每個老百姓在裡面打工,每個月能掙1500元到1800元工資,年底每一戶貧困戶還能得到3至4萬元的收入。僅2016年,合作社支付老百姓的土地流轉費及務工費就有120萬左右。如今,合作社已種植中藥材共計2800餘畝,累計完成總投資1800萬元,為群眾創造務工13000多人次,達到了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在貴州,中藥材產業與“三變”改革結合,以股權為紐帶把各種資源要素整合,推進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壯大了中藥材產業,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此外,中藥材園區也成為了帶動農戶增收的新引擎。截至2016年底,全省25個中藥材產業重點園區已吸引235家企業入駐,組建合作社354個,從業農民30.02萬人。據介紹,目前已完成投資89.68億元,產值達到131.77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18.84億元。

產業鏈完善 黔藥出山

“以前種植藥材主要是零星種植,缺乏專業市場,藥材品種多而雜,道地藥材在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生產方面還存在不足。黔藥出山品牌打造、品質提升、品種選取,完善產業鏈條是關鍵。”作為省扶貧辦分管中藥材產業的負責人,省扶貧辦副主任楊小翔這樣介紹。

近年來,貴州根據黔藥走出去的戰略選擇,不斷加快中藥材專業化物流基地及電商平臺、季節性產地市場及藥材倉儲的建設,引進、鼓勵龍頭企業在貧困地區建立藥材標準化基地;建立專業交易市場,扶持加工藥業企業,推動藥企之間兼併與重組。同時,引導企業與基地合作,實現原材料直供。

截至2016年底,全省已建成龍裡宏基中藥材電商產業園、銅仁碧江武陵山現代物流園、中國貴州

村民們抱團成立了岑鞏縣金苗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運行,合作社為藥農提供技術、提供服務、統一管理、統一銷售,保證了苗木品質,並與藥農簽訂回收訂單,讓藥農吃下“定心丸”。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凱本鎮已培育鉤藤苗圃400畝,種植鉤滕600餘畝,通過開展技術培訓和種植管理,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中藥材鉤藤苗木產業鏈,實現產值1200萬元,惠及2個村210余農戶。

凱本鎮只是貴州眾多中藥材種植區的一個縮影,過去幾年,貴州著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村民、大戶等發展種植,2016年,全省中藥材種植規模持續穩步增長,全省中藥材總面積達到599.45萬畝。

面積穩步提升,貴州開始在創新機制和帶動無勞力貧困人口增收上下功夫。

去年,貴州以“三變”改革統攬全省農業農村各項改革,全速推動該改革模式試點普及。居住在深山區種植中藥材的群眾們,借助“三變”改革春風,紛紛成為了企業或合作社的股東。

在盤州市普古鄉坪壩村,能人大戶孔令紅帶頭成立了貴州省盤縣普古坪壩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林下套種中藥材。合作社以“三變”改革為前提,採取“公司+科研院所+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方式,達到群眾增收、脫貧致富的效果。貧困戶肖大敏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她說:“我家有8畝多土地入股到合作社種植中藥材,每畝保底分紅500元,年底還要進行二次效益分紅,加上我和妻子在合作社務工,每人每天50元的工資,一年下來我們家的收入也有4萬元,今年能脫貧了。”

據合作社理事長孔令紅介紹,村民們或是以土地入股。或是以資金入股,入股率達到100%。每個老百姓在裡面打工,每個月能掙1500元到1800元工資,年底每一戶貧困戶還能得到3至4萬元的收入。僅2016年,合作社支付老百姓的土地流轉費及務工費就有120萬左右。如今,合作社已種植中藥材共計2800餘畝,累計完成總投資1800萬元,為群眾創造務工13000多人次,達到了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在貴州,中藥材產業與“三變”改革結合,以股權為紐帶把各種資源要素整合,推進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壯大了中藥材產業,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此外,中藥材園區也成為了帶動農戶增收的新引擎。截至2016年底,全省25個中藥材產業重點園區已吸引235家企業入駐,組建合作社354個,從業農民30.02萬人。據介紹,目前已完成投資89.68億元,產值達到131.77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18.84億元。

產業鏈完善 黔藥出山

“以前種植藥材主要是零星種植,缺乏專業市場,藥材品種多而雜,道地藥材在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生產方面還存在不足。黔藥出山品牌打造、品質提升、品種選取,完善產業鏈條是關鍵。”作為省扶貧辦分管中藥材產業的負責人,省扶貧辦副主任楊小翔這樣介紹。

近年來,貴州根據黔藥走出去的戰略選擇,不斷加快中藥材專業化物流基地及電商平臺、季節性產地市場及藥材倉儲的建設,引進、鼓勵龍頭企業在貧困地區建立藥材標準化基地;建立專業交易市場,扶持加工藥業企業,推動藥企之間兼併與重組。同時,引導企業與基地合作,實現原材料直供。

截至2016年底,全省已建成龍裡宏基中藥材電商產業園、銅仁碧江武陵山現代物流園、中國貴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