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永安市推動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側記

燕西街道吉山村的秀麗景色

上坪鄉上坪村休閒農業之一:馬鞭草花開正豔

清水畬族鄉田園風光

●三明日報記者 彭 峰 永安記者站 魏興谷 文/圖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 一部分農民不願被田地束縛, 選擇進城務工、創業;另一部分農民擁有新理念, 掌握新技術, 需要更多的田地發展現代農業。 這種現狀, 倒逼著當前農村的改革和現代農業的發展。

2013年3月, 永安市被列入全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地區, 開啟了農村土地確權工作。 截至目前, 永安市農戶確權檔案資料整理已基本完成, 98.7%的村民小組已具備頒證條件, 土地確權工作已進入資料庫合庫和自檢驗收階段。

永安市農業局局長粘忠毅認為, 對農村土地進行確權,

能使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民安心地從事規模化的農業生產, 是一個讓沃土生金的有效舉措, 將為永安市現代農業的發展注入新動能。

土地確權, 從大煉村啟航

永安市燕西街道大煉村, 是全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工作的試點村。 全村有310戶1233人, 1716畝耕地。 “村裡的大多數農民以種地為主要收入, 所以耕地變得非常值錢。 ”燕西街道新農村建設服務中心主任鄧俊告訴記者, 選這裡作為試點村, 能夠為其他村開展土地確權工作, 提供很好的借鑒。

“自家的耕地到底有多少畝?”“地塊四周的界限在哪裡?”事實上, 並不是每一位農民都能很準確地回答這個問題, 因為他的說法常常得不到別人的認同。 在鄧俊看來, 承包地塊面積不准、四至不清,

是農村土地確權工作中遇到的最為突出的問題。 為解決這個問題, 2013年8月, 永安市借助航測遙感技術, 採集地籍資訊, 啟動土地確權工作。 這在我省還是首例。

實際操作過程中, 他們先利用無人機, 對村莊進行全覆蓋航空攝影作業, 再採用高解析度的航攝影像通過外業加密像控點, 製作1:1000正射影像圖, 再放大列印1:500的村莊影像圖作為工作底圖, 同時採用手持測距儀進行實地調查和勘測定界。 這種方法, 可以使地塊的方位、面積等資訊在圖上得到清晰地標示, 真正做到“圖賬對應”, 從而確保了地籍資訊的準確性。

之後, 大煉村又以村民小組為單位, 及時將清查核實的情況向村民公佈, 經公示無異議後, 載入土地確權登記檔案。

由於宣傳到位, 再加上地籍資訊的採集過程客觀、公正, 大煉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工作進展十分順利。

如今, 大煉村的村民都能準確地說出自家經營的土地面積和四至範圍。 “這就為田地的流轉提供了可靠的前提條件, ”永安市農業局副局長吳瑞源說, “許多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民, 就敢放開手腳開展規模化的農業生產經營活動。 而那些將土地流轉出去的農民, 也能合理地分享土地的收益, 而不用擔心將來會失去土地的承包經營權。 ”

農民定心, 敢作田地文章

許多年前, 大煉村村民林肇增還是地道的農民, 靠著家裡的3畝多地, 維持著一家3口人的生計。 由於地少, 很難進行規模經營, 為了提高生活水準, 他利用農閒時間,開著小貨車,幫別人跑運輸,賺些外塊。有一次,他在去廣西出差時,認識了一個養殖田螺的師傅,並從他那兒學會了田螺養殖技術。

當大煉村開展土地確權工作後,林肇增覺得他的機會來了。2015年,林肇增接連與同村的9戶村民,簽訂了為期10年的土地流轉協議,以年租金每畝500元的價格,從他們手上一共流轉來34.16畝的山邊田,並和其他人合夥投資30多萬元,建起了增發家庭農場,以“茭白、田螺、魚”立體種養的創新模式,發展現代水產養殖業。由於技術過硬、市場穩定、經營有方,林肇增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收回了成本。現在,增發家庭農場的年產值可達50多萬元,年利潤達30多萬元。

“要是沒有土地確權,我是斷不敢投錢做這行的,”林肇增說,“首先,不知道自己轉來的田究竟是多大面積,要付多少租金才公平合理。其次,一旦做成了,萬一有人反悔不願再把土地流轉給我,或者以土地面積不清為由,要求增加租金,也是很麻煩的事。”

不僅林肇增借土地確權的良機,走出一條發展現代水產養殖業的新路子,就是那些將土地流轉出去的村民,也從中得到了實惠。

60多歲的林肇春,就是曾與林肇增簽訂土地流轉協議的村民。他將2畝多的山邊田,流轉進了增發家庭農場,每年可以從農場領到1000多元的土地租金。平時,他也會到農場打零工,主要負責田埂的修繕工作,每勞動一天,就能獲得120元的工資。

林肇春告訴記者,如果沒有把那2畝多的山邊田流轉出去,他辛勤勞作一年下來,扣除一切成本後,每畝田也只有500多元的收益。每當想到這些,他總會喜滋滋地對人說:“現在不用幹活,也有500元租金,要是再到農場幫點忙,就可以掙更多錢了。”

沃土生金,規模效益凸顯

8月29日13時許,在永安市小陶鎮新寨村,新寨果蔬專業合作社又發出了一批的蠶豆、苦瓜、茄子、黃瓜等蔬菜。“現在一天銷售5噸多的蔬菜,再過幾天就進入銷售旺季了,每天大約可以銷售30多噸的蔬菜或水果,要用3至4輛卡車來運,需要40多個人來幫忙挑選、裝運。”理事長朱中良說。

看著現在的繁忙,朱中良不禁回想起以前的艱辛。他說:“合作社成立於2007年,成立之初就有300多畝土地,可一直到2014年,都只能勉強維持經營,地沒有增減,錢賺得還越來越少。”

在朱中良看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家的膽子還不夠大,在倉儲設備上投入不足,在新品種的試驗和推廣上也是縮手縮腳,另外耕作的面積也不夠大,難以形成規模效應。“說到根子上,就是我們的土地基本上是流轉來的,在土地確權之前,就有很大的不穩定性。”朱中良的話可謂一語中的。

2014年,新寨村開展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工作,新寨果蔬專業合作社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之後,流轉進合作社的土地逐年遞增,初加工車間、冷庫等設施設備也逐步完善,果蔬新品種的試種和推廣日漸順利。如今,合作社的社員數量,從2014年的130戶增加到現在的256戶,其屬地範圍輻射到了新寨村周邊的10個村。合作社果蔬產品的年銷售額也突破了1000萬元,帶動許多農民走上了致富的康莊大道。

新寨村村民廖仁愛,已60多歲,還常到合作社幫工。她幹半年的活,可以拿到8000多元工資。她說:“去年,我光削萵苣皮,就掙了15000多元。”

土地確權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都凸顯出了規模經營的效益。據統計,永安市目前共有900多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其中,家庭農場有200多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有600多家。有一些合作社,還註冊了公司,發展生態休閒農業。

在洪田鎮水東村,有一家正處在建設期的橫山灣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羅慶輝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已投入了300多萬元,開發了300多畝山田地,種下了46個品種的水果。

“預計到今年底,沃柑、茂穀柑都可以產5000多千克,現在已經聯繫好收購商,談妥了收購價,光這兩種水果的銷售額,就超過15萬元。”羅慶輝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他還打算在進入橫山灣生態農莊的沿途,都種上牡丹櫻花、壁桃花等樹種,將這一路都點綴得花香彌漫……

他利用農閒時間,開著小貨車,幫別人跑運輸,賺些外塊。有一次,他在去廣西出差時,認識了一個養殖田螺的師傅,並從他那兒學會了田螺養殖技術。

當大煉村開展土地確權工作後,林肇增覺得他的機會來了。2015年,林肇增接連與同村的9戶村民,簽訂了為期10年的土地流轉協議,以年租金每畝500元的價格,從他們手上一共流轉來34.16畝的山邊田,並和其他人合夥投資30多萬元,建起了增發家庭農場,以“茭白、田螺、魚”立體種養的創新模式,發展現代水產養殖業。由於技術過硬、市場穩定、經營有方,林肇增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收回了成本。現在,增發家庭農場的年產值可達50多萬元,年利潤達30多萬元。

“要是沒有土地確權,我是斷不敢投錢做這行的,”林肇增說,“首先,不知道自己轉來的田究竟是多大面積,要付多少租金才公平合理。其次,一旦做成了,萬一有人反悔不願再把土地流轉給我,或者以土地面積不清為由,要求增加租金,也是很麻煩的事。”

不僅林肇增借土地確權的良機,走出一條發展現代水產養殖業的新路子,就是那些將土地流轉出去的村民,也從中得到了實惠。

60多歲的林肇春,就是曾與林肇增簽訂土地流轉協議的村民。他將2畝多的山邊田,流轉進了增發家庭農場,每年可以從農場領到1000多元的土地租金。平時,他也會到農場打零工,主要負責田埂的修繕工作,每勞動一天,就能獲得120元的工資。

林肇春告訴記者,如果沒有把那2畝多的山邊田流轉出去,他辛勤勞作一年下來,扣除一切成本後,每畝田也只有500多元的收益。每當想到這些,他總會喜滋滋地對人說:“現在不用幹活,也有500元租金,要是再到農場幫點忙,就可以掙更多錢了。”

沃土生金,規模效益凸顯

8月29日13時許,在永安市小陶鎮新寨村,新寨果蔬專業合作社又發出了一批的蠶豆、苦瓜、茄子、黃瓜等蔬菜。“現在一天銷售5噸多的蔬菜,再過幾天就進入銷售旺季了,每天大約可以銷售30多噸的蔬菜或水果,要用3至4輛卡車來運,需要40多個人來幫忙挑選、裝運。”理事長朱中良說。

看著現在的繁忙,朱中良不禁回想起以前的艱辛。他說:“合作社成立於2007年,成立之初就有300多畝土地,可一直到2014年,都只能勉強維持經營,地沒有增減,錢賺得還越來越少。”

在朱中良看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家的膽子還不夠大,在倉儲設備上投入不足,在新品種的試驗和推廣上也是縮手縮腳,另外耕作的面積也不夠大,難以形成規模效應。“說到根子上,就是我們的土地基本上是流轉來的,在土地確權之前,就有很大的不穩定性。”朱中良的話可謂一語中的。

2014年,新寨村開展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工作,新寨果蔬專業合作社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之後,流轉進合作社的土地逐年遞增,初加工車間、冷庫等設施設備也逐步完善,果蔬新品種的試種和推廣日漸順利。如今,合作社的社員數量,從2014年的130戶增加到現在的256戶,其屬地範圍輻射到了新寨村周邊的10個村。合作社果蔬產品的年銷售額也突破了1000萬元,帶動許多農民走上了致富的康莊大道。

新寨村村民廖仁愛,已60多歲,還常到合作社幫工。她幹半年的活,可以拿到8000多元工資。她說:“去年,我光削萵苣皮,就掙了15000多元。”

土地確權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都凸顯出了規模經營的效益。據統計,永安市目前共有900多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其中,家庭農場有200多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有600多家。有一些合作社,還註冊了公司,發展生態休閒農業。

在洪田鎮水東村,有一家正處在建設期的橫山灣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羅慶輝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已投入了300多萬元,開發了300多畝山田地,種下了46個品種的水果。

“預計到今年底,沃柑、茂穀柑都可以產5000多千克,現在已經聯繫好收購商,談妥了收購價,光這兩種水果的銷售額,就超過15萬元。”羅慶輝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他還打算在進入橫山灣生態農莊的沿途,都種上牡丹櫻花、壁桃花等樹種,將這一路都點綴得花香彌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