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實體商業數位化,就是“人、貨、場”數位化|萬達發佈“藍海”

CNET科技資訊網 9月1日 上海報導:實體商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互聯網化——當“科技公司”紛紛擁抱線下, 殊不知, 坐擁線下資源的“傳統巨頭”已經學會了互聯網玩法。

成立不到一年的萬達網路科技集團如今正扮演著這樣一個開創者的角色, 背靠萬達實體產業, 肩負實體商業數位化轉型的使命。 8月30日, 在2017上海國際商業年會上, 萬達網路科技集團正式發佈“藍海”實體商業數位化開放平臺, 為實體商業提供轉型解決方案。

身處十字路口的實體商業

實體商業為何轉型?萬達網路科技集團總裁曲德君認為原因在於:商業的生態日新月異,

以及, 新科技的發展瞬息萬變。

一方面, 經濟結構發生變化, 正在從規模經濟走向週邊經濟。 以往大家關注單一產品、單一模式, 如今“單一”已經無法滿足一個企業或者市場發展的需求, 比如, 人們以往可能更希望自己買房買車,

現在有共用經濟。

第二, 消費者及企業顧客發生變化。 消費者的需求更加豐富, 並且希望得到即刻的體驗;企業顧客在關注于能否提高更大業務價值。

第三, 基於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 科技體系規模變得又大又繁雜, 這些都在催生著一種經濟現象, 就是“平臺經濟”。

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科技企業鏖戰新零售, 越來越多傳統企業擁抱互聯網。

談及熱門話題“新零售”, 機智雲CEO黃錫雄認為, “新零售是把線上和線下融合在一起, 更多應該線上下, 因為線下的人群更多。 ”並稱, “新零售給電商商業更多的發展機會”。 藍海平臺為商家提供線上店鋪與線下店鋪管理工具, 利用物聯網, 輔之以藍海智慧硬體, 為商家打造出智慧門店,

從而使商家共用人、貨、場的數字資源。

自2016年起, 大連萬達集團將網路科技業務分拆出來, 獨立為萬達網路科技集團。 新成立的萬達網路科技集團, 將以線上線下融合的物聯網模式為發展目標。 曹大軍表示, 藍海平臺希望, 未來兩三年實現5000家科技供應商加入、100萬家商戶使用藍海。

實體商業數位化, 就是“人、貨、場”數位化

一直以來, 實體商業都面臨著粗放式發展、經營效率低下、管理水準較低、行銷手段單一等問題, 在數位化轉型路上也面臨著反應慢、獲取服務難、安裝部署繁、使用效果差等難題;同樣, 科技企業在將科技產品和服務下沉到實體商業的過程中, 也存在資源缺乏、難以形成閉環、資金短缺等短板。 如何轉型?

萬達網路科技集團技術研發群負責人兼飛凡公司首席執行官曹大軍表示, 實體商業數位化是藍海平臺的根基, 即實體商業“人、貨、場”三要素實現數位化。

人, 即消費者, 萬達網路科技集團對於消費者的數位化分析細化到身份屬性、社交屬性、逛街屬性, 可以感知到消費的精神狀態;貨, 即貨品或服務, 通過優惠券和服務, 讓利消費者;場, 即場景, 即使在互聯網發展的今天, 人民大約還有80%的時間生活在場景當中, 主要的商業場景就是購物中心、百貨或超市。 場景的數位化能夠及時回應消費者碎片化的消費需求, 提升消費者體驗。

此前, 萬達網路集團已完成3300家購物中心(即全國50%購物中心)的數位化, 逾270萬的貨品進行數位化, 逾34萬優惠券數位化,

相當於全國七分之一人口的數位化。

然而即使在數位化的情況下, 萬達網科發現, 這對整個實體商業的全面效率提升和轉型發展來講, 還遠遠不夠。 因此萬達網科決定把這些數位化資訊開放給全中國的實體+互聯網科技企業。

也因為此, 藍海平臺基於一套統一的標準、統一的協定, 讓所有致力於實體+互聯網的科技企業也能夠相互通訊、相互溝通。

實體商業眼中的“app store”

據官方表示, 萬達網路科技集團新商業科技解決方案涵蓋客流解決方案、互動行銷解決方案、ERP解決方案、智慧硬體解決方案、統一收銀解決方案、資料解決方案、餐飲解決方案等實體商業業務全流程所需的軟硬體整合解決方案。

“科技企業眼中的實體作業系統, 實體商業眼中的app store”是藍海平臺的目的。

藍海平臺提供應用市場、API市場、硬體市場,以及接入實體門店經營所需的各類管理工具、開放實體商業數位化科技企業所需的各種服務介面。面向實體商戶,開放市場將提供助力實體門店創造個性化、場景化行銷方案的組建市場和助力門店打造線上線下融合解決方案的硬體市場。

藍海深知,智慧硬體是實體商業“人、貨、場”數位化的一個基礎設施,因此計畫在實體終端推出智慧創新實驗店,以彙聚硬體、應用和工具:硬體包括飛凡硬體、藍海硬體、協力廠商硬體,應用分為飛凡應用和協力廠商應用,工具則包括經營工具和行銷工具。

藍海此次公佈了與合作夥伴共同開發的多種智慧硬體產品:針對“人”的數位化產品,包括WI-FI服務、無線物聯網基站和終端Fly Beacon、客流統計分析系統、以及“小飛智慧音箱”;針對“貨”的數位化產品,包括雲POS機、雲印表機、以及可以實現精准數位行銷服務的智慧廣告機和智慧餐飲終端;針對“場”的數位化產品,包括商戶智慧終端機“藍海之星”、無線物聯網基站和終端、以及基於基礎硬體平臺的IOT平臺服務。

這意味著,藍海平臺通過標準化的協定和介面,面向實體商業科技企業和實體商家協同服務:

科技企業通過協議把搭建解決方案,直接落地到商業場景,而不用去關心基礎方案,從而使方案落地更快、投入更小、效果更好;實體商業不用識別良莠不齊的應用,直接從應用市場、元件市場、硬體市場隨時下載解決方案,而且應用間可以實現內容整合,避免資訊孤島。

附萬達網路科技集團技術研發群負責人兼飛凡公司首席執行官曹大軍演講實錄(已編輯):

我詳細給大家闡述藍海的背景。

從整體方向看:實體商業數位化是藍海的根基,開放平臺是藍海所使用的方法或手段,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實體商業能夠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有聯合全中國的所有的科技企業,一起提供的解決方案。

首先說一下實體商業數位化。眾所周知,“人、貨、場”的數位化是極端重要的,正因為萬達網路科技集團在過去多年傾力打造實體商業數位化的根基,使我們今天有幸開放藍海,實施藍海戰略。

1、“人”的數位化。其實在實體商業裡面,我們對實體消費者的理解比互聯網企業更加深刻,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一是實體消費者的身份屬性。比如消費者的高、矮、胖、瘦、美或帥;

第二消費者的社交屬性。比如消費者來逛街,我們就能知道這個人是一人來的還是跟朋友一起,還是跟家人一起,或者帶著小孩一起;

第三是逛街屬性。比如這個消費者是新客還是老客,每次待多長時間。實體商業還可以知道人的精神狀態。

我們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數位化它呢?這是萬達網路在過去做的幾件事情,第一用智慧硬體的感知的手段;第二通過資料合作的方式;第三通過運營獲取的方式;第四通過控股子公司的方式來共用這樣的資訊。

那麼,我們又是怎麼通過硬體感知的方式,獲取和瞭解剛才所說實體商業的身份屬性、社交屬性、逛街屬性?第一,我們在中國約100個城市,上千個廣場,部署了大約上百萬的Wi-Fi,這個工作是非常浩大的,同時,在這上百個城市當中每年有1/3的換鋪,意味著1/3的AP的數位化資訊有可能缺失、丟失、不準確;第二,所以我們有大量的運營團隊,保證底層硬體正常工作;第三,我們每年會舉行很多運營活動來獲取人的數位化資訊。

在消費者方面,我們最終的成果是什麼?到今天為止,我們有1.9億人的資訊數位化,相當於1/7的中國人口。

2、“貨”的數位化,“貨”還包含服務。每一個消費者想知道實體商業有什麼樣的新品,有什麼優惠,什麼新品賣的不好,到底在賣什麼樣的品類,這些資訊都是重要的。

我們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和手段來獲取數位化的這些資訊呢?我們收購了ERP公司,有自己的硬體感知非常重要,我們通過網路工具獲取數位,最後通過運營的方式做了很多的工作。所謂的運營方式,就是萬達網科有上千人的團隊分佈在中國各地,幫助萬達多個商業領域的合作夥伴把優惠的資訊、新品的資訊數位化,放在我們的平臺上。

在“貨”方面,我們今天達到了什麼樣的成果?截至目前我們有270萬的貨品已經數位化(這個數字相對於互聯網比較少,但是在實體行業能夠數位化這麼多貨品種類已經是比較多),我們線上上有34萬高品質優惠券,另外我們大概有2億的商品或者優惠券已經讓實體消費者享受到了優惠。

3、“場”的數位化。大家可能有點Surprise,即使在互聯網發展的今天,人民大約還有80%的時間生活在商業場景中,包括購物中心、百貨或超市等等。

那麼我們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數位化它?不外乎硬體感知、網路、人工資訊採集和運營的方式,我們有大量的拓展團隊在全中國到處來拓展我們的場景,我們同時有大量的資料獲取團隊去採集每一個商戶、每一個門店、每一個POI資訊的重要性、準確性。

到今天為止,我們做到了什麼樣的成果?我們有3300家購物中心數位化,這個數字意味著全中國50%的購物中心已經數位化了;我們有500+的百貨進行數位化,有16萬入駐購物中心的商戶已經數位化了。

無論是人、貨、場,在過去多年當中,萬達花費了巨大的努力來做這件事情,包括萬達網路科技集團,但有一個問題在頭上,我們究竟説明實體商業提高效率了嗎,我們幫助他們提高業績了嗎,即使在數位化的情況下,我們發現我們缺乏創新的解決方案,在過去做的過程當中,我們發現單靠萬達的一己之力是非常難做實體商業的,我相信每一個實體科技企業都知道這一點的艱辛,它不是一己之力,所以今天我們決定,把這些辛辛苦苦得到的數位化資訊開放給全中國的實體+互聯網的科技企業,一起來開放共用,合作共建。

基於這個背景,我們搭建了一個開放平臺。在講開放平臺之前,我想給大家把資訊往外面引一下。我們剛才說了現在討論一個溝通的問題,中國人、美國人、日本人、韓國人等等,這麼多國家的人,他們如果要共用資訊的時候,他們是不是需要同一種語言?他們要共同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不是需要共同的理念或者共同的標準?所以,對於萬達網科,我們想開放剛才說的“人、貨、場”的數位化資源,這樣我們才能共建、共贏。

所以我們做“藍海”,藍海是什麼?就是一套實體商業數位化的開放平臺,它最根本的東西就是,我們定了一套統一的標準,統一的協定,讓所有致力於實體+互聯網的科技企業能夠相互通訊,相互溝通。

在這個語言當中,有三層體系(如上圖):

第一層是應用。其中我們統一UI介面,比如登陸介面、支付介面或者其他的業務流介面都要一致;UI介面下層就是解析器,我們需要有共同的解析器,讓安卓作業系統和ios作業系統都能夠理解;我們也簡化了應用開發和治理流程。

第二層是伺服器。我們都知道API是整合業務流的最根基,是“人、貨、場”業務流整合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這塊我們差不多做了同樣的事情,我們統一了標準,各種各樣的SDK,支持Swagger的標準,我們也簡化了開發創建調試,在服務平臺上你想用哪個服務,你只需要測試一下馬上可以看到回饋的結果。我們的服務業進行了統一智慧,就是你這個API你的服務出了什麼問題,我們能夠快速知道,這是服務的開放工具。

第三層是硬體。大家都知道,在硬體端,不同的POS機之間沒有相互管理,POS機和硬體大屏也不能相互管理,所有硬體之間是不溝通的。但是在我們的商業背景當中它們需要溝通,我們也建立了相應的體系。

我問一個問題,能夠在應用上統一,在服務上統一,在硬體上統一的東西是什麼呢?我們覺得這個概念非常像作業系統,因此我們希望做科技企業的作業系統。

智慧硬體是實體商業數位化的根基,是一個重要的工具。我們在做智慧硬體的時候碰到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標準不一樣、語言不一樣,我們用一個統一的SDK,多平臺、多語言的SDK讓大家溝通起來非常方便。

第二點,在硬體創建、硬體的調試是極其麻煩的,我們做了虛擬裝置的調試,不需要跑到一個廣場把設備安裝在那裡,只需要用虛擬裝置調試,並能解決調試成本。

第三點,我們每年有1/3的AP需要重新運維,怎麼智慧,怎麼管理,怎麼監控,怎麼升級,所以我們做了一套統一的升級體系。

這就是我們在開放硬體所做的工作,希望統一標準、簡化開發、統一資源,就是我們硬體的管理平臺。

總的來說,我們在開放平臺裡面主要做了哪幾件事情呢?第一,我們統一了一套標準,為什麼是一套標準?剛才我們講到實體企業科技的含量、科技的方法、科技的手段都面臨巨大的挑戰,所以我們統一標準,讓每一個科技企業專注於他最厲害的領域。比如有的企業把AP做好,有的企業把大屏做好,有的企業把POS做好,但是提供給實體商業者的是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

同時我們統一治理,降低運維成本。最後統一內核。

我們希望基於開放平臺,每一家科技企業可以更加專注於擅長的業務,以保證業務更高效、成本更低、解決方案更好。

最後講一下解決方案。我們打造藍海開放平臺的時候,得到很多合作夥伴的支持,也因此有了很多解決方案:關於“人”的有會員、客流、資料的解決方案,“貨”的有收銀、ERP或者行銷的解決方案,還有“場”的智慧硬體和物流網的解決方案,這是我們目前已經做的。

實體商業眼中的app store”是藍海平臺的目的。

藍海平臺提供應用市場、API市場、硬體市場,以及接入實體門店經營所需的各類管理工具、開放實體商業數位化科技企業所需的各種服務介面。面向實體商戶,開放市場將提供助力實體門店創造個性化、場景化行銷方案的組建市場和助力門店打造線上線下融合解決方案的硬體市場。

藍海深知,智慧硬體是實體商業“人、貨、場”數位化的一個基礎設施,因此計畫在實體終端推出智慧創新實驗店,以彙聚硬體、應用和工具:硬體包括飛凡硬體、藍海硬體、協力廠商硬體,應用分為飛凡應用和協力廠商應用,工具則包括經營工具和行銷工具。

藍海此次公佈了與合作夥伴共同開發的多種智慧硬體產品:針對“人”的數位化產品,包括WI-FI服務、無線物聯網基站和終端Fly Beacon、客流統計分析系統、以及“小飛智慧音箱”;針對“貨”的數位化產品,包括雲POS機、雲印表機、以及可以實現精准數位行銷服務的智慧廣告機和智慧餐飲終端;針對“場”的數位化產品,包括商戶智慧終端機“藍海之星”、無線物聯網基站和終端、以及基於基礎硬體平臺的IOT平臺服務。

這意味著,藍海平臺通過標準化的協定和介面,面向實體商業科技企業和實體商家協同服務:

科技企業通過協議把搭建解決方案,直接落地到商業場景,而不用去關心基礎方案,從而使方案落地更快、投入更小、效果更好;實體商業不用識別良莠不齊的應用,直接從應用市場、元件市場、硬體市場隨時下載解決方案,而且應用間可以實現內容整合,避免資訊孤島。

附萬達網路科技集團技術研發群負責人兼飛凡公司首席執行官曹大軍演講實錄(已編輯):

我詳細給大家闡述藍海的背景。

從整體方向看:實體商業數位化是藍海的根基,開放平臺是藍海所使用的方法或手段,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實體商業能夠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有聯合全中國的所有的科技企業,一起提供的解決方案。

首先說一下實體商業數位化。眾所周知,“人、貨、場”的數位化是極端重要的,正因為萬達網路科技集團在過去多年傾力打造實體商業數位化的根基,使我們今天有幸開放藍海,實施藍海戰略。

1、“人”的數位化。其實在實體商業裡面,我們對實體消費者的理解比互聯網企業更加深刻,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一是實體消費者的身份屬性。比如消費者的高、矮、胖、瘦、美或帥;

第二消費者的社交屬性。比如消費者來逛街,我們就能知道這個人是一人來的還是跟朋友一起,還是跟家人一起,或者帶著小孩一起;

第三是逛街屬性。比如這個消費者是新客還是老客,每次待多長時間。實體商業還可以知道人的精神狀態。

我們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數位化它呢?這是萬達網路在過去做的幾件事情,第一用智慧硬體的感知的手段;第二通過資料合作的方式;第三通過運營獲取的方式;第四通過控股子公司的方式來共用這樣的資訊。

那麼,我們又是怎麼通過硬體感知的方式,獲取和瞭解剛才所說實體商業的身份屬性、社交屬性、逛街屬性?第一,我們在中國約100個城市,上千個廣場,部署了大約上百萬的Wi-Fi,這個工作是非常浩大的,同時,在這上百個城市當中每年有1/3的換鋪,意味著1/3的AP的數位化資訊有可能缺失、丟失、不準確;第二,所以我們有大量的運營團隊,保證底層硬體正常工作;第三,我們每年會舉行很多運營活動來獲取人的數位化資訊。

在消費者方面,我們最終的成果是什麼?到今天為止,我們有1.9億人的資訊數位化,相當於1/7的中國人口。

2、“貨”的數位化,“貨”還包含服務。每一個消費者想知道實體商業有什麼樣的新品,有什麼優惠,什麼新品賣的不好,到底在賣什麼樣的品類,這些資訊都是重要的。

我們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和手段來獲取數位化的這些資訊呢?我們收購了ERP公司,有自己的硬體感知非常重要,我們通過網路工具獲取數位,最後通過運營的方式做了很多的工作。所謂的運營方式,就是萬達網科有上千人的團隊分佈在中國各地,幫助萬達多個商業領域的合作夥伴把優惠的資訊、新品的資訊數位化,放在我們的平臺上。

在“貨”方面,我們今天達到了什麼樣的成果?截至目前我們有270萬的貨品已經數位化(這個數字相對於互聯網比較少,但是在實體行業能夠數位化這麼多貨品種類已經是比較多),我們線上上有34萬高品質優惠券,另外我們大概有2億的商品或者優惠券已經讓實體消費者享受到了優惠。

3、“場”的數位化。大家可能有點Surprise,即使在互聯網發展的今天,人民大約還有80%的時間生活在商業場景中,包括購物中心、百貨或超市等等。

那麼我們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數位化它?不外乎硬體感知、網路、人工資訊採集和運營的方式,我們有大量的拓展團隊在全中國到處來拓展我們的場景,我們同時有大量的資料獲取團隊去採集每一個商戶、每一個門店、每一個POI資訊的重要性、準確性。

到今天為止,我們做到了什麼樣的成果?我們有3300家購物中心數位化,這個數字意味著全中國50%的購物中心已經數位化了;我們有500+的百貨進行數位化,有16萬入駐購物中心的商戶已經數位化了。

無論是人、貨、場,在過去多年當中,萬達花費了巨大的努力來做這件事情,包括萬達網路科技集團,但有一個問題在頭上,我們究竟説明實體商業提高效率了嗎,我們幫助他們提高業績了嗎,即使在數位化的情況下,我們發現我們缺乏創新的解決方案,在過去做的過程當中,我們發現單靠萬達的一己之力是非常難做實體商業的,我相信每一個實體科技企業都知道這一點的艱辛,它不是一己之力,所以今天我們決定,把這些辛辛苦苦得到的數位化資訊開放給全中國的實體+互聯網的科技企業,一起來開放共用,合作共建。

基於這個背景,我們搭建了一個開放平臺。在講開放平臺之前,我想給大家把資訊往外面引一下。我們剛才說了現在討論一個溝通的問題,中國人、美國人、日本人、韓國人等等,這麼多國家的人,他們如果要共用資訊的時候,他們是不是需要同一種語言?他們要共同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不是需要共同的理念或者共同的標準?所以,對於萬達網科,我們想開放剛才說的“人、貨、場”的數位化資源,這樣我們才能共建、共贏。

所以我們做“藍海”,藍海是什麼?就是一套實體商業數位化的開放平臺,它最根本的東西就是,我們定了一套統一的標準,統一的協定,讓所有致力於實體+互聯網的科技企業能夠相互通訊,相互溝通。

在這個語言當中,有三層體系(如上圖):

第一層是應用。其中我們統一UI介面,比如登陸介面、支付介面或者其他的業務流介面都要一致;UI介面下層就是解析器,我們需要有共同的解析器,讓安卓作業系統和ios作業系統都能夠理解;我們也簡化了應用開發和治理流程。

第二層是伺服器。我們都知道API是整合業務流的最根基,是“人、貨、場”業務流整合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這塊我們差不多做了同樣的事情,我們統一了標準,各種各樣的SDK,支持Swagger的標準,我們也簡化了開發創建調試,在服務平臺上你想用哪個服務,你只需要測試一下馬上可以看到回饋的結果。我們的服務業進行了統一智慧,就是你這個API你的服務出了什麼問題,我們能夠快速知道,這是服務的開放工具。

第三層是硬體。大家都知道,在硬體端,不同的POS機之間沒有相互管理,POS機和硬體大屏也不能相互管理,所有硬體之間是不溝通的。但是在我們的商業背景當中它們需要溝通,我們也建立了相應的體系。

我問一個問題,能夠在應用上統一,在服務上統一,在硬體上統一的東西是什麼呢?我們覺得這個概念非常像作業系統,因此我們希望做科技企業的作業系統。

智慧硬體是實體商業數位化的根基,是一個重要的工具。我們在做智慧硬體的時候碰到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標準不一樣、語言不一樣,我們用一個統一的SDK,多平臺、多語言的SDK讓大家溝通起來非常方便。

第二點,在硬體創建、硬體的調試是極其麻煩的,我們做了虛擬裝置的調試,不需要跑到一個廣場把設備安裝在那裡,只需要用虛擬裝置調試,並能解決調試成本。

第三點,我們每年有1/3的AP需要重新運維,怎麼智慧,怎麼管理,怎麼監控,怎麼升級,所以我們做了一套統一的升級體系。

這就是我們在開放硬體所做的工作,希望統一標準、簡化開發、統一資源,就是我們硬體的管理平臺。

總的來說,我們在開放平臺裡面主要做了哪幾件事情呢?第一,我們統一了一套標準,為什麼是一套標準?剛才我們講到實體企業科技的含量、科技的方法、科技的手段都面臨巨大的挑戰,所以我們統一標準,讓每一個科技企業專注於他最厲害的領域。比如有的企業把AP做好,有的企業把大屏做好,有的企業把POS做好,但是提供給實體商業者的是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

同時我們統一治理,降低運維成本。最後統一內核。

我們希望基於開放平臺,每一家科技企業可以更加專注於擅長的業務,以保證業務更高效、成本更低、解決方案更好。

最後講一下解決方案。我們打造藍海開放平臺的時候,得到很多合作夥伴的支持,也因此有了很多解決方案:關於“人”的有會員、客流、資料的解決方案,“貨”的有收銀、ERP或者行銷的解決方案,還有“場”的智慧硬體和物流網的解決方案,這是我們目前已經做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