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帶路兩岸青年創業——台商李瑞河的耄耋之願

中新社臺北9月1日電 題:帶路兩岸青年創業——台商李瑞河的耄耋之願

中新社記者 邢利宇 蔣雪林

“對到大陸發展的臺灣學生, 我會給他們講我的故事, 告訴他們不要怕。 只要我們對這片土地有信心, 有耐心, 就一定會成功。 ”在兩岸打拼20多年, 如今已至耄耋的台商李瑞河說, “要跟天再借三、五年”, 來實現他最近的心願。

向臺灣島內征才, 鼓勵青年赴大陸就業是其中之一。 此外, 他還規劃成立“帶路銀行基金”, 鼓勵旗下兩岸員工加盟創業;並計畫在大陸推行“一縣一店”, 實現天福茗茶5000家加盟店……

1935年出生于臺灣南投縣的李瑞河,

祖居福建省漳浦縣白衣堡, 世代基本以種稻種茶為生。 到李瑞河, 已是李家赴台的第七代。 李瑞河成年後建議父親帶領全家到南部岡山開設“銘峰茶行”, 李家人開始了從山上到南部, 從茶農到茶商的轉變。

1961年李瑞河在臺灣創辦“天仁茗茶”。 1990年, 臺灣股市大動盪, 李瑞河旗下證券公司出現巨額虧損, 他變賣個人資產清理債務。 1993年已近花甲的李瑞河下定決心跨海回鄉, 在大陸投資創辦“天福茗茶”, 重開創業之路。

20多年後的今天, 天福茗茶已在大陸各大城市開設門店1200多家, 在福建、四川、浙江等省建有多家茶葉及茶食品工廠, 還有兩家茶博物院, 兩個高速公路服務區, 以及全球第一所茶專業高校——漳州科技職業學院。

在兩岸打拼數十年, 百折不撓最終風生水起, 李瑞河也因此贏得了“茶王”的美譽。

近日在臺北與媒體座談, 回憶起上世紀80年代末初次回大陸尋根問祖, 李瑞河笑著說, “那時候坐飛機, 飛機上還很熱, 大家手裡都扇著扇子。 ”幾經轉換交通工具, 李瑞河回到故土。 他坦言, 當時出發前確實考慮家鄉是不是很落後, 還偷偷帶了衛生紙和速食麵備用。

這兩年臺灣想去大陸工作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但還是有人擔心去大陸工作會遇到困難, 有顧慮。 “您當年去大陸闖蕩, 當時條件更不成熟。 以您的經歷, 您會對年輕人說什麼?”

對於這樣的提問, 李瑞河說, 我會告訴他們, 兩岸一海之隔, 我們語言相同、生活習慣相似, 如果到東南亞還會語言不通,

在大陸創業就沒有這個障礙。 “愛上我們的國家, 認真專心經營一項事業, 盡心竭力去做。 三心兩意或顧慮太多, 反而不容易成功。 ”

今年七月, 近50家台企在廈門台商協會組織下返台征才, 在臺北、台中舉辦的兩場征才博覽會, 吸引了眾多臺灣青年前來應聘。 天福茗茶在這期間, 收到140多份應聘意向, 最終招收臺灣青年人才十多位。

“今年是頭一年, 我們招聘了十多個, 如果第二年、第三年, 再從臺灣招聘一百多個、兩百多個, 日子長了就不得了。 但‘媽寶’型的, 我們不要。 ”說到征才標準, 李瑞河笑起來。

笑過之後, 這位打拼一生的商界前輩認真地說, 現在年輕人和老一輩比, 吃一點苦都禁不起, 我想告訴他們要體會吃苦耐勞, 想成功一定要有耐心。

我也要用一個精神來鼓勵年輕人, 那就是有什麼困難, 就去解決困難。 世界上沒有走不通的路, 只要你用心, 可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對於扶持兩岸青年創業的“帶路銀行基金”, 李瑞河介紹, 目前已初步始運作, 這項基金為有意願經營天福茗茶傳統茶葉事業體加盟店、合作店的兩岸員工, 提供借款。 “想創業可以貸款給你, 3年到6年一定會賺回來的。 我有信心, 相信應該有80%人會得到發展, 找到成功的機會。 這也是我對他們的一個期待。 ”

談到這些自己正在做的事, 李瑞河認為, 這樣可以為兩岸年輕人提供發展的機會, 對兩岸和平合作、共創雙贏也會有貢獻。 “我是老台商, 在兩岸間奔波了20多年, 這些是我應該為兩岸做的工作,

我覺得很有意義。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